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發(fā)《基礎教育課程》2017年10月
中學歷史運用多媒體教學的作用與走出教學誤區(qū)的策略研究
湖北省恩施市舞陽中學 黃維樂 郵編:445000
摘 要:多媒體教學已被廣泛應用于歷史教育教學中,這對中學歷史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同時,就目前教師的水平,運用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過程中,或多或少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教學還要謹防走入誤區(qū)。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啟迪思維;拓展知識;走出教學誤區(qū)
新時代新課標,新教材新要求,新思維新技術,多媒體教學已被廣泛應用于歷史教育教學中,這是歷史的進步,這是有益的探索,這對中學歷史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來思維的。而歷史多媒體課件正是由這些因素所組成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把教材中所描繪的客觀事物或歷史現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必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加深感受,具體作用淺談如下:
一、激發(fā)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質,而在激勵、喚醒和鼓舞。"這就意味著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要能激起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愉悅的情緒體驗中接受教學,使教學活動成為師生雙方樂于參與的一種充滿情趣的活動。尤其運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能通過情景畫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fā)學生探索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他們產生學習的愿望,探索問題的激情。如引導學習中國史中的《宋金南北對峙》一課時,由學生先欣賞動漫曲岳飛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再設問:岳飛為何怒發(fā)沖冠?激發(fā)學生興趣,由此導入新課,新穎趣濃。
二、啟迪學生多元歷史思維的開發(fā)
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能創(chuàng)設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展現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利用多媒體教學,運用圖、文、音、像、影并茂的特點,能把教學中抽象、深奧,靠教師講解、掛圖、板書講不清、道不明的難點、重點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聲音,將知識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帶動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
1、音畫結合,填補教材空白
中學歷史教的是過去,但過去的事情是無法重演的,這也要求教師必須借助其它輔助手段,幫助學生認識歷史。而運用多媒體技術是其中一個必然的選擇。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引入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可以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增強歷史課的活躍性和師生的互動性;可以補充資料加大容量,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增強歷史課的滲透性和開放性;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促進師生角色轉換,增強歷史課堂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畢竟有限,多媒體可以圖、文、聲、畫并茂,填補教材空白,變抽象為直觀,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教材內容。如學習唐朝的詩歌時,先借助音配畫的動感效果欣賞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早發(fā)白帝城》等優(yōu)美的詩歌,學生自然能感受到李白詩的特點:雄奇飄逸、想象豐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這是任何評議文字所不能表達的,任何教材所無法書寫的。
2、化難為易,有效解決難點
多媒體技術在綜合處理語言、文字、聲音、圖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運用這一特有功能,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動態(tài)為靜態(tài),化枯燥為生動,從而化難為易。學習歷史的最大的缺陷是歷史不會重現在眼前,而多媒體的出現解決了這一遺憾,在學習世界歷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等戰(zhàn)爭時,多媒體的優(yōu)勢會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只要教師勤于動手搜集信息,什么樣的資料都有,用錄像的動感會把學生真正引入激烈的悲壯的戰(zhàn)爭之中,這是任何學說家無法比擬的效果。任何難點將會化為思想的認識。
三、幫助學生拓展歷史知識
新課程所倡導的:課堂上只有經常啟發(f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中。多媒體為之提供了多彩的藝術空間,為想象插上了起飛的翅膀。眾所周知,歷史上的唐玄奘西天取經,實際上是一人一馬穿行沙漠而已,通過拓展想象,而我們當今所欣賞的《西游記》的唐僧取經的故事是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路途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的艱辛感人的神化故事。
四、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要謹防走入誤區(qū)
作為新世紀的教育,沒有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是難以想象的,作為新世紀新課標要求下的教師,不能掌握和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也是難以勝任的。然而,就目前我們教師的水平,運用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過程中,或多或少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教學中要謹防走入誤區(qū)。
1、思想認識的誤區(qū)
教育理念決定教育行為,在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問題上也是如此。因此,我們首先要不斷學習,提高認識,更新觀念,走出思想認識的誤區(qū):⑴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是可有可無的。歷史教的是過去,但過去的事情是無法重演的,這要求教師必須借助其它輔助手段,幫助學生認識歷史。而運用多媒體技術是其中一個必然選擇。可見,運用多媒體輔助中學歷史教學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并非是可有可無。⑵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是"萬能的法寶",它可以代替?zhèn)鹘y(tǒng)的教學手段。任何技術都不是萬能的,多媒體也不例外,多媒體輔助教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有著無可替代的優(yōu)越性,但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代替?zhèn)鹘y(tǒng)的教學手段。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等因素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和教師角色的轉變,不僅不能削弱教師的作用,而且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引導更顯重要。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教材處理和素材選擇的誤區(qū)
教材是教師備課和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師應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緊扣教學目標來組織教材、補充資料,以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多媒體輔助教學也是如此。中學歷史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這方面還存在著三個傾向:⑴舍棄教科書,一味追求課外的"新史料"。例如,有的教師在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往往花很多時間去查找課本上沒有的文字、圖形、圖像等,反而忽略了教科書上本來就有的圖文資料。這不僅浪費了很多時間,而且脫離了課本,不利于學生對教材的領會和把握。因此,要處理好課本資料與課外資料的關系,應緊緊圍繞課本精選課外資料。⑵偏離重難點,過分強調課堂的"大容量"。要根據課本的重難點選取相關資料,并應注意適當、有度和高效。⑶缺乏實效性,過重突出課件的"時髦感"。一個好的CAI課件,在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前提下,應該文字取舍精當、動畫清晰、色調和諧、音樂優(yōu)美,兼具科學性和藝術性。
3、教法運用的誤區(qū)
現代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任何一種教學手段和方法都各有其長短,任何一種課型的教法也不是單一的、僵化的。在中學歷史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中,我們要防止:⑴邯鄲學步,丟棄傳統(tǒng)。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起輔助作用教師富有藝術魅力的教學語言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應巧妙結合,有機統(tǒng)一,兩者才能相得益彰,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⑵重形象直觀,輕抽象概括。掌握歷史發(fā)展的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⑶重課件演示,輕思維點撥,能否充分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和中心地位,能否較好發(fā)揮教師課堂組織和點撥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啟發(fā)學生思考、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誘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這是目前歷史計算機輔助教學存在的最大也是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
總之,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迅速和廣泛地應用于教學,給中學歷史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新的手段,當然也給我們歷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目前,成績和問題并存,優(yōu)勢與缺陷同在。我們只有迎難而上,揚長避短,才能克服盲目走出誤區(qū),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的最佳效益。
參考文獻:
[1]《唐詩宋詞三百首》1986.7.
[2]《新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3.
[3]《多媒體的運用參考資料》,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