《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治婦人產后虛贏不是,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食飲。產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令人強壯宜。
當歸四兩,桂枝三兩,芍藥六兩,生姜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
本方是《千金方》里面的方劑,收錄進《金匱要略》里面的,主治婦女產后虛勞不足。
當歸,味辛,苦。辛能入肺行氣通血痹而消痛疼,苦能升清降濁,安胃除瘀滯。桂枝,味甘,辛,性溫。甘生津,辛行氣,溫補陽,有生發(fā)陽氣之功用。芍藥,味苦,酸,性涼??嗄苌鍨a濁,酸能收能散,酸為木性,有養(yǎng)陰生陽之性,陽生則除濕,涼能潤養(yǎng)陰液,芍藥為陰陽雙修之品。生姜味辛,甘草味甘,大棗味甘,甘辛化合為人體陽氣,由肺出發(fā),經皮膚而暢行全身。
本方藥味,辛,甘,酸,苦。辛甘化合為陽氣,有發(fā)散功能,能除水濕,能通經脈,能通痹止痛。酸苦化合,能上涌下瀉,通調人體升降氣機,氣機順,飲食胃口恢復,病人才有康復的希望。中醫(yī)治病的原理和方法,就是調其寒熱,升清降濁,養(yǎng)陰護液,所以,中醫(yī)治病方法并不復雜,離不開甘辛苦酸咸和寒熱溫涼平五性。特別虛弱的,可以加飴糖六兩,就是糖稀,麥芽糖,味是甘甜的,甘能生津液,津液可化生陽氣。如果是嚴重貧血的人,并且有崩漏下血,或流鼻血的,可以另加地黃六兩,阿膠二兩,地黃能涼血,阿膠能補血止血,兩味合用,對崩漏或鼻出血有良效。如果沒有當歸,可以用川芎來代替,川芎辛溫,能行氣通經脈而止痛。如果沒有有生姜,可以用干姜來代替,干姜辛溫,入肺行氣,與甘味化合可生成人體陽氣。陽氣布散,則水濕退,經脈通,痛疼止。
《金匱要略》第22篇第12條:婦人陷經,漏下黑不解,膠姜湯主之。
膠姜湯的組成是,川芎,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各三兩,芍藥四兩,干地黃四兩,生姜四兩。
中醫(yī)方劑,要看藥物的性和味,就明白方劑的功能了。川芎,味辛,性溫,辛行氣,溫補氣,是補充陽氣的一味藥。阿膠,味甘,色赤,甘生津,赤生血,所以它能補充津血。甘草味甘,甘生津,潤養(yǎng)六腑和百脈。艾葉,味苦,辛,性溫,苦能升清降濁,辛溫能補氣行氣,氣行則脈絡通,陽氣升。當歸,味苦辛,又是一味升清降濁的一味藥。芍藥味苦酸,酸苦能涌瀉,同樣是升清降濁,瀉瘀排毒,活血行氣的功能。干地黃,味甘性涼,色黑,甘生津,涼潤液,補充津液的一味藥,黑色入陰,所以地黃是補津血的,生姜味辛,辛入肺行氣,氣行可化瘀,可生發(fā)陽氣,可開胃口口。所以,這個膠姜湯,它是陰陽雙補,升清降濁,中醫(yī)就是這樣利用中藥的辛甘酸苦咸,五味,寒溫熱涼四性,五色各有所歸,這些方法來治療疾病的。
這一條講的是少陰病里的婦女下黑血不止的治法,升清降濁,陰陽雙補法。
《金匱要略》第21篇第4條:產后腹中痛,當歸生姜羊肉湯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
產后腹中痛。這個腹中痛,什么原因引起的,這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一般就是寒熱之分,看看是寒證還是熱證。這里沒有發(fā)熱心煩,汗出,腹中癰腫,說明不是熱證,那就是虛寒證了。對于虛寒引起的腹痛,溫中焦,升陽氣,就可以了。
當歸生姜羊肉湯的組成是,當歸三兩,生姜五兩,羊肉一斤。
當歸,味辛苦,辛能入肺行氣,苦能降濁,苦入心能養(yǎng)血。生姜,味辛溫,辛能入肺行氣,溫能升舉陽氣。羊肉味苦,入心,補心血,行血脈。中醫(yī)的五行五味中,對應于五畜,雞肉味酸入肝,羊肉味苦入心充養(yǎng)血脈,牛肉味甘入脾生津,馬肉味辛入肺行氣以司收守政令,豬肉味咸有潤下養(yǎng)陰之功用。當歸生姜羊肉湯,以苦辛味為主,苦入心行血脈,辛入肺行氣,氣血行,則腹痛止。
并治腹中寒疝。這個寒疝,就是五臟風寒積聚,氣血大虧,血脈不行,而在腹部形成的冷氣包塊,氣血得行,則這個包塊自然就會退掉,不需要用手術方法把它切掉的。 虛勞不足。這個當歸生姜羊肉湯,能夠大補人體氣血,氣血充足,各種虛勞病都會好的?,F(xiàn)在的糖尿病,頸椎病,腰間盤突出,風濕病,咳喘病,股骨頭壞死,各種腫瘤,都是虛勞病,都可以使用當歸生姜羊肉湯來治療。
《金匱要略》第20篇第9條: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之。
當歸散方:當歸,黃芩,芍藥,川芎各一斤,白術半斤。
當歸,味苦辛,性溫。苦能降濕降濁化瘀,辛能行氣止痛行瘀滯。黃芩,味苦,性寒??嗄芙禎?,寒能涼血清熱。為什么要用苦來降濁呢?因為孕婦身懷胎兒,實際就是兩個人的生理活動讓一個人來承擔,生理代謝產物較多,需要用苦來降瀉。同時呢,要用辛味來行氣,這樣就解決了孕婦常常出現(xiàn)少氣的問題。大家看一下前面剛剛學習的條文,都是因為氣不足才停濕,水腫,小便不利,因為有熱,才導致閉癃,因為胃中有濁濕才嘔吐,所以要用辛苦之味來行氣降濁。芍藥,味酸,酸為草木所生之味,而草木又是在風氣的鼓動下開始發(fā)生的,所以酸應于風,風是動的,為陽,所以,酸味在人體可化生陽氣而孕肓萬物,陽為氣能行,這就是芍藥養(yǎng)陰止痛的道理。川芎,味辛,性溫。辛入肺行氣,氣行能祛寒濕,能活血化瘀,能舒筯止痛。白術,味甘苦,甘能生津,津可在辛的作用下轉化為陽氣,苦能降濕濁瀉瘀濁。濕瘀去,胃安和,則進飲食,身體輕靈??傊?,本方就是以苦,甘,辛,酸之味來行氣化瘀,清熱通經,利濕止痛的。
《金匱要略》第20篇第5條:婦人懷妊,腹中癘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當歸芍藥散方:當歸三兩,芍藥一斤,川芎半斤,茯苓四兩,白術四兩,澤瀉半斤。
婦人懷孕了,肚子經常痛,怎么來治療呢?我們前面講的膠艾湯也可以使用,但并不是非要用那個方子,如果沒有崩漏下血的話,用當歸芍藥散就可以了。那么,婦人為什么會腹痛呢?這個原因很多,如果有癰腫也會腹痛,但癰腫會發(fā)熱的,這里沒有說有發(fā)熱現(xiàn)象,就不是熱痛了,除了熱痛,就只有寒性痛了,中醫(yī)斷病就是以寒與熱來劃分,就是講的陰陽兩個字。為什么為寒痛呢?一般的寒性體質不至于會出現(xiàn)疼痛的,出現(xiàn)疼痛的都是濕氣太重了。比如現(xiàn)在的頸椎病,腰間盤突出,膝關節(jié)炎,這都是骨節(jié)有水濕過重才會疼痛的,就是我們前面學習過的風水證,皮水證。那么,這個懷孕之后的婦人,她腹中痛,同樣是因為腹中水濕太重造成的,這里沒有提到病人有骨關節(jié)病,實際在臨床中,她同時會有骨節(jié)病的,還會有肢體麻木的證狀。所以呢,這個當歸芍藥散,就是一個治療風濕病的方子,醫(yī)理是通的,病機是相同的,證狀不同,用藥是相同的。
當歸,味苦辛,性溫??嗄転a濁濕濁瘀,辛能入肺行氣,所以當歸有活血化瘀的功能,濕和瘀排出去了,體內陽氣自然會生發(fā),陽氣生,可養(yǎng)血。芍藥,味苦,甘,酸,性寒。芍藥的性味多,功能也多,甘能生津液養(yǎng)五臟,苦能瀉濁濕濁瘀。酸入肝能生風木之氣,風為動為陽,性溫燥,風能去濕。川芎,辛溫,辛入肺行氣,氣可化津液,甘辛化合為人體陽氣,可調節(jié)人體全身功能,增強抵抗力。茯苓味淡,淡屬甘味,甘淡入脾生津可化生陽氣之源。陽氣升,則濕自退。白術,味甘苦,甘生津可與辛味化生陽氣,陽氣布施則濁濕自退。澤瀉,味甘淡,也是生津化生陽氣而能利濕的一味藥。我們看這幾味藥,由什么性味組成呢?苦,辛甘,酸,四味,寒溫兩性。寒能降,養(yǎng)陰。溫能升,布施陽氣??嗄芙担B(yǎng)陰。辛,甘,酸能化生陽氣。那么,陽氣升,陽為熱為動,熱和動都能排除濕氣,再配合苦味之降瀉功能,則寒濕自退,腹痛則愈。
所以,我們在治療風濕病的時候,要學會善于使用辛甘酸味來化生陽氣,用苦味來降瀉,從上從下兩方面來除人體濕氣。
當歸芍藥散的使用方法,把藥物研成粉,一次服一方寸匕,相當于4克,可以喝一點酒,來增加行氣通經絡的力量。為什么不方湯劑呢?因為孕婦全身血液走胞宮,胃脘血液供應不足,胃氣較弱,湯劑下去會讓胃難以承納,會胃中不適,也會影響胎兒在體內的活動,用散劑藥力緩慢,不影響胃氣。這個藥可以一天服三次。
這一條講的是婦人懷孕后單純的無它證時,只有腹痛時的治療,同時對風濕骨節(jié)病,肢體麻木,水腫,都有效。
傷寒論第351條,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手足厥寒,就是病人手腳寒冷到了極點,這也說明病人胃中極寒了,因為手腳的溫度來自于胃。這種情況一般要用四逆湯的。脈細欲絕者,病人的脈太細了,幾乎摸不到了,就是嚴重貧血了。
當歸四逆湯主之,現(xiàn)在盡管病人手腳冰冷,這個還可以緩一下,不急。但是,他脈細欲絕,身上津血快沒有了,當務之急是讓病人能吃飯,只有吃飯,才能補充津血的來源。這個當歸四逆湯,是一個打開病人胃口的方子,沒有用生附子,干姜,但同樣是起挽救四逆的方子。
當歸四逆湯方,當歸10克,桂枝10克,芍藥10克,細辛10克,炙甘草7克,通草7克,大棗30克。
桂枝,芍藥,炙甘草,大棗,這個是桂枝湯,沒有用生姜。為什么現(xiàn)在不用生姜呢?因為現(xiàn)在病人脈已經幾乎摸不到了,生姜有發(fā)散的作用,能把胃中津液發(fā)向皮膚去出汗,能把胃中津液發(fā)向小便?,F(xiàn)在血中無津液了,要防止津液散失,所以不用生姜了。桂枝加強心臟功能,促進動脈循環(huán),芍藥疏肝,加快靜脈循環(huán),這樣,陰陽調和了。炙甘草,大棗,補充胃中津液用的。桂枝湯調和陰陽,促進體循環(huán),有開胃的功能,再用細辛增強胃中的熱能,胃腸就蠕動起來了,可以進飲食了。當歸補血,活血,養(yǎng)肝血。通草,就是木通,能九竅,通關節(jié),降氣。久病的人,鼻,口,耳,眼,喉,胃,膀胱,大腸,都會不利的,特別是大小便,大便秘,小便失禁或閉癃。通草可以通血脈,利關竅,讓胃和,讓小便利,讓大便和。通草在婦科上可以治療乳汁不下,閉經。所以,通草有通利的作用,還可通利關節(jié),治關節(jié)疼痛。在這里,通草可以通利病人的肺氣,防止咳嗽,通利胃氣,使胃氣下行增飲食,同時通利大小便。這個當歸四逆湯喝下去,陰陽調和了,胃中熱了,胃氣又滑利了,大腸氣又大行了,飲食得進,病人才有康復的希望。張仲景治病,第一就是要護胃氣。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傷寒論第352條,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這一條說的是內有久寒,就是現(xiàn)代醫(yī)學說的僵凍人了。僵凍人又應該如何用藥呢?內有久寒,就是說脾胃和肝都寒冷了,這個吳茱萸就是一個溫里的要藥,它與別的藥有所不同,它能溫腎,溫肝,溫胃,從本質上讓這些器官熱起來。生姜,有發(fā)散的功能,把胃中的熱能迅速傳送到全身。用了吳茱萸,才可以用生姜,不然,胃中的熱力跑掉了,胃又寒了。如果病人的脈已經摸不到了,說明胃中無熱力,同樣不可以用生姜,因為生姜是散熱的,熱散掉了,又要寒了。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方,當歸10克,芍藥10克,炙甘草7克,通草7克,桂枝10克,細辛10克,生姜15克,吳茱萸30克,大棗30克。
續(xù)命湯方:麻黃,桂枝,當歸,人參,石膏,干姜,甘草各三兩,芎窮一兩五錢,杏仁四十枚。
看名子就是救命的方子了,病人身體虛弱已經到了少陰這個階段了。麻黃,桂枝,杏仁,甘草,這是麻黃湯了,升發(fā)陽氣用的。人參,石膏,杏仁,大補肺胃津液,當歸,芎窮,補血活血。這個方子里為什么沒有用芍藥呢?因為此時病情特別嚴重,凡重證危證,經方里是要禁用芍藥的,病人津血嚴重不足了,身體不能動了,說明心血不足了,再用芍藥的話,血液會往靜脈走,心臟供血就更危險了。這個方子,病人喝藥后要求是要蓋上被子,防止受風受寒,等病人身上有微汗出來,病情就會好轉了。本方還可用于治療平時喜歡趴著又不能躺下的病人,也可以治療咳喘病,還可以治療頭面腫脹的疾病。
這個方子,來源于孫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