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窮別說話。錢不是不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一個人沒有錢,很多時候說話就沒有分量。古人說:“君子憂道不憂貧。”現(xiàn)在卻反過來了,君子憂貧不憂道。在自己沒有錢的時候,不妨少說話。既然沒有人聽,沒有人信,又何必滔滔不絕,惹人反感呢?
安靜自己的心,若是無意名利,就安安靜靜獨處修身。若是有意名利,就虛心學習,靜待花開。當然,人若是富貴顯達,也不宜滔滔不絕。大嘴巴很容易給自己惹禍的。少說或者不說,才是最好的人生之道。
2、位卑莫勸人。蘇軾曾說:“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報,蓋人微言輕,理當自爾?!比艘菦]有地位,說出話同樣沒有分量。你去勸架、勸和,說了半天也沒人聽,尷尬的只能是你自己。
所以古代的和事老,往往都是德高望重的人。一個人的地位越高,說話的分量其實也就越重。但與此同時,地位越高,說話也要越發(fā)謹慎。若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帶來的災禍也比普通人要大得多。
3、力微休負重。力氣小,就不要逞能。能力弱,就不要擔大責。自己有幾分本事,自己要心里清楚。莽撞地去承擔自己無法承擔的重任,只能把事情搞砸,被人嘲笑。小品《有事兒您說話》:郭冬臨大包大攬幫人買火車票,不得不半夜去排隊,還多搭進去兩百塊錢。說是幫鄰居搬白菜,差點把老丈人的腰累壞了。
是非只因多開口,煩惱皆為強出頭。做人,貴在有自知之明。有多大本事,就攬多大的事。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幫就幫;超出能力范圍,切莫逞強。
4、遭難莫尋親。人情冷暖,其實都很現(xiàn)實。你發(fā)達了,親戚就都來了,你遭難了,親戚就都走了。人性如此,怪不得別人。要怪,只能怪自己不爭氣。
所以沈從文才講:大悲大喜看清自己,大起大落看清朋友。那些在困境中依然愿意不離不棄的朋友,才真正值得深交一輩子。不要埋怨自己,不要苛責他人。唯有自己強大,自己有成,才能順風順水,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