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當太乙神劍門》釋疑
---張 桂 生---
武當太乙神劍門功法研究會、自1993年成立以來,武術界許多朋友經常問我:“太乙神劍門是一門什么樣的功法?是專門練劍的嗎?字拳是套路嗎?張三豐翻外家為內家是怎么回事?”面對諸如此類的詢問,我很難用簡單的語言來回答。因為太乙神劍門是武林中一門特別奇異的功能。它上承仙道、下達字拳。既是修行仙道玄機的門徑,又是練武于文、拳納于字的絕藝。它有理、有法、有功、有訣、有氣、有數。講的是內修外練的完美結合,重的是單操與實戰(zhàn)的二者合一。其博大精深更非三言兩語講的清楚。況且神劍門戒律極嚴,有門規(guī)三不許:“一不許賣藝;二不許表演;三不許打擂“。所以一直以它的神秘隱于武林,聞其名而不見其形。故此、我借貴刊向廣大武術愛好者做一個詳細的介紹。
武當太乙神劍門源于長白山中的師傳。因歷代祖輩都遵循“言祖不言師”的師訓,即言張三豐祖師、不言自己老師的名字,所以傳到關老這輩也只知是三豐祖所傳、而不知師名。
據關老講:三豐祖師宋朝人。姓張、名通、字君實,又名全一。三豐其號也。原籍江西龍虎山、本張?zhí)鞄熀笠?。五歲時因染異疾,經遼陽遷山碧落宮道人張云庵收為徒。靜居數載、異疾漸愈。教以道經、過目成誦。遂授之以文,博覽群書。經史百家、無所不通。繼授之以武,專精少林。幾經寒暑,不僅文武皆成、而年已達成人,令其還俗回家。曾充中山博陵令。政暇時訪葛仙翁,遂發(fā)出世之念,棄官云游。過陳倉見寶雞幽邃,乃就隱焉。因久慕武當勝地、遂走訪之。元之延祐元年,時年六十七歲、入終南山與火龍真人相遇,傳以大道,更名玄素,又名玄牝,合號玄玄子。在明永樂十一年左右,武當宏偉建筑全部完成。三豐祖師住于皇經堂之清微宮,得太和真武之道、并悟通白云上人書訣,乃將少林翻為內家,創(chuàng)字拳以武為文,將拳納入字中。所以沒套路、沒散手、沒對練。當時傳人極少,僅有太乙神劍門承其衣缽、既關老家世傳之武當拳宗也。
那么,三豐祖師為什么要創(chuàng)這門字拳、而且還給它起名叫武當太乙神劍門呢?因為“武當”是地名,是三豐祖得道成仙的地方;“太乙”為東方甲乙木,又稱太一,取此義于人、喻身屬木;“神劍”是由鑄造而成,暗含著鑄身體成神劍。然后以字為訣來使劍殺敵。依此可知;人人可喻為太乙,但不能稱為太一;人人可以有身體,但不能稱為神劍。所以要修太乙成太一;鑄身體成神劍。這正是太乙神劍門稱門不稱拳的奧秘。所以武當派以藝分門,不提姓氏、不追年譜。龍門主道,天罡主劍,清虛主手,太乙主字。故稱太乙神劍門又名字拳。雖說武當派以藝分四門,但太乙門又是此四門中之集大成者。它含修真、鑄劍、技擊、字拳于一身。修真是煉化陰陽之大法;鑄劍是固守身心于四正;技擊是鐵杵磨繡針;字拳是殺敵于無形。并有《神劍門字拳五字真言》為證:“蒼頡始造字,字字是真言。點點是修真,劃劃是煉丹。祖師張三豐,以此練字拳。橫豎是刀槍,撇捺是飛劍。武當三十載,得道成劍仙?!翱擅魃駝﹂T之所以稱門不稱拳,正是為了與其他拳種的明顯區(qū)別,也是將少林架子翻為內功、納入文字之中的標志。表明此門修煉的是人身的奇異功能,不是拳術。拳術是外練;技擊是內修。因為眾家都是研究拳的,練的是拳和械。而武當派的太乙神劍門是研究人的,是以修身為中心??梢姺彩欠Q拳者,都是以拳為中心,天天練拳、自成一家,風格各異。而稱門的都是以身體為中心,修道為根本、精神不分家,追求的是天人合一,形神俱妙的最高境界。故須知:修身是從心開始,要先明理、學經典、求開悟。剿滅心之六欲,才能修身返還乾健之體;練武是從手開始,要單操、求絕技。若不把手煉成刀槍劍戟,再會什么招法也不好使,武術也練不到極致。故修身為體,操手為用。體要渾圓周充有實力;用手如刀劍要有鋒。實力出于身中;鋒芒發(fā)自手上;招法運用于心中。對敵時要法出于心,力出于身,鋒出于手,方能出手駭人聽聞、一擊斃命。所以修身叫修真,操手叫技擊,字訣稱心法。用時心為元帥、身為大將、手似刀槍。運于心、使于身、用于手,方能百戰(zhàn)而不殆也。所以說:“內不修不得,外不練不成,訣不得不能用”。故內要修身,外要操手,訣要口傳。
由此可以深知:外要煉成金剛不壞體,內要鑄精血成神劍。合在一起,就是把人身鑄成一把太乙神劍。但這把劍、只有武當派才有,所以又被稱為武當太乙神劍??梢姡冶话涤鳛樾蕹傻慕饎偛粔闹w、好比是神劍的鞘;神劍被暗喻為是用精血鑄成的一道神光、好比是鞘里的劍。合二為一、體用兼?zhèn)?、正是修煉成的形神俱妙、身手不凡的太乙神劍?span lang="EN-US">
由此可知,太乙神劍門修煉的,正是內執(zhí)丹道、外顯金鋒的人。即修身心于外、鑄精血于內,單操為技擊、字拳為訣法,故稱為內修外練。內修的是身、謂鑄太乙神劍;外練的是手、謂磨劍之鋒。所以說武當派屬內家、完全注重自己身手的修煉,而不注重拳械的外練。這正是三豐祖師先學少林、后創(chuàng)武當,翻外家為內家的真諦。因為三豐祖師遇火龍真人相度、得道成仙,故能創(chuàng)丹道內家武當一派,以太乙神劍立門,才有今天的武當太乙神劍門功法研究會。
可見、神劍門就是鑄劍門。鑄身為劍、操手為鋒,身手不凡、妙不可聽。它上系仙道、下達字拳,八劃為法、六書為訣、七煞為力、身快如風、出手如電。所以又稱劍仙門。古稱金丹大道、屬天仙一脈真?zhèn)鳌7布尤胩疑駝﹂T的人,修煉的都是鑄造自身的這把太乙神劍,求的都是返還乾健之體。故神劍門從創(chuàng)始至今,武林界知之者甚少、社會上更不知有此一門神奇的武功。只有關老家一脈單傳了十七代。要不是欣逢盛世,關亨九先生在亞運會期間、把此絕學獻給國家,由武當雜志專刊發(fā)表了《武當修真秘笈》,恐怕至今也無人能知曉。幸逢機緣,我有幸拜在關老膝下、得口授親傳近十年,明白了金丹之理、掌握了鑄劍之方,才使我得到了這一門武林界最最神奇的、仙傳的丹道武功。后經我又默默地潛修了二十年,方能一窺武當太乙神劍門的神奇,嘗到了其甜美,并由心底里領悟到了仙家的魅力。故此我愿為廣大的武術愛好者介紹一些神劍門的理法。
學習神劍門,必須從理論開始。首先要能背誦九篇經文,然后才能開壇講解,待其明理得法開悟以后,方謂入門。接著由師秘授:指心、授訣、傳格物、開枷去鎖。這只是神劍門仙道九乘功法中的前三乘,合并為初乘。經二三年的刻苦學習、掌握了理法以后,才能開始真正地進入實修的階段。即中三乘和上三乘。在修煉中、又必須遵循用心意使神氣養(yǎng)精血鑄身體成金剛不壞體的過程。隨著功夫的深入、才能開始學技擊、煉單操。最終要達到形神俱妙、身手不凡、出手駭人聽聞的境地,成為一名真正的武當派太乙神劍。劍成以后、再練通靈法、學字拳,最后以字拳演武技,其中另有一番內容、非一言半語能講明的。所以只有真心踏實想學之士,才能完整地學習武當太乙神劍門的功理功法,鑄造自身成為一名合格的武當派的太乙神劍。
綜上所述:神劍門的歷代祖輩都是口傳心授、不記文字。雖有拳譜和修真秘笈,若不得口傳心授、仍是茫然不懂,照樣困于門外。所以每一名神劍門弟子、都必須經歷過指心、授訣、傳格物、開枷去鎖的四步親傳,才能進入門墻、開始真正的鑄劍磨鋒的過程。因為神劍門妙在得理、貴在實修、喜在大成,所以非得親傳不能進半步。故世上知者少、聞者鮮,不像其他門派已大眾化也。但這是仙道的正途,它不能因時代的變遷而改移,更不能為標新立異而改樣。因為這是研究人類生死盛衰的大課題,并不是武術的創(chuàng)新、科技進步。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道德文明,只能發(fā)揚光大,不能泯滅失傳。
可見、三豐祖乃神人也。他繼承了仙道、創(chuàng)建了武當、弘揚了中華武學,使道武文結合于一身,流傳于今世。天順三年,英宗賜號為通微顯化真人,以標明青史。縱觀武林,武術界能與其項背者鮮矣。雖然各拳種都有創(chuàng)始人,但能像三豐祖那樣、繼承仙學,融通三教,獨創(chuàng)字拳以武為文者無一人也。而且他還是翻外家為內家,改外練為內修的第一人。關老一家乃功臣也。為保存武當太乙神劍門不失傳,功不可沒。若沒有三豐祖所創(chuàng)的武當太乙神劍門,我們不知武林中有這樣一門武當奇葩;沒有關老一家十七代的繼承,我們今天看不到它的光彩。如今神劍門能傳世、實是中華民族道學、仙學、武學的一大幸事。而且它不單單是對道學、武學的貢獻。更是對人類研究生命的仙學、即非物質文化遺產金丹大道的貢獻。而今天落在我們身上的擔子,就是要把它給弘揚。
最后我再告訴大家:修身就是鑄劍,秘用就在神氣,養(yǎng)的就是精血,成的就是身體。說有形又無形;說有法又無法;全在有無之間。以有涯煉無涯,由無涯還于有涯。以時間覓空間,化成一體,謂之真一。如圣人誨人不倦,循序漸進。如仙人行功守恒,功到自成。自然形神俱妙、身手不凡。那時神劍即身,鋒刃即手。運身使劍如風,克敵出手似劍。所以說“學了十年功只得一書生,切金斷玉一陣風“。由此可明,凡屬武當派弟子,都應懂得丹道修真,并能講出”百日筑基、十月懷胎、三年哺育、九年面壁“的完整功法。同時還必須是一個修煉有素的人。只有這樣,才能使廣大的武術愛好者了解神劍門,喜歡神劍門、并愿意加入神劍門,來學習神劍門的仙道、技擊、字拳。和我們一道把神劍門推向世界,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