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網加急《中小學教育》21年11月刊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趨勢研究
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嶠山鎮(zhèn)中小學 岳勝迎 郵編:276500
摘要: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生活化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教師和家長關注的目標,這一目標的實施也使得教學觀念和方法得以完善和提升。數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和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如何為小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怎樣使得數學知識更加容易地被小學生理解和接受,這就是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建構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zhàn)。因此,文章將緊緊地圍繞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的趨勢與構建進行簡單而系統(tǒng)的敘事。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隨著現代化教育改革,小學數學課程的教育教學方法也隨之改進,其中最為明顯的一項改進就是嘗試將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到日常的課堂教學當中,指引學生在將課堂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的生活相結合,簡要的說,就是將數學教學生活化。
1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趨勢
1.1有利于密切生活與教學的關系
在這個萬千變化的數字化時代,我們運用數學上的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同時,也可以在生活中發(fā)現眾多有趣的數學理論知識??梢哉f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內容如果與實際生活出現脫節(jié)情況,會直接影響學生。生活化教學可以有效的解決問題,將生活中的要素融入到知識解釋中,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合理的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去提升自身學習效率。
1.2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知識是生活知識的總結,并用于生活中,有助于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知識、熟練數學運算,然后再利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的問題,這是開設數學這一門學科的初衷。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育中,很難實現這個目標,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師仍然非常重視學生的成績,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學生也都是死記硬背,這很難正確的用于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1.3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躍度
如果只講一些基礎知識,學生就會覺得厭煩,但運用生活化教學向學生詳細介紹與數學有關的基本概念。比如進行直角及一些基本理論知識點,之后再通過引導其他學生一起去互相進行對比游戲,找出它們與平行、四邊形之間所可能存在的相同與不同之處,這樣不僅能夠在互相進行對比的游戲過程中比較熟練地基本掌握關于平行、直角、四邊形和平行梯形的一些基本概念、特征及其間的差別,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綜合理解能力和數學認識,同時也充分有效活躍數學課堂。
1.4增進同學以及師生之間的感情
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充分運用生活化教學,通過教學過程讓學生更深刻、更全面地解和認識數學,從學生的視角來看問題和思考問題,而以游戲的互動作為游戲伙伴參與到游戲中去,減少師生之間的隔閡,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
比如,在《圓柱的認識》上,如果老師簡單地講解課堂內容,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很難集中,就會讓學生缺乏情緒和互動,如果老師能充分利用多媒體「尋找朋友」游戲,以多媒體形式呈現更多的內容,向學生展示更多的內容,讓學生在不同的對象中,用生活化教學來學習數學,發(fā)揮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學生互動,溝通分享,改變課堂教學,促進師生感情。
2教學生活化的合理方法
2.1生活知識導入
就生活化教學的意義而言,生活化教學不能簡單地被理解為一種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應該認為它是一種教學理念,一種寓教于“生活”的理念。教師要把對學科內容的理解,充分的與生活中的內容結合起來,然后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去認識、理解數學。
將教學內容與要求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合理的導入,為學生構建生活化的課堂。
例如在講解加減法時,利用面額不同的人民幣讓學生模擬真實的購買過程,并將一些簡單的加減法融入其中。像這樣通過營造真實生活場景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fā)出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度,并且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而類似的情境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只有在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后,教師才能選擇選比較典型的素材,只有這些與自身密切相關的內容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2.2指導自主探究
首要應做的是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的表現出來,真正實現教材知識與學生認知的同步。既然要實行生活化教學,那就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建一個合理的教學模式。例如在學習周長與面積這一章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拋出一個實際問題,讓學們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思考,去討論。當學生激烈討論時,就可以引導他們,利用學習過的知識得出最終的答案。對于教學而言,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舉例來說,在進行"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 ppt 課件引導學術利用梯形、三角型、圓形、長方型、正方形等各種平面圖形直觀地呈現,同時還可以通過利用圓錐、長方體、正方體這種立體圖形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對比,使學生對立體圖形有更深的認識。
老師還可以給學生模擬一個起居室的場景,讓教師幫助學生尋找其中的三維平面和立體圖,并根據打分標準和依據,使得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圖形與空間的相互關系,然后,老師再通過利用立體實物,為教師幫助學生建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三維概念,從不同的角度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并進一步針對性地展開面積、頂點等進行具體分析,使學生掌握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點。
2.3教材、教具生活化。
眾所周知,教材與教具只是安排教學內容的前提,不能成為制約教師教學的制約因素。而且,由于地域、時間、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教材中所呈現出來的部分場景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甚至是現有的知識背景存在較大差距,教具的作用又不是特別直觀,也嚴重影響了教學活動的質量。
使教學場景貼近生活,便于更好的使用教具。比如,在學習矩形和正方形面積這一章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每位學生回家實際測量出自己房間的面積是多少,再為學生提供幾種尺寸不一的磚塊,讓學生自行思考出一個最佳的方案,如何用磚塊來鋪滿自己的房間。這樣才能更有效的走近學生身邊,使其能夠學習和理解數學,這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生活意識,感受到什么是“生活處處是數學”,而且也能獲得更加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結束語
在小學課程中,數學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師應積極從生活中尋找教學素材,將素材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學生知識儲備,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合理的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生活化教學方法。同時,也應該明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學以致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在實際數學教學中合理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正確引導學生,讓他們更好的適應未來的變化,走出精彩的人生。
參考文獻
[1]羅海明.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趨勢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3(8):2.
[2]張瑞娟.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趨勢研究[J]. 教育, 2017.
[3]朱元英. 新課程教學改革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趨勢研究[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