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中小學教育》11月刊
讓數學走向“生活”,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鎮(zhèn)初級中學 譚明嬌 郵編:444324
摘 要:數學生活化教學是指數學老師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的授課模式。它有利于營造輕松、親切、切合學生心理的教學氛圍,縮短知識和學生心理上的距離,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觀點,陶行知先生則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論斷,兩位先驅的教育觀體現了教育與生活的辯證統(tǒng)一性。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探究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初中數學 生活化教學 教學策略 學習興趣 學習主人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要求:“數學課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課程內容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的特點,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因此,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根據學生已經掌握的學習和生活經驗,運用啟發(fā)式和因材施教等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學生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把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
一、打造民主課堂環(huán)境,實現數學課堂的生活化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讓課堂環(huán)境變得生活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富有生活化氣息的環(huán)境中迅速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巧妙地將數學元素融入到具體的教學之中,進而讓課堂教學的效果得以有效提高。就目前的初中學生來講,他們還處于極不穩(wěn)定的青春期,非常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帶來的影響,也易受到教師相關教學引導實施的影響。特別是學生在處理一些數學問題的時候,若教師能夠對整個課堂環(huán)境進行合理把控,那么就能夠讓學生以平和的心情來面對數學問題。此時問題就更容易獲得合理的解決,這樣學生也就會發(fā)展得更好。此外,教師還要積極地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一方面,是對師生之間的感情進行培養(yǎng),讓師生之間能夠更為融洽地相處;另一方面,是讓學生的緊張心理得以有效消除,令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得到更為有效的激發(fā)。
二、讓數學走向生活,學生能力在生活化教學中不斷提高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關鍵不僅是教師的“教”,還應包含學生的“學”,且學生要在其中突顯出一定的主體地位,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要以學生的主體性保持為基本原則,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才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合理提高。也就是說,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相關問題,使學生和教材能夠保持較為緊密的聯系,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到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數學元素。特別是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教師要對他們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讓他們清楚地了解到數學知識的具體來源,等到他們對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過后,教學中就能夠更好地將數學元素予以融入。
只有初中學生能夠牢牢地記住“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的基本道理,教師才可以借由生活來向學生傳遞更多的數學元素,讓學生將枯燥的教材轉化為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具體問題,使學生在最為稀疏平常的衣食住行中找到數學的些許痕跡。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學生才會對數學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才會自覺地將教材中的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從而促使學生對教材知識或相關概念進行更為透徹的理解,進而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對生活的持續(xù)感知中得到發(fā)展和進步。
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并集”的相關知識的時候,不妨直接向學生拋出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給學生兩張成績登記表,讓學生將兩個班級中的學生按成績排序來制成一張總表。這其中就蘊含了并集的相關知識,此時教師若能巧妙地進行相關概念知識的教學,那么學生將會記得更為牢固,這樣的教學效果明顯優(yōu)于直接對知識或概念進行教學。
三、數學教學內容生活化,讓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
隨著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不斷推進,教師對學生實際生活經驗的關注有所增強,同時再結合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轉化的具體能力,就能夠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到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間的直接聯系。若初中數學教師能夠潛心對課堂教學進行分析,可以清楚地知道教材中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間的相互聯系,也就開始重視在教學中適當地融入生活化案例,使得整個數學教學能夠更趨于生活化,令學生能夠更為輕松地將相關的數學理論知識予以接受,讓數學元素的融入變得更為順暢。
當然,隨著初中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學習的不斷深入,教師要在學生掌握了相關的數學知識后進行更為積極的引導,讓學生慢慢地將數學知識向著實際生活回歸,在生活中對數學進行實踐,通過持續(xù)不斷的運用來讓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得到有效的拓展,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為有效。
四、利用生活化教具進行教學,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
在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具進行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具的教學輔助作用。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常規(guī)的教具展示數學知識,可能難以確實數學知識和生活的契合點,所以想要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以致用”的能力,就需要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元素進行整合,留心數學知識,引入生活教法,創(chuàng)造性的利用生活化教具,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
在“立體圖形的展開圖”教學中,利用生活中的實物、玩具模型,讓學生通過主動觀察、動手操作、實驗等數學活動,了解圓錐、直棱柱的表面展開圖,并且結合展開圖制作立體模型。在課前,教師準備教具有:長方體、三棱柱積木、圓柱茶葉盒、正方體紙盒、石膏三棱錐、八棱柱茶葉盒、圓臺形紙杯、四棱錐、多個正方體積木、棱臺形燈罩。在認識簡單立體圖形的平面展開圖具體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展示教具,并將圓柱、正方體、長方體、圓錐等立體圖形進行展開,讓學生真實的看到平面展示圖是什么,讓學生自主探究,嘗試體驗。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應用學生生活中熟悉常見的物品充當教具,教授“立體圖形的展開圖”數學知識,將學生難以空間想象的展開圖利用生活教具直觀呈現出來,巧妙利用生活化教具,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數學知識,在演示中感受數學知識的直觀形象。
總之,在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應深入生活教材,豐富數學內容,挖掘整合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引入生活元素的內容,適當調整數學生活化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活數學興趣,可以創(chuàng)設現實生活情境,選用多元化生活情境,引入生活教法,深化數學理解,靈活應用數學教具生活化,結合生活化課堂提問層層遞進,增強生活實踐,體驗數學價值,實現數學知識中的生活問題和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屈鵬飛 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4。
[2]彭望書 滲透集合思想,促進中學數學的現代化教學[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1997,(4),25-27。
[3]孫朝仁 初中數學實驗設計應滲透的四個元素[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旬刊,2014,(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