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新寧一湘軍的肇始發(fā)源地
(上)新寧湘軍人物
  隔墻兩制臺 對岸兩提臺
   新寧人有個很自豪的說法“隔墻兩制臺,對岸兩提臺”,兩制臺指的是清朝時的直隸總督劉長佑、兩江總督劉坤一;兩提臺指的是安徽巡撫江忠源、浙江提督劉光才(字華軒)。所謂“隔墻”蓋因武慎公劉長佑府宅馀慶堂與忠誠公劉坤一府宅光厚堂在新寧縣城僅一墻之隔,“對岸”則因為湘軍將領江忠源、劉光才家就在夫夷江的兩岸,四人皆為清末之“中興名將”,一個小小的縣城一時竟冒出多名將帥之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上的奇跡。
   新寧縣位于湖南西南部,與廣西搭界,隸屬于邵陽,南邊是風景秀美的崀山,東面是高聳入云的金鳳山,而清澈見底的夫夷江水在縣城金石鎮(zhèn)連打了幾道灣,如同一條透明的絲帶,俗話說人杰地靈、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感覺,正是崀山高峻奇險的峰巒和夫夷江清澈透亮的江水賦予了新寧人堅韌、機敏、高潔的品質。
   劉長佑、劉坤一不是曾國藩部屬
   在一些歷史小說中,往往把劉長佑、劉坤一、江忠源等人描寫成曾國藩的部下,這實在是種錯誤的說法,首先從時間上看,四人是同時代的人,曾國藩出生于嘉慶十六年(1811年)、江忠源嘉慶十七年、劉長佑嘉慶二十三年、劉坤一道光十年(1830年),兩劉與江忠源出生在湖南省新寧縣,曾國藩是湖南省雙峰縣,曾國藩為官最早,道光十八年授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二十三年,升任翰林院侍講,正式當上了國家干部,江忠源與同鄉(xiāng)劉長佑起兵最早,兩人于咸豐二年(1852年)三月二十一日在桂林城北創(chuàng)立的楚勇為最早的一支湘軍,而曾國藩在咸豐三年一月二十一日接幫辦湖南團練旨,三十日,抵長沙與湖南巡撫張亮基商辦團練,成立湘勇,在時間上,江、劉略早,;其次從“行政級別”上看,武慎公劉長佑官至直隸總督(略相當于現在的大軍區(qū)司令員,兼管政務)、忠誠公劉坤一任兩江總督、文正公曾國藩也官至直隸總督,三人都是正一品,唯起事最早的忠烈公江忠源42歲時英年早逝,只官至巡撫(略相當于現在的省委書記,兼省軍區(qū)第一政委)。其三、從功績上說,曾國藩剿滅太平軍、劉長佑在廣西聯(lián)合黑旗軍挫敗法國侵略者、劉坤一以兩江的財賦支撐危亡的清庭,三人功績都很值得稱道。
   事實上,雖然劉長佑對曾國藩以師禮待之,但兩人實質上是同僚加朋友關系,劉長佑以師禮待曾的原因是,當初長佑應朝試時,文正已有國士之目,是正式在編的國家公務員了,繼而,曾文正又向朝廷推薦長佑,故長佑以師禮待之,后文正督師河南北,武慎督師直隸,文正公辭不自居,劉生性謙虛,終究不易其稱,知者嘆服,他這是仿效文正禮待晏元獻。
   劉長佑與曾國藩之間良好的同事加湖南同鄉(xiāng)關系可從一些文章中體現,如道光三十年,“公五月抵都,寓寶慶會館(相當于邵陽市駐京辦事處招待所),時曾文正公官禮部,極相重,如故交”(見:劉長佑年譜,[清]鄧輔綸等撰);再如咸豐八年八月,劉長佑與曾國藩同在江西剿太平軍:“明日,賊三道進攻,為兩翼拒之,士卒殊死戰(zhàn),三入三卻。公立馬不退尺寸,將士感憤。騎兵先馳,列戟進,大破之,斬首虜無算。先后凡七戰(zhàn),皆破之。翼逆氣沮,乃解圍,走福建。公督追至建寧界之沙口關而還。建昌解嚴,率軍回撫州,道建昌,曾文正公笑迎之,曰:‘君已盡破賊乎?曷不少留賊資我!”(劉長佑年譜)同治七年二月,落魄的劉長佑遭貶責南歸,“帶隊過金陵。曾文正握手慰勞,既慶幸生還,又知公清廉,從者饑苦,次以勇糧三千金……”(劉長佑年譜),而曾國藩還親為劉長佑的父親寶泉公作墓志銘,那時寶泉公已去世十七年,墓志銘中說:“江君之子謚忠烈者,仕至安徽巡撫;而君之子渠蔭,今為直隸總督,并有勛伐,為時名臣?!保ㄔ鴩募?/span>
   造成“兩劉”為曾國藩部屬錯覺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劉長佑的堂弟長偉曾跟從曾文正,后陣亡于長沙靖港。
  武慎公劉長佑事跡二、三
   從前新寧縣馀慶堂大門有副對聯(lián)“積善之家必有馀慶;有福之人方能讀書”,馀慶堂由此而得名,這幅聯(lián)語也成為了新寧劉府的家訓。
   武慎公劉長佑為人寬厚、謙遜,樂善好施,遣散楚勇時,把錢財分給其安家,他一生僅娶元配鄭夫人,不納妾,從他的地位和當時的制度來說,這不能不說是非常難得的。和大多數湘軍將領一樣,劉長佑也是讀書人出身,曾前后在岳麓書院讀書長達十年,(當時的岳麓書院面向社會廣大群眾招生,又沒有教委的指標限制,大約相當于現在師大、湖大開設的成教、自考班,只有一次,劉長佑去岳麓書院讀書時,因宿舍住滿了,就暫往城南書院借讀了幾個月。至今,岳麓書院陳列室掛有劉長佑的畫像),日前,筆者在新寧縣文物管理所就看到劉長佑親筆撰寫“贈岳屏仁兄”的一幅對聯(lián)“帶領之間盡山水氣,觴詠所座有將相人”,筆力雄渾,意境頗佳,可以說,邵陽地方尚武的傳統(tǒng)與長沙岳麓書院所倡導的湖湘文化中“學以致用”的精神結合在一起,成就了劉長佑謹慎而多謀略的儒將風范。
  歷來,對湘軍將領中的曾、左、彭、胡的事跡多有記載,唐浩明先生所作的歷史小說曾國藩更為世人熟悉,而對兩劉特別是劉長佑極少提及,這里就劉長佑的事跡試舉一、二:
   一 、笑放小偷
  劉長佑早年從陳先生在長湖讀書,一天晚上,他聽到樓上有瑟瑟的聲音,抬頭仰視,有一名小偷欲翻窗出去,劉長佑躍起抓住他的腳后跟,小偷一回頭,劉長佑發(fā)現竟是鄰人的小孩,就笑了笑放了他。
  還有一次,劉長佑自省試回來,舍舟上岸,同行的人走在前面,他與仆人在后面首行李,因茶囊忘在船上,他就叫仆人回船去取,這時,林中竄出三、四名盜賊,一個人上面來搶箱子,其余的圍在旁邊,劉長佑笑著以手按住這個人的肩頭,這名盜賊竟仆倒在地上不能起來,只得求饒,其他強盜驚嘆于長佑的神力,紛紛逃走,劉長佑認為強盜之所以鋌而走險,無非是無衣無食,為生活所迫,便予以訓誡后釋放了。
  二、下河街會江忠源、蓑衣渡敗太平軍
  下河街在今天的長沙是一個批發(fā)、零售小商品的市場,以“舶落貨”(長沙土話,意為便宜貨、次品)著稱,但在一百多年前,這里只是一個小碼頭。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劉長佑考取拔貢,同期,新寧、武岡等地先后發(fā)生了雷再浩、李輝、李源發(fā)等人的農民暴動,入秋,李源發(fā)攻打新寧縣城,這時劉長佑在省城長沙參加會試,其父忽然去世,族叔19歲的劉坤一晝夜兼程趕到長沙轉告新寧的情況,劉長佑一方面由于父喪而悲痛至極,一方面由于李源發(fā)攻打新寧縣城而怒發(fā)沖冠,二人在長沙下河街碼頭,這個今天賣“舶落貨”的地方,恰巧碰到了時任浙江秀水縣知縣,亦是回籍為父奔喪的江忠源,三位貨真價實的帥才就這樣歷史性地相遇了。
  爾后,三人連夜棄船騎馬,趕回新寧,招募鄉(xiāng)勇(區(qū)別于清政府的綠營軍)2000余人。與清政府“正規(guī)軍”不同的是,這些鄉(xiāng)勇勤于訓練,加上同鄉(xiāng)共井的關系,具有綠營軍不可比擬的凝聚力,能吃苦、打硬仗。很快平定了叛亂。
  咸豐二年,席卷江南的太平軍在永安受挫,轉而攻桂林,這時,劉長佑已回鄉(xiāng)應知縣戚天保之聘在維新書院講學,在江忠源的力邀,母親、弟弟的支持下重新出山,并推擁同鄉(xiāng)舉人江忠源為領袖,出征平亂,湘軍最早的一支——楚勇由此而誕生了。
  太平軍在桂林城下被江忠源楚勇大敗后,竄全州,伐柯為筏,欲從全州循湘江直下奪取長沙,江忠源用劉長佑之計,繞路敵前,扼守蓑衣渡,命楚勇砍下許多木頭,在河中遍布暗樁,連營河西岸,約諸軍會師東岸,以截擊太平軍,果然,太平軍乘船筏順江而下,至蓑衣渡,其船筏紛紛被水中的木樁卡住,繼而楚勇放火燒其船筏,從兩岸夾攻,鏖戰(zhàn)兩晝夜,炮轟炸死了太平軍南王馮云山,并毀其糧草,致使太平軍在蓑衣渡慘敗,楚勇由此而聲威大振,長佑亦因而聞名于朝野。
  三、天心閣下炮斃西王蕭朝貴
  咸豐二年八月,聽到長沙戒嚴的消息,江忠源便留堂弟忠濟等領兵攻郴州,自與劉長佑選五百精銳順湘江下援長沙,八月十三日,抵長沙,于是從湘江西岸的溁灣市(即今溁灣鎮(zhèn))渡河,駐扎在城北。劉長佑因在長沙讀書多年,熟知長沙地形:城東南角地勢較高,可以俯瞰城中,如果讓太平軍先我軍占據,則十分不利,便與江忠源商議,在十六日以分隊沿城往東進發(fā),同時請和春引秦軍帶上營帳器械暗暗相隨,終于將營壘駐扎在天心閣下,楚勇駐防白馬廟。緊接著,太平軍一千多人來爭奪,楚勇分兵拒敵,且戰(zhàn)且在天心閣下筑壘,第二天,壘成。后來,太平軍圍攻長沙八十余天,兩次攻破了南面城墻垛口,還是不能攻入長沙城,就是因為天心閣的掎角之力。天心閣下,太平軍西王蕭朝貴在激烈的戰(zhàn)斗中中炮身亡。
  四、力挫法國的侵略意圖,主張對日本采取先發(fā)制人的打擊
  同治十年七月,遭貶責的劉長佑受命于危難之中,從廣東巡撫調往廣西,當時廣西及越南的情況很復雜:法國人侵略越南,并意圖將魔爪伸向中國內陸,而作為中國藩屬國的越南又積弱不振,沒有實力與侵略者,再加上一些叛匪紛紛與侵略者勾結做亂,劉長佑要面臨的是國際關系、民族、防務等多方面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他審時度勢,主張安撫、聯(lián)合劉永福的黑旗軍,遏止法國人在越南的勢力,以拒敵于國門之外。
  起初,法國人安參將想要“游歷”廣西,并由總署函告,劉長佑以“山河險阻,游匪尚多”等“安全原因”回書婉言拒絕。后來,法國人在越南被黑旗軍劉永福重創(chuàng)并收復河內后,又“友好”地提出與越南“會剿各匪”的建議,劉長佑識破了法國人的陰謀,他上疏說:“至于法人與越南會剿各匪之議,如果屬實,粵西得以一意設防,不復兼籌援剿,既可紆越南之望,更可釋法人之嫌疑,計孰便于此者!而不謂法之創(chuàng)為此議,初未與越南會商,其意惟在撤粵西之兵,報河內之役,且欲越南自絕于中國,并使粵西失其外藩也……則會剿之未可遽信也?!薄啊蚍ㄈ俗砸詾樵侥显谄湔莆?,獨無如劉永福一軍與之相抗,既未便遽指為匪,又未能遽加之兵?!紘L日夜籌維,竊謂越南各匪一日不除,關(指鎮(zhèn)南關)內外粵軍一日不可撤?;涇娕c法人固不容別滋事端,粵軍與越南必不可置諸度外!”
  后劉長佑雖回籍家居,仍心系越南邊事。聞中法戰(zhàn)爭諒山戰(zhàn)勝而訂和約,痛心疾首,耿耿于懷,終莫能釋,竟咯血數升。
  劉長佑還曾上書朝廷,提出先發(fā)制人,攻伐日本的建議,他認為日本狼子野心,奪占我琉球群島,國家若釋倭人滅琉球之罪不誅,則列強都會知道中國好安而惡戰(zhàn),從而助長它們的侵略野心。
  劉長佑分析,日本本來就違背了國際公法,一旦開戰(zhàn),在國際道義上占不到便宜,且其侵略成性,遲早會吞并朝鮮,不若乘其羽翼未豐,先發(fā)制之,他認為,自同治以來,朝廷講究洋務,設立海防,習水師,修炮臺,購鐵船,造槍炮,投入了大量的金錢,現在正是其用武之時,傾中國之全力誅一日本,是有把握的。
  光緒七年(1882年,距中日甲午戰(zhàn)爭1894年差12年),他上疏提出具體計劃:“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簡大臣宿將有威望者起東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臨庫頁島;別命一軍出朝鮮,以扼其西;而后選明習韜略、熟習水師之將,由寧波、定海率舟師趨長崎,以攻其南?;驊]來擾海濱,則東南沿海久設練軍,亦自有防御之具。硫球臣民喜復疆土,必將有助順之師。憑廟算之長,海外有截,天戈遠震,四夷戟兵,朝鮮、暹羅、緬甸諸國可免蠶食,不獨越南也。”
  可惜當時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不然十二年后的甲午戰(zhàn)爭的結局就會發(fā)生改變了。
  (下)新寧紀行
  奶奶講老家有個大觀園
  很小的時候,一次看電視劇《紅樓夢》,就聽奶奶說,她小時侯在家里的老屋,其規(guī)模不遜于紅樓夢里的大觀園,提著燈籠從府宅這頭走到那頭,足足要一刻鐘時間。而且與榮、寧二府一樣,她們新寧劉家也分為飫慶堂和光厚堂,分別為武慎公劉長佑與忠誠公劉坤一的府第,中間僅一墻之隔。
  奶奶經常跟我講起她在“大觀園”里度過的童年,以及她家飫慶堂里親仁巷口的碼頭、還有那幾棵老樹,這勾起了我極大的好奇心,童年的我常常聽得入神,仿佛就置身于大觀園中。
  后來,我才知道,奶奶的曾祖父就是清朝時的直隸總督劉長佑,而奶奶的媽媽(小時候我稱姥姥),又是兩江總督劉坤一的外甥女(因劉坤一輩份雖比劉長佑,年齡小十幾歲)。奶奶經常說,有幾十年沒有回老家了,不知道那座大府第現在變成了什么樣子。我也在想,有機會一定要回老家,看看那大觀園是什么樣子,哪怕它已夷為平地,我也去拍下它的一片磚、一片瓦,尋找我童年的夢想,也圓奶奶的心愿。
  日前,終于找到機會,回新寧一趟,這次,可以說既是去崀山的游覽之旅,又是我的尋根之旅。但是,所見的一些情況,既讓我覺得興奮,又感覺心情分外凝重。
  親仁巷口的碼頭
  新寧縣東、南、西三面為夫夷江所環(huán)繞,馀慶堂與光厚堂面對著東面的江水,從南往北并列,經過了解,大抵馀慶堂的范圍包括現在的新寧縣政府、縣武裝部以及縣政府門口的大路一帶,光厚堂包括縣一中直到大路上,(在新寧的最后一個晚上,我沿著這一帶走了個來回,約花了三十多分鐘,看來,奶奶說的提著燈籠從院子這頭走到那頭要花一刻鐘是毫不夸張的。)
  到新寧次日的下午,我們先來到縣政府,在大院里,我拍下了幾棵高大的老樹,而在縣政府北面,還保存有一段青磚的老墻,當為馀慶堂所留。
  從新寧大橋,沿夫夷江往北,右邊是柳岸桃林、清澈的夫夷水、高茸入云的金鳳山,左邊則是一些人家,中間不時還發(fā)現斷斷續(xù)續(xù)的青磚高墻,且走且觀賞夫夷美景,約十分鐘,在左邊的青磚高墻上看到有一座大門的痕跡,大門已被不同顏色的磚頭堵死,門左邊,我們意外地發(fā)現了一塊界碑石,上書:“道光乙酉科拔貢劉長佑”,門正對著一列青石臺階,臺階下是一個小碼頭,后來我給奶奶看照片,她說,這就是親仁巷口的碼頭,碼頭右邊的那棵大樹,她還有印象。
  新寧文物保護形勢嚴峻
  來時,就聽當地人說劉長佑墓在文革時已被破壞,但我們仍決定到老祖宗劉長佑墓地的原址去看看。所幸當地文物部門的領導聽說是劉長佑的后人來了,熱心為我們帶路。
  劉長佑墓位于新寧縣白沙鎮(zhèn)全田村,周圍風景如畫,前面是一口水塘,稱mu ji 塘(音),背靠高地,面對著一層層的群山,據說,劉長佑墓沒有于其他墓地一樣選址在半山腰,與他生平位尊而謙卑的個性相合,而對面一層層的高山,寓意著后人將一山更比一山高,一代更比一代強。
  整個墓只留兩個巨大的供臺,形影相吊地立在藍天下,無聲地訴說墓主人生前的顯貴,走近看,上面刻有云與波浪的紋理。而墓外圍,則有一圈巨大的墓基石,墓基石下的溝邊,我們發(fā)現一塊一米長、上面刻有花紋的石塊,據介紹這是當時被打碎的石人胸部的殘片。
  而原本立在墓前御賜的三龍誥封碑,在1968年時,已被沉入了面前的水塘。
  隔墓約一百米,有一座磚木結構的房子,這是當年的墓廬。周圍一家住戶的曬谷場上,有一塊刻有蓮花紋的圓紐,顯然是石欄桿的一部分,在當地村干部的帶領下,翻過小山丘,在一道小溪邊,我還找到當年墓前的石欄桿。
  如果說把池塘抽干水,用起重機將三龍誥封碑撈起來,按原樣雕刻一些石人石馬,劉長佑墓還可部分恢復原貌的話,一代名將江忠源的墓就命運更慘了,江忠源墓在半山上,經一位熱心的老阿姆(新寧話老奶奶的意思)一邊用鐮刀割開雜草與灌木,一邊引路,我們方找到地方,但只留下了一個深坑,據當地村民說,早在1958年大躍進時,江忠源前的石人石馬悉數被拆毀,用作修橋修路,其后,又發(fā)生了多次盜墓的情況,最后一次是1987年,而文物所的同志告訴我,1986、87年,電影《東陵大盜》在全國播出,影片中對東陵奢華的墓葬珠寶進行了過分的渲染,激起了一些人的貪婪心,在各地引發(fā)了盜墓風。
  只有劉光才的墓由于在崀山山腰,位置比較偏僻,而保存得比較好,墓碑上可以看到清晰而精美的龍、鳳紋。
  劉氏宗祠位于崀山風景區(qū)的石田村,系中國近代湘軍首領、兩江總督、南洋通商大臣劉坤一捐俸倡建,祠宇是依照慈禧太后所示意圖設計,系磚木四合院,共三進,由門廊、中堂、后堂及兩側廂房組成。大門門額楷書陰刻“金城房劉氏宗祠”七字,門前是兩面石鼓,入門第一進是門廊,階下是天井,內立橫、直石碑兩座,左為劉培一敬刊其父劉云樵“重館佛頂山詩一首牌”,右為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奉慈禧懿旨為劉坤一所樹的功德碑,碑形十分高大,石龜碑座,上面簡介了劉坤一的生平業(yè)績。2002年5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可是我發(fā)現,就是這樣一座具有極高歷史、藝術價值的晚清建筑,卻一片破敗之象,石階上衰草叢生,槽門過廊多處倒塌毀損,文物所的同志告訴筆者,功德碑是在縣中醫(yī)院出土的,1999年由文物所出資移放到該祠。他們正在計劃對劉氏宗祠進行搶救性維修,但是,在經費上卻面臨種種困難,對此,作為文物工作者,他們感到既焦急、又心痛!
  據了解,文物所在政府部門序列中,屬于一個絕對弱勢的部門,但在其它縣,文物所屬于副科級,納入公務員管理,相對情況要好一點,新寧縣作為一個文物大縣,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個、市級四個、縣級七十個,發(fā)掘了數百件國一級、國二級、國三級文物。至今行政級別卻仍是股級,人員定編僅三人,加上超編的人員,總共只有八名工作人員,一年文物保護專項經費僅3.5萬元(2001至2004年每年僅1萬元、2005年2萬元、2006計劃3.5萬元),要完成這么艱巨的保護任務,而且常常要做一些當地群眾的工作,進行文物保護意識的宣傳,不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更令人稱奇的是,1999年12月,由于原文物庫房與所辦公室屬于縣政府文物保護范圍,為確保國家文物在舊城改造時不受損失,新寧縣文物所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發(fā)動職工集資5.8萬元,購買了縣圖書館四樓作為文物庫房與辦公之用。而這筆集資款除償還利息外,本金至今未還。
  像新寧縣文物管理所這樣職工自己集資購買辦公用房的現象,恐怕在全國由財政撥款的事業(yè)單位中是絕無僅有的。
   湘軍人物是新寧的名片
  目前,文物保護部門在全國各地都屬于一個弱勢而責任重大的部門,新寧縣的財政情況確實也不寬裕,但筆者覺得,晚清湘軍人物以及楚勇其實是新寧縣的一個賣點與資源,湘軍將領墓、故居、祠堂等文物保護與利用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新寧縣的旅游業(yè)與城市形象,如果把這些人文遺址與崀山風景名勝旅游區(qū)的自然景觀結合起來,將有助于樹立新寧的人文氣質,打造新寧的城市名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一代楚勇 演繹傳奇——新寧縣楚勇文化與歷史傳承探源
邵陽人杰劉長佑:清朝最年輕的湘籍總督,堅決抗法滅倭嚇壞李鴻章
湘軍楚勇精捷營
慧眼識珠曾國藩喜遇賢才 未雨綢繆江忠源辦理團練
【詩詞精英】梅林巷里天符廟,耆老皆言是學堂。
曾國藩下了一道急令,劉長佑很憤怒直接辭職 | 鐵打的寶慶(04)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