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性朋友開闊視野。對于已經(jīng)結(jié)婚的人,同樣可以有自己正常的異性朋友,但是異性之間要提倡進步、發(fā)展和無傷害的道德原則,努力做到男女交往不傷害公眾的情緒,不傷害他人的家庭,不傷害身心健康,不傷害隱私權(quán),不應(yīng)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一個經(jīng)常與異性交往的人,會受到異性思維的啟發(fā)。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人結(jié)婚后總比婚前成熟很多。結(jié)婚使雙方的思路開闊,變得寬容,同時也能突破自我,變得豐富起來。
西方心理學家對人的異性度研究結(jié)果表明,男性的女性度高,更富有創(chuàng)造力;女性的男性度高,智商也高。異性度高的人說明接受了異性的長處,思維更加活躍。因此應(yīng)提倡異性間的正常交往和相互學習。
專家認為,婚外與異性交往要把握好尺度。異性朋友之間,不能過于親昵。因為不但要考慮婚姻中另一方的感受,也要尊重夫妻間的感情,夫妻間的信任和理解是最寶貴的,不可破壞。
當你在社交中有了異性朋友,此時的你,就應(yīng)該以冷靜的頭腦審視自己和異性朋友間的關(guān)系,否則,感情的洪流有可能沖毀理智的堤壩。一旦相愛,就要承擔起責任。與異性同事相處,更要把握分寸,處理好工作與個人感情的關(guān)系。
異性給你最好的心靈慰藉。 當人們心中有了煩惱時,常常希望把它傾訴出來,得到好友的撫慰,這樣的解有助于擺脫煩惱。渴望傾訴煩惱的人,也許并沒奢望得到什么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主要是為了滿足情感表達的需求,滿足心靈慰藉的需要。所以,他們最想得到的往往不是一個好參謀,而是一個好聽眾。
那么,這時,同性與異性相比誰是更好的聽眾呢?當然是異性。
首先,兩性在心理上有“異性相吸”作用。為什么婚姻是男女相伴走過一生?這除了繁衍生息的需要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人們精神心理的需要。異性朋友或同事之間的關(guān)系與交往當然不同于夫妻或戀人,但由于對方是異性,當事人便比較容易緩解內(nèi)心的苦惱和精神的焦慮與緊張。這也是人際交往中異性朋友的功能之一。
其次,兩性在性格上有“良性互補”作用。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在人際交往中有一個“互補性”原則,交往雙方的個性特點存在著較大差異時,往往更容易相互吸引。一般來說,男人的剛毅和女人的溫柔正好可以互補,能給苦惱中的異性朋友以精神安慰。
再次,兩性交往時存在“異類群體”作用。人們常常更愿意對自己同類群體之外的交往對象敞開心扉,比如外單位的人、外地人甚至是旅途中相遇的陌生人,這是情感交往的特點所致,異類群體相對來說安全系數(shù)比較高一些。男女各自分屬不同的性別群體,因而向異性袒露內(nèi)心的秘密就顯得更安全一些。
按說夫妻也是異性,可為什么人們有煩惱時仍愿意向配偶之外的異性朋友傾訴呢?
這是因為異性朋友比夫妻有更大的相似性。雖說人們常用“心心相印”來形容夫妻感情,可是在現(xiàn)實婚姻中由于家庭、教育、職業(yè)、閱歷等諸多因素,常會使夫妻在興趣愛好、個性特點、文化修養(yǎng)、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而朋友則不同,異性朋友之間的相似性使他們在各方面更容易相互溝通。
另外,異性朋友與配偶相比有較大的新異性。求新求異是人的天性。夫妻之間長時間共同生活在一起,容易磨滅彼此之間的新鮮感。而異性朋友無論交往多密切,相互之間也會有些距離,這利于交往雙方保持心靈感應(yīng)的敏銳度和彼此的熱情,也會對異性的訴說給予更多的關(guān)注。
同時,異性朋友可以滿足兩性感情的需求?;橐鲆蠓蚱薷星閷R?,可兩性感情有其彌散性的一面——對對方新奇而不占有,保持一種純潔,使男女兩性之“性”很神圣。人,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人的活動必須受社會規(guī)范的制約。異性之間的友情,既沒有違反社會道德,也可以滿足人們對兩性感情彌散性的需求。因此,當人們煩惱時,常常自然而然地更愿意向異性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