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發(fā)《中小學教材教學》2016.10.
運用個性化教育充分挖掘?qū)W生語文學習的潛能
湖北省巴東縣京信友誼中學 向仕雄 郵編:444300
我國中學階段學生的發(fā)展還處在一個增長知識、塑造人格、啟發(fā)精神、鍛煉心智的成長階段,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世界觀尚未成熟,換句話說他們的心理、意志、精神的可塑性很強,通過科學、系統(tǒng)、個性化、人文化的語文教學能有效的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積極向上心態(tài)、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完美形成,因此初中語文教學因其塑造人、感化人、鞭策人、鼓勵人的教學特點而形成一種有效的文化載體,貫穿于初中生的整個成長階段, 成為學生人生發(fā)展、前進道路上-盞指路的明燈。由此可見,充滿了人文精神、個性化特點的初中i文教學將是激發(fā)學生潛能,塑造健康心理、形成正確觀念的重要保證。我們只有本著以人為本'、以科學的開展素質(zhì)教育為契機,初中語文教學才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以健康的心態(tài)、積極向上的進取心和拼搏心走向社會。
一、什么是初中語文個性化教育
首先是從宏觀的角度來闡述個性化教育的含義。所謂個性化教育就是通過收集、整理、分析不同受教育者本身具有不一樣的各項價值屬性和人生標準的數(shù)據(jù),為其量身定制一系列的教育計劃、目標以及別具特色的教學方案。同時,依據(jù)當今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未來社會發(fā)展的趨勢,為受教育著的潛質(zhì)特征和自我價值傾向以及其切身利益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管理系統(tǒng)。
其次站在初中語文教學的角度來闡述個性化教育的含義。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對人性的探索以及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個性化教育作為語文教學的特色屬性以及基礎,在培養(yǎng)與發(fā)展人、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的發(fā)展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語文中的個性化教育大致包含三層意思。第一,個性化教育指的是教育的人道化、人性化以及尊重人的個性,主要強調(diào)的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想方設法地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以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第二,個性化教育指的是教育的個體化,主要強調(diào)的是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應該考慮單個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考慮單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才藝以及擅長的方面;考慮單個學生的人生志向以及職業(yè)規(guī)劃等等。第三,個性化教育指的是學校的個性資源。這里所說的個性資源包括師資力量的個性、教學目標的個性、課程設置的個性、教學方法的個性以及校園文化的個性等等。
二、個性化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ㄒ唬┌l(fā)揮自我個性,創(chuàng)設出匠心獨運的個性化教學思路
如果把語文教學比喻為一列行駛在鐵軌上的火車,那么教學思路就是牽引著這列火車前進方向的鐵軌。教學思路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而要想初中語文教學實現(xiàn)個性化,首先就應當實現(xiàn)教學思路的個性化。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如何去設計有個性化的教學思路呢?首先必須具備打破常規(guī)的意識和膽量。能夠跳出經(jīng)驗主義和教條主義的束縛,并敢于發(fā)揮自我個性去演繹各種文學作品。同時,能夠靈活地運用自己的個性去組織學生進行自我個性的充分釋放。其次必須具有能夠迅速找準教學“切入點”的慧眼。事實上創(chuàng)設教學思路的“切入點”就是如何讓學生的自我個性得到釋放和完善。由于個性本身具有差異性,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因材施教,有計劃性、有針對性地去指導那些"有個性的個人"實現(xiàn)自我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并使之形成優(yōu)良的個性。一個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思路是從教師主導課堂轉(zhuǎn)變?yōu)閷W生主導課堂,讓學生的自我個性得到釋放,能夠自由并大聲地講出自己心中的話,說出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
例如教師在講授西蒙諾夫的《蠟燭》這一課的時候,可以設計這樣的一個教學思路:首先以學生身邊的日常照明工具——蠟燭為引入,向?qū)W生發(fā)問:“由一根小小的蠟燭,你們能夠聯(lián)想到哪些詩句和歌曲?”有些學生就會聯(lián)想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以及歌曲“燭光里的媽媽”;然后教師通過配樂朗讀,讓學生邊聽邊思考:既然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那么多的詩句和歌曲,而且蠟燭在不同的地方蘊含的意義不盡相同,那么它在這篇課文中又有什么深意?作者為什么要以“蠟燭”為題?最后讓學生在課外思索“如果作者不用蠟燭,用柴火,能不能表達出同樣的感情”?如此,教師通過不停地設問,讓學生充分融入到緊湊的課堂氛圍中。同時,讓學生不停地開動腦筋,把自我個性釋放到教學當中。
?。ǘ├枚嗝襟w,開辟一條個性化的教學藝術新徑
對于語文教學的藝術,其本質(zhì)不在于教師向?qū)W生傳授的知識有多少,而是在于教師是否能夠通過一堂課來引導、激勵以及啟發(fā)學生。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開辟一條個性化的教學藝術新徑。變抽象為具體,變呆板為生動,讓學生融入到文學作品美的意境中,并指引學生在對文學作品進行鑒賞時,適時地把自我個性融入其中,以此來將教學的情趣、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從而營造出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
例如教師在教授《生命的意義》這一課的時候,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這樣一段視頻:某年某月某日的某個星期天,在一個高高的纜車上,一位雍容恬靜的少婦依偎在中年有些發(fā)福卻依舊可見當年帥氣英姿的男士身旁,他們視野之內(nèi):一個聰明好動的小孩雙手撐在纜車的保護罩上,看到驚奇的事物不時地偏過頭對著他們哇哇大叫。正當學生全心身地被這一個幸福的畫面所牽引著的時候,突然畫面一轉(zhuǎn),纜車脫離了纜繩,急速地墜落。在千鈞一發(fā)的那一瞬間,父母用雙手奮力托起了年僅2歲的孩子。父母雙雙遇難了,而他們卻用雙手托起了孩子的重生。這個時候,再播放韓紅的那首歌曲《天亮了》;然后,隨著音樂,教師用低沉的語調(diào)向?qū)W生發(fā)問:假如你是那個被父母用自己的生命保護著脫險的小孩,你對重生的生命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并鼓勵學生大膽地講述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
三、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
?。ㄒ唬┳寣W生在討論中達成共識
學生在閱讀中產(chǎn)生了獨特見解與感受,但如果不表達出來,不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展開交流與討論,同樣是失敗的。為此,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而自由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言,將個人在閱讀中的獨特見解與感受表達出來,在學生之間展開充分的交流與激烈的討論,以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這樣才能達成共識,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
1.構(gòu)建民主課堂,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直視學生,體現(xiàn)與學生的平等性,構(gòu)建民主的課堂教學。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自由與民主,才能敢于發(fā)表不同見解。在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交流與討論中可使學生對文本的認知上升一個層次。
2.構(gòu)建自由課堂,讓學生激烈討論。教師不僅要允許學生發(fā)言,更要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見解,在這些不同的碰撞出達成共識。這樣經(jīng)由學生認真思考與討論后所達成的共識,學生認知更深刻,理解更透徹。
(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文本
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解決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寬廣的學習空間自主地提出問題。為此,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只是將教學的視野局限于教材,不要只是讓學生來解決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結(jié)合起來,不僅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材,更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文本。這樣才能徹底打破以往封閉的教學空間,讓學生在更寬廣的空間里展開更為主動而深入的探究,才能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實現(xiàn)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閱讀。總之,我們要重視閱讀教學,要以新課改為指導性思想,對閱讀教學進行全面改革,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性閱讀,讓閱讀成為學生的自主行為,讓學生在閱讀中主動思考。這樣,學生自然就可以打破文字的界限,走進文本,與作者進行情感互動,真正實現(xiàn)對文本的個性化閱讀?! ?/span>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實施好個性化的教育,讓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僅學到新的語文知識,還能夠感受到通過自我個性的釋放而獲取的成功果實的喜悅。同時,教師通過個性化的教育,不斷地陶冶學生的語文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及升華學生的語文情感。此外,教師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