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發(fā)《教育學文摘》2018年3月
現(xiàn)代開放式教學思想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湖北省巴東縣水布埡鎮(zhèn)水布埡中小學校 黃燕 郵編:444329
【摘要】 按照中學地理新課程新課改的精神要求,初中地理教學應當主動走出以教師為主的封閉課堂,將課程內容交給學生主動學習。作為教師,應當構建開放性的課堂,指導學生進行自我學習,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強化學生的體驗,同時應當充分利用資源,拓展知識面,進行研究性學習。最終通過開放式的地理教學,真正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好地理,用好地理。
【關鍵詞】 初中地理 開放式教學 教學必要性 教學策略
中學地理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應當教育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地理作為中考并不要求考試的科目,如何引起學生的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而構建開放。
1 構建初中地理開放式課堂的必要性
開放式課堂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開放式自主、探究、合作和交流的一種課堂形式。它是對傳統(tǒng)的“教師講為主”的封閉式課堂的一種顛覆。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把學生當做不斷發(fā)展學習的主人,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發(fā)現(xiàn)、嘗試、總結和驗證,在學習、操作、研究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實現(xiàn)知識的掌握,價值觀的提升。
初中課標要求教師有全球化視野和開放的思維,而作為非中考科目,學生普遍不夠重視。因此,我們要充分開發(fā)利用校外資源,引導學生從體驗實際生活出發(fā),通過體驗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動手能力。因而,必須走出封閉的課堂,改變教學方式,改變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課堂。
2 構建開放式課堂的主要途徑與建議
按照初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集體性的課堂模式,我們可以采用多種途徑構建開放式課堂,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和能力。
2.1 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湘教版地理教材特別注重閱讀和活動欄目的運用,要求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能夠靈活運用知識,積累學科素養(yǎng)。我就利用課程的特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的《亞洲及歐洲》,一節(jié)中,我設計了一些問題:(1)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閱讀,并從文中找到核心詞匯。(2)要求學生從世界氣候類型圖中找到亞洲缺少什么類型的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讓大家思考原因是什么?(面積廣大,地跨寒、溫、熱三帶,地形復雜,海陸兼?zhèn)涞牡乩砦恢?,大陸內部距離海洋遠,海洋影響不顯著)(3)要求學生就該章節(jié)中相關的問題開展討論學習。
2.2 課外考察鄉(xiāng)土地理
課外考察是認識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是研究地理問題,學習地理知識的手段和技能之一。學生只有通過親身體驗式的探究和實踐才能更加鞏固知識。鄉(xiāng)土地理的學習和考察,更能幫助學生認識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
在布置家庭作業(yè)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親身走訪和網(wǎng)上查詢,做鄉(xiāng)土地理的手抄報。讓學生分成小組,以不同的主題,如“我們家鄉(xiāng)的地貌”,“我們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等做出手抄報,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通過學生主動的尋找資料、組織和整理資料,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學到了很多家鄉(xiāng)的知識,更加激發(fā)學生的愛鄉(xiāng)之情。
2.3 聯(lián)系學生生活體驗,展開地理教學
生活離不開地理,地理就在我們身邊。教師可以把需要解決的地理問題放到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中,通過引導和組織,把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樣學生就能體驗到學習地理的意義,把復雜、難懂、枯燥的地理原理轉變成簡單、易懂、有趣的地理實際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習的成就感。課堂中讓學生尋找身邊的地理知識,學生會發(fā)現(xiàn)很多生活中的地理,例如,南方和北方的房屋構造的不同、為什么四川人能吃辣椒、太陽能的傾斜角度、為什么會有四季、為什么沙特阿拉伯地區(qū)的房屋墻厚窗小……
2.4 借助多種活動方式拓寬知識面
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各種方式輔助教學、簡明達意。例如填圖、讀圖能促進學生學習感官的協(xié)調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實踐和運用能力。在《世界的海陸分布》一節(jié)的活動欄目中,讓學生用小組競賽拼圖的形式來學習,使學生能夠清晰直觀的記憶四大洋、七大洲的分布,提高了讀圖運用能力。不僅幫助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而且讓學生在觀看中靈活運用。還例如在《中國的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一章節(jié)里,可以設計自由辯論,讓學生分成兩組,一組代表北方,一組代表南方,通過兩小組課下搜集資料、制作演示、辯論等方式,各抒己見,在探究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
根據(jù)心理學的特點,由于圖片、影片、文字對大腦的刺激區(qū)域不同。我們通過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也能夠借助外部資源有效地為師生拓寬知識面。
2.5 主題式研究學習
在教材的《海陸變遷》章節(jié),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火山噴發(fā)的教學錄像。通過錄像教學,親身感受火山噴發(fā)、巖漿溢流、火口坍陷、再次噴發(fā)、緩慢溢出五個火山噴發(fā)的過程。在播放過程中,結合課本知識進行講解,學生以班級小組為單位,形成一種積極主動合作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主題活動下,學生能主動發(fā)現(xiàn)、思考、記錄,通過授課老師的引導,寫出具有一定研究價值的考察報告。同時,可將報告裝訂成冊,作為今后學習地理課程的資源,供日后學生學習參考。
2.6 建立考核評估開放性
傳統(tǒng)的教學效果評價往往是各種考試,考高分的往往是聽話的學生,會做題的學生,考高分的學生。在開放式課堂里,教學評價的開放性是保證和關鍵,評價應更加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因而在評價的過程中,尤其注重的是平時的作業(yè),例如小組討論參與的積極性、手抄報的質量、辯論的準備充分程度等等。在評價學生中,更看重的是他們處理信息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充分發(fā)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使他們得到激勵,對學習地理知識更有信心?! ?br> 通過各種途徑在地理教學中構建起開放式的課堂,將學生置于課堂的探索者位置,賦予他們更大的主動權和自主權,讓他們能夠通過親身體驗的經(jīng)歷,去感受到學習地理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才能增加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另外又能通過小組任務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的體驗,增強他們的自信。
參考文獻:
[1] 阿妮塔·伍德沃克.教育心理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5:4:43.
[2] 劉懷青.如何讓地理走進生活[J].地理教育,2010,Z1:19.
[3] 姚宗錦.關注生活感悟地理[J].地理教育,2013:2:30.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S].2011年版.
[5] 刁傳芳.中學地理教材教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