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陷阱:觀念與道路
觀念是經(jīng)驗概念在人類大腦中遺留的一種思維定勢。觀念不同,思維方式亦不同,它決定了人們的認識事物的方式、方法。
觀念通常受兩種相反的視覺支配,一種是主體視覺,一種是客體視覺。主體視覺產(chǎn)生客觀觀念,客體視覺產(chǎn)生主觀觀念。所謂主體視覺是指,觀察事物由內(nèi)到外、由近及遠,從主體出發(fā),審視客體,受一種理性的逆向思維支配。所謂客體視覺是指,觀察事物由外到內(nèi)、由遠及近,從客體出發(fā),審視主體,受一種感性的順向思維支配。前者的思維主體重視探究事物‘本質(zhì)’,后者的思維主體重視探究‘形式’;前者的行為習慣在于‘疏’或‘數(shù)’,后者的行為習慣在于‘堵’或‘賭’。
比如,社會生活中,對待‘權(quán)利’問題,相異觀念的人所產(chǎn)生的處理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具備客觀觀念的人權(quán)利受到侵害時,往往立足主體,捍衛(wèi)自己的權(quán)利;具備主觀觀念的人權(quán)利受到侵害時,往往立足客體,乞取自己的權(quán)利。前者體現(xiàn)在自己的權(quán)利受到侵害時,反抗以復其原的主體性,不包括放棄自身權(quán)利的權(quán)利和侵害他人權(quán)利的權(quán)利;后者體現(xiàn)在自己的權(quán)利受到侵害時,乞取不確定性生存權(quán)益的客體性,包括擁有放棄自身權(quán)利的權(quán)利和侵害他人權(quán)利的權(quán)利。主體視覺支配下的客觀觀念強調(diào)的是自主、自律性,客體視覺支配下的主觀觀念強調(diào)的是不由自主的它律性。前者群體性觀念的形成必然導向民主憲政,后者群體性觀念的形成必然導向?qū)V票┱驗榍罢?/span>是一種自主性觀念,后者是一種從屬性觀念。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孔子曰: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人;己欲立而力人,己欲達而達人。
老子提倡的是立足主體的‘自知’、‘自勝’,孔子倡導的是立足客體的‘知人’、‘達人’,可見,老子的觀念是一種主體視覺支配下的客觀觀念,孔子的觀念是一種客體視覺支配下的主觀觀念。老子的思維方式是正常的現(xiàn)代智人的思維方式,孔子的思維方式是不正常的古代愚人的思維方式。
受客觀觀念支配的人往往擁有很強的理性思辨能力,做人實在做事踏實,不會在意外在的評判,普遍具有求真務實的自主性人格特征。受主觀觀念支配的人往往不具有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生活中,死要面子活受罪,非常在意外在的評判,普遍具有虛偽狡詐的自虐性人格特征。從思維層次上看,前者屬于腳踏實地的現(xiàn)代高級智人的思維方式,后者屬于立天觀人的古代低級愚人的思維方式。前者的人生信條是‘道是道,理是理,凡事講道理’,即‘理道分明’的有意義自由生活;后者的人生信條是‘道非道,理非理,天下沒道理,即‘理道不分’的無意義混世生活。也就是說,前者擁有正確的世界觀‘道’和方法論‘理’,后者的世界觀‘道’與方法論‘理’是混沌不堪或完全顛倒的??梢哉f,尊孔尚儒的中國人都不能稱作是正常的現(xiàn)代人,原因是其思維方式的不正常必然導致行為方式不正常。
一念之差,謬以千里,放棄主體視覺的客觀觀念,誤入了客體視覺的主觀觀念,這就是中國人尊孔尚儒的本質(zhì)。猶如一場僵尸狂歡的盛典,不道德的盛裝披著道德的光環(huán),只能演繹一部悲憫無常的夢魘,尊孔尚儒不僅扭曲了自然人正常的思維方式,更引領國人走向了一條蜿蜒崎嶇、荊棘叢生,永遠處于成王敗寇、血腥屠戮野蠻狀態(tài)下重鑄與坍塌的自我毀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