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高一化學必修一 模塊復習

高一化學·必修一模塊復習

(2010-12-08 09:28:35)
 

    很快,高一學生就將開始期末考試和模塊考試,化學課進行的是《必修一》的模塊考試,現(xiàn)在將復習要點講解給同學們。

 

   
  

    高一化學必修一的模塊考試卷,包括第I卷(選擇題,20題×2分=40分)、第II卷(非選擇題,21-28題,60分)。
 
一、模塊考試試卷的結構
    下面針對模塊考卷進行結構和知識點的分析。
    1.1 第I卷
    第I卷中的20道選擇題,包括了《化學》(必修一)四章內(nèi)容的主要知識點,具體知識點和大致分數(shù)如下:
    第一章 從實驗學化學
      第一節(jié)化學實驗安全、化學實驗裝置的識別和使用、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4分
             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方法、基本操作……………………………………………………… 2分
      第二節(jié) 化學計量:物質的量的計算、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及稀釋濃縮計算………… 4分
    第二章 化學物質及其變化
      第一節(jié) 物質的分類,分散系和膠體………………………………………………………………… 2分
      第二節(jié) 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書寫、離子共存…………………………………………………… 4分
      第三節(jié) 氧化還原反應,常見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判定……………………………………………… 4分
    第三章 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jié) 金屬化學性質,常見金屬鈉和鋁與酸、氧化劑、水、堿的反應,方程式書寫、計算… 4分
      第二節(jié) 金屬化合物,鈉鋁鐵銅的氧化物、氫氧化物、常見鹽的化學性質,方程式書寫……… 4分
      第三節(jié) 金屬材料,金屬及合金的物理性質,鐵與鋼,有色金屬與黑色金屬,稀土金屬……… 2分
    第四章 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jié) 硅,硅單質,二氧化硅及其天然品,硅酸,硅酸鹽材料及應用………………………… 2分
      第二節(jié) 氯,氯氣制法和化學性質,漂白性和鹵素性質遞變規(guī)律………………………………… 2分
      第三節(jié) 硫和氮的氧化物,硫、SO2和SO3、NO和NO2的理化性質、區(qū)別和對環(huán)境的影響………… 2分
      第四節(jié) 氨 硝酸 硫酸:制法、理化性質、氧化還原性和應用…………………………………… 4分
    1.2 第II卷
    第II卷8道題,60分,其中21-27道題是填空題,小計52-54分,第28道題是計算題,6-8分。
    1)填空題(約54分)
    填空題,即第21-27題,基本是以教材中的八個元素(金屬元素鈉、鋁、鐵、銅,非金屬元素硅、氯、硫、氮)為主,每個元素一道題,有時是兩種元素揉和到一起,并且把初中學的三種非金屬元素碳、氫、氧穿插進去,因此八個元素可能出現(xiàn)不止一次,而且只有七道題。
    2)計算題(約6分)
    關于以上十一個元素的化合物、化學反應的計算,關于物質的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穿插九年級化學的溶液質量分數(shù)計算問題。三到四問,6-8分。
    1.3 難度
    模塊考試,重在對基礎知識的了解和理解,考試的重點是基礎,因此難度不大,要比高考容易很多。正常情況下復習,應該在70%的同學能夠及格。
    但是對于那些想要取得好成績的同學,對于將來注定要學習理科、因此參加化學學科高考的同學,僅僅滿足于模塊考試,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深入學習,把必修一的內(nèi)容融會貫通,把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的精髓滲透到十一個元素中(高中八個,初中三個),把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滲透到這十一個元素中,把十一個元素(與教材)相關的反應練熟,真正領會兩句話:
    第一句話:“化學是關于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這是教材上說的。
    第二句話:必修一是關于“鈉鋁鐵銅、硅氯硫氮、碳氫氧”這十一種元素及其相關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規(guī)律、制法和用途的科學。這句話加了“制法用途”這句話。
    模塊考試要通過并不是很難,但是必修一是高考化學的基礎,模塊考試得80分,高考也許連50分都得不上。
 
二、《第一章_從實驗學化學》的知識點
    知識點,按照教材上的順序、四章分別解讀。第一章——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化學計量。
(一)化學實驗基本方法
    分為兩部分:化學實驗安全,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
    一、化學實驗安全

    化學實驗安全,包括具體實驗和操作的安全、化學實驗室安全兩部分。

    1.1 化學實驗室須知

    進入化學實驗室,要注意一下三個問題:

    (1)遵守實驗室規(guī)則(化學藥品的幾個“不”,操作的幾個“不”,8類、10個安全標志的識別);

    (2)了解安全措施(預防措施,補救措施);

    (3)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

    1.2 化學實驗安全知識

    化學實驗安全,重在“預防”二字。進入化學實驗室之前,要了解“三防”——防中毒、防火災、防意外事故。

    (1)防中毒:化學藥品可通過人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五官及皮膚的傷口而引起中毒。防中毒注意——①通風、②禁放食品、③有傷口不接觸有毒物質、④不品嘗藥品。

    (2)防火災事故:①小火迅速用濕抹布撲蓋;②鈉、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撲蓋;③會用滅火器;④電話119,120,110;⑤電器失火先切斷電源。

    (3)防意外事故:①割傷、機械傷,先除傷口的雜物,再擦洗消毒敷藥包扎;②燙傷找醫(yī)生;③濃酸沾在皮膚上、撒在實驗臺上,先用Na2CO3(皮膚,5%NaHCO3)中和,后用水沖擦干凈;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沖凈;濺在眼中應先用稀NaHCO3淋洗,然后請醫(yī)生處理。④濃堿撒在皮膚上、實驗臺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沖擦干凈;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皮膚,硼酸膏);濺在眼中,用水洗凈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4)任何毒物質落在皮膚上,要立即用棉花或紗布擦掉,再用大量水沖洗。

    (5)實驗應該安全操作:防爆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防倒吸,注意廢液處理。

    二、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

    分離和提純,是兩個概念。先分離,再提純。

    混合物,生活和生產(chǎn)上,絕大多數(shù)物質是混合物?;瘜W上,主要研究純凈物,化學研究的少數(shù)幾類混合物包括空氣、溶液、膠體、合金、化學平衡體系,其余幾乎都是純凈物。

    混合物,包括至少兩種物質,一般把其中的幾種叫做雜質。要是從化學角度研究,往往需要先和混合物的雜質分離掉,再把得到的物質提純,合稱“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

    2.1 物質的分離

    把混合物中的各種物質分開的過程。

    分離的原則:分開后,各物質盡量減少損失,比較純凈。教材設計的分離方法有:過濾、蒸發(fā)、蒸餾(分餾)、萃取四種。

    2.2 物質的提純

    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將物質中的雜質除掉的過程。它和分離的主要區(qū)別在于除掉后的雜質可以不進行恢復。

    物質提純的原則:不增(提純后不增加新物質)、不變(提純后的物質沒有改變)、易分。

    提純的方法:“雜轉純,雜變沉,化為氣,溶劑分。”

    2.3 分離和提純的方法

    模塊考試要考到四種方法:過濾、蒸發(fā)、蒸餾和萃取,分餾是更精細的蒸餾方法,一般不考。

   1).過濾和蒸發(fā)

方法

適用范圍

主要儀器

 

注意事項

過濾

固體與液體分離

漏斗、燒杯、玻璃棒、鐵架臺(帶鐵圈)、濾紙

粗鹽提純時,粗鹽溶于水,過濾,把不溶于水的固體雜質除去

①要“一貼二低三靠”;

②必要時要洗滌沉淀物

③定量實驗的過濾要“無損”。

蒸發(fā)

分離溶于溶劑中的溶質

蒸發(fā)皿、三角架、酒精燈、玻璃棒

從食鹽水溶液中提取食鹽晶體

①溶質須不易分解、不易水解、不易被氧氣氧化

②蒸發(fā)過程應不斷攪拌

③近干時停止加熱,余熱蒸干

    (2).萃取和分液

方法

適用范圍

主要儀器

 

注意事項

萃取

利用溶質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來

可在燒杯、試管等中進行,一般在分液漏斗中(為便于萃取后分液)

CCl4把溶于水里的Br2萃取出來

①萃取后要再進行分液

②兩種溶劑不互溶、不反應;溶質在其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劑中大;溶質不反應;兩溶劑密度差

③萃取后得到的仍是溶液,一般再通過分餾等方法進一步分離

分液

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的分離

分液漏斗(有圓筒形、圓球形、圓錐形)

除溴乙烷中乙醇(先水洗),水、苯的分離,除乙酸乙酯中乙酸(加飽和Na2CO3)

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

      這里的選擇題,一般只要出現(xiàn)有酒精(或者乙醇),基本不可以用萃取的方法。

    (3).蒸餾和分餾

方法

適用范圍

主要儀器

 

注意事項

蒸餾

分餾

利用沸點不同以分離互溶液體混合物

蒸餾燒瓶、水冷凝管、酒精燈、錐形瓶、牛角管、溫度計、鐵架臺(帶鐵圈、鐵夾)、石棉網(wǎng)等

制蒸餾水,除水中雜質。除酒精中水(加生石灰),乙醇和乙酸(先加NaOH蒸餾,后加濃H2SO4蒸餾);石油分餾

①溫度計水銀球在蒸餾燒瓶支管口處

②加沸石(碎瓷片)

③冷凝管水流應下進上出

④不可蒸干

(二)化學計量
    化學計量,是中學化學的基礎。從九年級開始,已經(jīng)無意識地使用了化學計量。到了高一,才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化學計量的方法,內(nèi)容有三部分——物質的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

    一、物質的量——摩爾

    同學們從學物理開始,就習慣了長度、體積、質量這樣的單位,所以轉到“物質的量”的時候,有極大的不適應。而在九年級含含糊糊學過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更容易與物質的量相混淆,學習上增加了難度。

    記住一個順口溜吧!

    原子個數(shù)碳單位

    摩爾克

    摩爾質量克摩爾

    一摩爾是NA個

    1.1 物質的量(摩爾)

    物質的量(n),是以粒子個數(shù)為計量單位的一個單位,單位是 mol。6.02×10 23那么多個粒子,叫做1 mol。把這個數(shù)簡單寫為NA,稱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這是一個新的定義,新的概念,是規(guī)定。同學們要記住這個名詞“物質的量”,它的單位是“摩爾、摩、mol”,就和“長度”與“米、m”、“質量”與“克、g”等等的關系那樣。規(guī)定,不論原子還是分子,都把6.02×10那么多個,叫做一摩爾,寫作 1 mol。含有多少摩爾,叫做物質的量(符號是n)。

    寫出幾個國際單位,大家一比較就知道了。

      物理量(符號)     單位    單位符號.

        -----------------------------------------------

       長度(L)         厘米      cm       

       體積(V)         毫升      mL

       質量(m)          克       g

       物質的量(n)     摩爾      mol

        -----------------------------------------------

    這樣可以清楚地認識到物質的量、摩爾在化學中的地位、重要性。

    按照元素周期表計算得到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都是都是一個粒子的質量,要是NA那么多個例子,就是一摩爾粒子,含有的原子(分子)個數(shù)都是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那么多個。

    例如,碳元素C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2,氫元素H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氧分子O2的相對分子質量是32。

    一摩爾碳原子的質量是 12 g,含有NA個碳原子;

    一摩爾氫原子的質量是  1 g,含有NA個氫原子;

    一摩爾氧分子的質量是 32 g,含有NA個氧分子。

    這個關系就是物質的量、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精髓所在。

    1.2 摩爾質量和氣體摩爾體積

    摩爾質量就是1摩爾任何物質所具有的質量。摩爾質量在數(shù)值上等于該物質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相等。摩爾質量的單位是:g/mol克/摩,符號為M。

  氣體的摩爾體積:氣體的質量不方便稱量,通常都用體積來表示,單位物質的量氣體所占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也就是1mol氣體的體積。氣體摩爾體積的常用單位有L/mol、m3/mol等,其符號為Vm

    ①相同物質的量(如 1mol)的不同固態(tài)物質具有不同的體積。

    ②相同物質的量(如1mol)的不同液態(tài)物質具有不同的體積。

    ③在標準狀況下,1mol的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都約是22.4L。

    ④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數(shù)目的分子(阿伏加德羅定律)。 

    1.3 物質的量濃度C

    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量濃度,物質的量濃度的符號為cB,常用單位為mol/L或mol/m3。說白了,就是1L溶液中含有多少摩爾溶質,就是物質的量濃度C。

    物質的量濃度,是高中化學的一個重點,主要知識點有兩個,一是計算C的大小(配制、稀釋、濃縮),二是配制一定C的溶液的操作。

    配制物質的量濃度溶液,必須用容量瓶,要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配制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步驟如下:

    (1)計算:所需溶質的質量(固體溶質)或體積(液體溶質、濃溶液);

    (2)稱量(或量取):固體溶質(或液體體積);

    (3)溶解:溶質放入燒杯中加適量蒸餾水溶解(攪拌散熱,可能);

    (4)轉移:溶液靜置到室溫,倒入容量瓶(容量瓶的規(guī)格);

    (5)洗滌:洗滌燒杯2~3次,洗滌液倒入容量瓶(注意勿超過容量瓶刻度);

    (6)定容:容量瓶中加水直至液面刻度,瓶塞蓋好,搖勻。

    1.4 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C的變化

    溶液的稀釋和混合:掌握一個原則,就是判斷溶質的量是否改變。   

    (1)物質的量濃度不變:通常在不變的情況下,根據(jù)物質的量濃度的公式

          


      n = CB·V,則有 CB1·V1 = CB2·V2 = ……

    (2)物質的量濃度改變:則要找到不變的量,建立等式關系。

    例如過氧化氫分解,溶質H2O2的量也發(fā)生了改變,此時不變的量是溶液的總體積,則建立另外的等式關系進行相應的計算。 

 

三、《第二章_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知識點   

    高中化學必修一的第一章比較凌亂,第二章的第一節(jié)《物質的分類》比較瑣碎,后面的知識就容易梳理了。

(一)物質的分類

    分類和實驗,是現(xiàn)在這套人教的課標版化學教材的兩大支柱。分類,把化學中學到的所有物質進行分類學習和梳理,有一定的好處。教材提到的分類方法,交叉分類法、樹狀分類法,后者是常用的,物質分類不重復,前者的分類則互相重復較多,各有利弊。

    1.1 分散系

    溶液:溶質和溶劑,都是在液態(tài)?,F(xiàn)在擴充到整個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三態(tài)的話,就叫做分散系。

    溶液——分散系

    溶劑——分散劑

    溶質——分散質

    這樣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分散系在選擇題中可能出一道題,也可能不出題。無非是按照樹狀分類法(圖1),或者按照交叉分類法(圖2)那樣的題型。

 
  

        圖1、樹狀分類法舉例                           圖2、交叉分類法舉例 
    1.2 膠體

    膠體這個只是點,幾乎是必有一道題。

    考點就在膠體的制備(三要素:沸水,飽和三氯化鐵溶液,滴加)、性質(丁達爾效應、膠粒和膠體的區(qū)別、膠粒的尺寸)、膠體的應用(電泳,聚沉)。

(二)、離子反應

    知識點兩個,離子方程式的寫法,離子共存。

    2.1 離子方程式的寫法

    電離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的區(qū)別;離子方程式書寫時的電荷相等、原子種類和個數(shù)相等。

    電離方程式:方程式右邊以電離的方式書寫(一定有離子),而左邊卻以電離之前的形態(tài)存在(可能有離子,也可能沒有離子)。

    離子方程式:方程式兩邊都以電離之后的形態(tài)存在,相同的物質消掉。

    2.2 離子共存

    尤其在學習了后面的八種元素之后,離子共存變得復雜起來,要利用好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還原劑)、非金屬氧化性順序表(氧化劑的氧化性順序:氟 > 錳MnO4- > 氯 > 溴> 銀Ag+ > 鐵Fe3+ > 碘),判斷①氧化劑和還原劑能否共存,②能否生成沉淀,③能否生成氣體,④能否生成水等弱電解質,是關鍵。

    判斷的時候,注意兩點:

    1)溶液的酸堿性的影響:金屬還原性順序、非金屬氧化性順序,都是在酸性條件下成立的。

    2)溶液的濃度:教材所指的,都是在稀溶液的狀態(tài)下成立的。

    如果是堿性條件下,很多氧化劑、還原劑的性質都變了,例如硝酸根在堿性中沒有氧化性,過氧化氫在酸性是強氧化劑,在堿性中卻是弱還原劑;如果在濃溶液中,強電解質也不會完全電離,性質也不對了。

    離子反應,是模塊考試的一個重點。

(三)氧化還原反應

    如果說“離子反應式模塊考試的一個重點”的話,氧化還原反應就是“重點中的重點”,模塊考試里是重點,高一到高三、期中、期末、高考中,氧化還原反應都是重點。

    3.1 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點

    1)氧化還原原理:原因是一些元素的電子得失(電子對偏移),結果是這些元素的化合價升降。

    2)反應判定:一看反應條件,二看氧化還原性強弱。

    3)表達式:表達電子轉移、化合價升降的兩種表達式,雙線橋、單線橋表示法。

    教材上37頁中間的《學與問》的兩道題非常具有代表性,大家可以看一下(第1題,置換反應、有單質參加的反應、有單質生成的反應,是否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2、畫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與氧化還原反應的交叉分類示意圖,各舉例說明)。

    3.2 氧化劑和還原劑

    通常情況下,典型的金屬單質、低價化合物是還原劑,典型的非金屬單質、高價化合物是氧化劑。

    1)常見的還原劑:包括典型的金屬單質Na、K、Mg、Al等(還包括氫氣,雖然它不屬于金屬),低價化合物包括CO、Fe(II)(二價鐵)等。

    2)常見的氧化劑:包括典型的非金屬單質F2、Cl2、Br2、O2等,高價化合物Mn(VII)、Mn(IV)、Cr(VI)等。

 

四、《第三章_金屬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點   

    金屬這一章,模塊考試涉及的內(nèi)容比較少,也比較容易掌握。

(一)金屬的化學性質

    金屬,化學性質、物理性質同樣重要。

    1.1 金屬的物理性質

    通常是帶有金屬光澤的固體(唯一例外是汞Hg,常溫下是液體),密度較大,容易導電、導熱,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除金屬銅表面是紅色外,其余金屬表面都是銀白色,但是鋁金屬表面的暗白色是氧化鋁的顏色。

    鐵、鉻、錳屬于黑色金屬,其余都屬于有色金屬。

    1.2 金屬的化學性質

    與水反應:最活潑的金屬,可以與冷水反應(鈉),活潑性較強的金屬可以與水蒸氣反應(鐵);

    與酸反應:位于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H”之前的金屬可以與稀酸反應,生成氫氣。

    與氧氣等氧化劑反應:金屬在氧氣(空氣、氯氣)中可以燃燒,生成相應的金屬化合物。值得注意的是,鈉與氧氣的反應,在常溫和加熱條件下的產(chǎn)物不同,常溫生成的是白色的氧化鈉 Na2O 固體,加熱時生成黃色的過氧化鈉粉末 Na2O2。

(二)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

    金屬化合物,包括的是鈉、鋁、鐵、銅的一些氧化物(包括過氧化物)、氫氧化物、鹽等。

    2.1 金屬氧化物的性質

    氧化物的分類,在組成上分為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如果按照化學性質分類,則可以分為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兩性氧化物、不成鹽氧化物、其他氧化物五類。

    酸性氧化物——能夠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包括大部分非金屬氧化物。

    堿性氧化物——能夠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包括大部分金屬氧化物。這里注意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氧化鐵、四氧化三鐵的形態(tài),四氧化三鐵包括在磁鐵礦、鐵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物兩種形態(tài)。

    兩性氧化物——能與酸反應、也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氧化鋁 Al2O3 是典型的兩性氧化物。

    不成鹽氧化物——不能與酸反應、也不能與堿反應的氧化物,例如 CO、NO等。

    其他氧化物——能與酸、或堿反應,但是產(chǎn)物不是鹽和水的氧化物,例如過氧化鈉 Na2O2。

    2.2 金屬氫氧化物(堿)的性質

    堿的性質,在九年級開始接觸了強堿 NaOH、KOH,弱堿Ca(OH)2,九年級教材強調(diào)的是“酸堿中和反應”,現(xiàn)在也開始引入一個概念——兩性氫氧化物,就是能夠溶于酸、也能夠溶于堿,例如氫氧化鋁 Al(OH)3。

    注意的是氫氧化鐵、氫氧化亞鐵之間的變化,溶液中的二價鐵離子見到空氣就迅速被氧化為三價鐵離子,從顏色可以看出變化,檢驗是用硫氰酸根(硫氰酸鉀 KSCN),遇到三價鐵離子變成紅色。

(三)金屬材料

    金屬材料,重點是鐵、鋁以及合金。合金屬于混合物,最常見的合金是鋼(含碳 0.03% - 2% 的鐵),新型金屬材料包括有鈦、稀土材料。不容易出題,出的題也比較簡單。

 

五、《第四章_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點   

    非金屬這一章,模塊考試涉及的內(nèi)容最多,也是必修一最難的地方,最不容易掌握。

    學習非金屬,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把前面學過的三種非金屬元素(碳氫氧)、四種金屬元素(鈉鋁鐵銅)都柔和進來,深刻領會這四種非金屬元素的“氧化性、化合價的多變性、對環(huán)境的影響”等等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一)非金屬概況
    元素周期表112種元素,非金屬元素只有16種(稀有氣體元素除外)。但是與人體的關系非常密切。
    1.1 非金屬分布和重要性
    地殼中:O Si Al Fe Ca Na K (九年級)
    人體內(nèi):O  Ca     (選修一)
    地殼前兩位、人體內(nèi)前四位,都是非金屬。氧元素對生物、生命的重要性,碳元素乃至有機物對于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重要性。

    九年級開始學習的三種四種元素,都是非金屬元素:O  N。高一,再系統(tǒng)學習主族的四種非金屬元素,這是精選出來的,它們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分別為
       最外層電子數(shù)             7
       非金屬元素       Si        Cl
       比較                      O,        相比較而言,硅的
非金屬性更弱。

    1.2 金屬失電子能力、還原性
    比較而言,金屬元素只有還原性,還原能力見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只有Cu2+、Fe3+、Ag+等少數(shù)高價金屬離子有弱氧化性。
   
1.3 非金屬元素得電子能力、氧化性
    非金屬元素的氧化性順序表。
        I2 < Fe3+ < Br2 < Cl2 < Mn(VII) < F2
      (氟、錳(VII)、氯、溴、銀、鐵(III)、碘)    
    典型非金屬單質——強氧化性;非金屬陰離子——強還原性(S2-、N(III)等)。
    1.4 四種非金屬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能力
    九年級學習了碳、氫、氧三種非金屬元素?;蟽r很少變化。高一的四種非金屬元素,除Si之外都是容易變價的元素。
    變價元素口訣:
      負三、正12345,負一、正1357;
      二四六、23;三五,
    這個口訣非常精辟:濃縮了氮元素形成NH3、NOX,氯元素形成氯化物、氯的各種含氧酸的精髓;指明了硫元素的三種化合價-2價、+4價、+6價,+2價和+3價的鐵,+3價和+5價的磷,與氯一樣變價的溴和碘。
(二)硅

    硅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但是由于硅與氧強烈的親和能力,硅只能以化合態(tài)形態(tài)存在于自然界,硅的氧化物SiO2、各種硅酸鹽等。硅的性質,尤其是SiO2的性質是比較重要的。

    2.1 硅單質

    硅單質有晶體(結晶型)和無定形兩種。晶體硅是帶有金屬光澤的灰黑色固體,硬度大,熔點高,結構與金剛石類似,化學性質穩(wěn)定。

    硅單質是良好的半導體材料。

    碳和硅在自然界中存在形式有所不同的原因?碳和硅都是親氧元素,但是硅的親氧能力更強。
    2.2 SiO2的性質(與CO2對比)
    硅元素

    元  素     H 2.1      2.6      O 3.4
    電負性               Si  1.9
    與CO2比:Si與O電負性差大,共價化合物SiO2更穩(wěn)定,自然界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硅,實質都是硅氧化物的不同形式。
    與CH化合物比:Si吸電子能力弱,Si、H化合物不穩(wěn)定。

    物理性質:SiO2 是一種堅硬、難熔的固體,不溶于水,純凈的二氧化硅無色透明(色、味、態(tài)、密、溶)—— 密度大,硬度大,水不溶,熔沸點高。二氧化硅是良好的光纖傳導材料。

    化學性質:SiO2 化學性質非常穩(wěn)定,可以溶于堿形成鹽和水(非金屬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還可以溶于氫氟酸(HF)生成四氟化硅和水。
    回憶:A12O3比Al熔點高,氧化物熱穩(wěn)定性好。

    規(guī)律:任何物質在高溫下加熱,氧元素充足時分解為氧化物最穩(wěn)定,氧元素不充足時分解為單質較穩(wěn)定

    二氧化硅溶于燒堿NaOH溶液形成硅酸鈉,再加入稀鹽酸(或通入CO2)可以形成凝膠狀的沉淀——硅酸H2SiO3,硅酸的結構很復雜,一般認為是Si(OH)4脫去一個水之后的產(chǎn)物。從硅酸生成的這個化學反應,可以知道硅酸是比碳酸更弱的弱酸。

    泥土、水泥、玻璃、陶瓷、石英、長石等等都是硅、二氧化硅、硅酸鹽的各種存在形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初中化學中的“一定”與“不一定”
化學學習中常見的錯誤認識
2015高考化學易錯點:30個“不一定”
高考化學易錯知識點總結
高中化學“一般”與“特殊”總結
【化學】2014高考一輪復習專題練:物質的組成、分類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