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問天居詩詞寫作講義第09講:講師★無情劍客(1521001148) 21:17:14
問天居詩詞寫作講義第09講:
  各位同學(xué),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們講律詩的變格。在實際寫作的過程中,變格要比正格更加常見,所以今天的課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認(rèn)真聽講。
  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如果拗了,就要救。一般來說,前面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后面必須(或經(jīng)常)在適當(dāng)位置補償一個平聲。拗救的目的一般就是為了防止詩詞中出現(xiàn)孤平和三平尾。只要救了孤平和三平尾就算是救了!
  拗救,或統(tǒng)稱變格,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大有用處。首先,它可以擴大遣詞用字的自由度,從而保住某些必須用的字,提高詩句的質(zhì)量。有時只有用變格才能完成某種高難度的精彩的對仗。特別是涉及到數(shù)字的對仗,常常得用變格。因為按照詩韻,所有的數(shù)字,只有“三”和“千”是平聲,其他都是仄聲,不用變格就很難對了。唐宋名作中類似詩例很多。
  如:
  李白《過崔八丈水亭》:高閣橫秀氣,清幽并在君。檐飛宛溪水,窗落敬亭云。猿嘯風(fēng)中斷,漁歌月里聞。閑隨白鷗去,沙上自為群。
  其中“宛溪”、“敬亭”都是地名,出句用了本句自救的變格,解決了用字的困難,詩句合律而又流暢。
  常見的拗救有:
 ?。薄⑻囟ǖ囊环N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這個句型中,可以換成平平仄平仄。七言則變成仄仄平平仄平仄。即把第三字和第四字的平仄位置互換。這種格式在古今的律詩很常見,已經(jīng)成為一種通行的格式。我們現(xiàn)在甚至可以把這個句式當(dāng)作正格!
  如:
  杜甫《天末懷李白》: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dá),魑魅喜人過。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第一句本該是“平平平仄仄”,卻寫成了“平平仄平仄”,第二、四字都用平聲,違反了詩詞中“替”的詩律。如果在七律中,就是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寫成“仄仄平平仄平仄”。在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中,幾乎每一首都用到這種特殊句型。
  其一:
  支離東北風(fēng)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衰時且未還。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
  第七句是這種句型。
  其二: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fēng)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第七句“泯”可平可仄,如果讀為平,就成了這種句型。
  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第七句還是這種句型。
  其四: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像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第一句是這種句型。
  其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福移漢祚終難復(fù),志決身殲軍務(wù)勞。
  第五句也是這種句型。
  王維《觀獵》:風(fēng)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xì)柳營?;乜瓷涞裉?,千里暮云平。
  杜甫《恨別》: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qū)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聞到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這兩首的第七句也是這種格式。
  此外還有:
  明朝望鄉(xiāng)處,應(yīng)見隴頭梅。(宋之問:大庾嶺北驛)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朱慶余:近試上張水部)
  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風(fēng)雨病相如。(李商隱:寄令狐郎中)
  日暮東風(fēng)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杜牧:金谷園)
  巫峽啼猿數(shù)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秦韜玉:貧女)
  由于這種句型用得實在太多(經(jīng)常用在第七句),幾乎和常規(guī)句型一樣常見,我們只好不把它算成拗句,而當(dāng)成一種特殊的律句。
  詩人們之所以喜歡用這種特殊句型,可能是因為常規(guī)句型“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有三個平聲,雖然不在句尾不算三平調(diào),讀起來還是有點別扭,所以干脆變一變。
  要注意的是,一般認(rèn)為如果用了這種格式,五言句第一字,七言句第三字就必須用平聲字。如果用了仄聲字,變成“仄平仄平仄”,又形成頭節(jié)犯孤平的問題。然而在我看來并不能認(rèn)定它就是犯了孤平。首先它是仄收句,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個平聲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其次用“仄平仄平仄”作詩的例子也不少。
  如: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杜甫:登岳陽樓首聯(lián))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過故人莊首聯(lián))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李白:聽蜀僧浚彈琴次聯(lián))
  折取一枝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貢性之:涌金門見柳)
  當(dāng)然“仄平仄平仄”的句式在平時使用的時候應(yīng)該盡量避免,這個還是應(yīng)該的。
  2、本句自救。該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聲犯了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第三字應(yīng)該補償一個平聲,變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則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換成仄仄仄平平仄平。這是孤平的拗救,叫本句自救。也叫做孤平拗救。一般有以下五種情況:
  五律句:平平仄仄平,第一字拗,救成為“仄平平仄平”。
  五律句:平平平仄仄,第三字拗,救成為“平平仄平仄”。
  七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一字拗,可不救,或救為“平仄仄平平仄平”。
  七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字拗,可不救,或救為“仄平平仄仄平平”。
  七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一字拗,可不救,或救為“平仄仄平平仄仄”,或者“平仄平平仄平仄”,或者“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
  李白《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拗)驚天(救)上人。
  杜甫《復(fù)愁》:萬國尚防寇,故園今若何。昔歸相識少,早已戰(zhàn)場多。身覺省郎在,家須農(nóng)事歸。年深荒草徑,老恐失柴扉。
  第二句本該是“平平仄仄平”,現(xiàn)第一字用了仄聲“故”,第三字就必須改用平聲“今”了。
  杜甫《絕句漫興》: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即遣花開深造次,便覺鶯語太丁寧。
  第一句本該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現(xiàn)在第三字用了仄聲“客”,第五字就改用平聲字“愁”來補救。
  許渾《咸陽城東樓》: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dāng)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一句。
  王昌齡《浣紗女》: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吳王在時不得出,今日公然來浣紗。
  “江上女兒全勝花”一句。
  總觀唐、宋名家之詩作,犯孤平者極為罕見,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但孤平拗救的詩句則非常普遍。
  儲光羲《答王十三維》:門生故來往,知欲命浮觴。忽奉朝青閣,回車入上陽。落花滿春水,疏柳映新塘。是日歸來暮,勞君奏雅章。
  落花滿春水,疏柳映新唐。一句。
  崔亙《春怨》:夜盡夢初驚,紗窗早霧明。曉妝脂粉薄,春服綺羅輕。妾有今朝恨,君無舊日情。愁來理弦管,皆是斷腸聲。
  愁來理弦管,皆是斷腸聲。一句。
  韋應(yīng)物《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夾水蒼山路向東,東南山豁大河通。寒樹依微遠(yuǎn)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孤村幾歲臨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風(fēng)。為報洛橋游宦侶,扁舟不系與心同。
  寒樹依微遠(yuǎn)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一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變?yōu)椤柏曝破狡截破截啤边@種句式,是平仄格式的一種變格。它突破了“二四六分明”的口訣。也就是說五言的第四個字(七言的第六個字),該用仄聲字而用了平聲字。這種句式雖然是變格,但在唐、宋以來的律詩中,用得非常普遍,甚至并不比正格用得少,連應(yīng)試詩也允許用它。
 ?。?、對句相救。出句拗,而在對句特定位置上的某個字也加以變動作為拗救,這樣的拗救,叫對句相救。一般有以下三種情況:
  五律句:平平平仄仄,出句第一字拗,對句第一字救,成為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拗平救。
  五律句: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拗,對句第三字救,成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這種情況是半拗,可救可不救。但是如果第四字拗,則應(yīng)在對句第三字救,成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平,這兩個基本的格式句中,對句的第三個字如果用了平聲字,那末在出句中,不僅首字可平可仄,而且第三個字、第四個字都可用仄聲字。這樣出句就有可能全部是仄聲字。整個這兩句的格式就變成了下面這樣:
 ?。ㄘ疲┴疲ㄆ剑ㄆ剑┴?,(平)平平仄平。
  括弧里的字,平仄兩可。也就是說五連仄的詩句其實也是可以使用的,當(dāng)然,也僅限在這個特定的句式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
  如: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李商隱)
  士有不得志,棲棲吳楚間。(孟浩然)
  隱者不可見,天壇飛鳥邊。(岑參)
  日出月復(fù)沒,悠悠昏與明。(姚合)
  此地聚會夕,當(dāng)時雷雨寒。(賈島)
  夜久葉露滴,秋蟲入戶飛。(王建)
  至理不誤物,悠悠自不明。(貫休)
  一戰(zhàn)偶不捷,東歸計未空。(齊己)
  還可以反過來加以說明:出句的第三、第四個字按正格本該用平聲字,而如果用了仄聲字,可以在對句中加以挽救,辦法是把對句的第三個字改為平聲字,而對句的第一個字,按“孤平拗救”的規(guī)則,照樣可平可仄。
  七律句:五律句前加兩字,第一字拗可不救。余下的五字同五律句。
  下面我們舉例說明一下:
  如: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拗)盡,春風(fēng)吹(救)又生。遠(yuǎn)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杜甫《天末懷李白》: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dá),魑魅喜人過。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第三句“鴻雁幾時到”第三字該平而仄,第四句“江湖秋水多”就把第三字改成了平聲。
  孟浩然《裴司士見訪》:府僚能枉駕,家醞復(fù)新開。落日池上酌,清風(fēng)松下來。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誰道山公醉,猶能騎馬回。
  “落日池上酌,清風(fēng)松下來。”就是用對句的第三字救出句的第四字。
  李商隱《樂游原》: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杜甫《送遠(yuǎn)》: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yuǎn)行。親朋盡一哭,鞍馬去孤城。草木歲月晚,關(guān)河霜雪清。別離已昨日,因見古人情。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保安菽練q月晚,關(guān)河霜雪清?!眱衫某鼍湟捕际秦坡?。
  李白《掛席江上待月有懷》: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懸玉鉤。素華雖可攬,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鵲樓。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一句。
  李商隱《落花》: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一句。
  以上兩例,不僅出句的第三、四字全是仄聲字,而且對句的第一個字也用了仄聲字。對句用了“孤平拗救”的規(guī)則。對句第三字的平聲字,既救本句的孤平,同時也起了救上一句的作用。
  杜牧《江南春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笆笔侨肼暋?/div>
  應(yīng)當(dāng)注意的是,這種“對句相救”的變格形式,也突破了“二四六分明”的口訣。一定要單獨記憶。
  4、有時候,是本句自救和對句補救混用。
  如:
  杜甫《解悶》:草閣柴扉星散居,浪翻江黑雨飛初。山禽引子哺紅果,溪女得錢留白魚。
  嚴(yán)格的格律應(yīng)該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而此詩的平仄為: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這里有本句自救(以“江”救“浪”,以“得”就“溪”),也有對句補救(以“留”救“哺”),但也有拗而未救的(“星”)。
 ?。怠⒃谠撚秘曝破狡截频牡胤?,第三字用了仄聲,七言是第五字用了仄聲,這屬于半拗,在對句可救,也可不救。
 ?。?、還有一種罕見的拗句平平仄仄仄,七言則是仄仄平平仄仄仄,不要救,但是很少用。這個也是我們俗稱的三仄尾。三仄尾是合律的!三仄尾不用避諱,三平尾是一定要避忌的!這是什么原因?我們做詩詞講究平仄的原因是為了音律的婉轉(zhuǎn)和起伏!仄聲包括上去入三種音調(diào),本身就有音調(diào)的抑揚頓挫感!所以三仄可以用,三平不可以,就是這個道理!當(dāng)然不要用同一個音調(diào),不然讀來別扭,還是有問題的!三仄尾的例子很多!
  如:
  杜甫《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zhuǎn),遣恨失吞吳。
  第三句就是“平平仄仄仄”。
  實際上,在“一三五”位置上拗而未救的是很常見的。
  比如:
  杜甫《登高》: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第二句的“沙”救了“渚”,“渚”又救了第一句的“風(fēng)”,但是第一句的“猿”就未救。
  象這樣拗而未救,破壞了一聯(lián)之中平仄的平衡,都發(fā)生在“一三五”的位置上,只要不出現(xiàn)孤平或三平調(diào),就是可以容忍的,確切地說不能算拗。
  今天的課就講到這里,因為內(nèi)容不太容易理解,今天的作業(yè)就是認(rèn)真學(xué)習(xí)講義。現(xiàn)在下課,各位再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