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課 副三和弦的配置與使用
上一課介紹了副三和弦,也討論了它們與正三和弦的關系,以及和弦之間的連接?,F(xiàn)在,我們可使用的和聲材料就多了!
我們有本來的三個大三和弦,有終止的 ,有轉屬調(diào)的II7-V,現(xiàn)在再加上三個副三和弦,和聲上的素材就多了,音響也就更豐富了。
現(xiàn)在我們要實際的把這些材料配置在樂曲中。
本課特別強調(diào)副三和弦的配置,與其前后和弦的連接關系。
在配置和弦之初,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是:
(1)樂曲的開頭是主和弦。
(2)何處是樂句、樂段的終止,該用什么終止式。
(3)視旋律對和弦的顯示,以決定其該使用的和弦。
(4)要建立對和弦敏銳的聽力,知道和弦的音響,加以選擇配置。
現(xiàn)在就用一首詩歌為例,為它加上副三和弦,以配置其和弦。
耶和華是愛 4/ 4拍 改用C大調(diào) 以簡譜(請自己改寫成五線譜)記譜
和弦討論:( 1 2 3 ……表示小節(jié)。)
1 開頭是主和弦C,I,這是可以確定的。
2 旋律的音,顯示可以是IV(F),也可能是I(C),但當我們學了副三和弦,就要用VI(Am)代I,這是優(yōu)秀的選擇,IV與I的音響均不及VI(Am)漂亮,而且與后方3 的連結,這正是VI的位置。
3 在I-VI之后,該是IV的位置了,旋律是re,當然就是II6代IV的使用了。用II6要比用II(Dm)好。(在喜樂贊美主900首中,用的是Dm,若用Dm(II)其旋律音就與和弦的強拍形成8度,若用II6,(Dm/F)則是6度,是我們所愛的音程。)
4 旋律的mi有兩個選擇:我們可以選擇主和弦C(I),若選擇C(I),我建議 3的3、4拍改成V(G),改成V級后,在3 4 小節(jié)就作成不完全復合終止式了,這4小節(jié)和弦的進行就是:
但我們卻未采用這個,因這是個擴充的樂句,8個小節(jié)才是一個樂句。因此,第4就不用終止,而改用III(Em),我們發(fā)現(xiàn)III(Em)的音響別致,用III代I。
5 就旋律的顯示,此小節(jié)可是III,也可是I(C),但當4 用了III,5 就不要再用III了,還有一個原因:5 6 7 8 是后半句的另起,既是另起就再從I(C)開始吧!5 6 進入 7 8 一看既知是前樂句的結尾,既是樂句的結尾,就該用終止式了,此處是用半終止。既然有了這個認知,那就看它是否可能是II7(重屬)接V(D7-G),依這樣的分析,II7的前方可能使用共同和弦嗎?看旋律的顯示,它是Am,是C大調(diào)的VI = G大調(diào)的II。因此,7小節(jié)是Am,D7,8 小節(jié)是G。
5 從I出發(fā),接入 6 的Dm / F(II6)(6 似乎用G也行,但音響就生硬了,用II6是合宜的。)
7 Am -(接)D7
8 是G,做成重屬的半終止。
接下來是后樂句,這是個并行樂句的樂段,因此:
9 10 11 12 13 14 可以與前方1-6小節(jié)相同。只是 12 用C(I),13 用Em(III)互相調(diào)換也是可以的。
15 16 17該是樂段的結尾了。16 用屬7接 17 的C(I),再向前看 15 小節(jié),用II6就與后方連結成為IV(II6)-V7-I,做成不完全復合終止式,使樂段停止在這里。
從 17 的最后一拍開始,就進入第二個樂段(B段)。
18 19 20 21 有兩組和弦的選擇:比較陽剛明亮的是 18 F 19 C 20 2拍F,2拍G7 21 C。比較柔和的音響是:18 Am 19 Em 20 Am 21 Em。兩者均可,請彈奏聽聽音響,加以決定。在光盤為它決定的是后者。
至于:22 23 24 25 因著這是后樂段的前樂句結尾,因此我們是由 25 的樂句往前推演,25 是個半終止,結束在V,從此向前推演到 24 ,24 的后半正是II7(重屬和弦,看看前方可有共同和弦嗎?有!24 的前兩拍做成G / D,這G / D是本調(diào)的 = 新調(diào)的 。
現(xiàn)在再向前推演,22 23 ,22 用Am,Em,23 用Am(或用二拍Am,二拍Em)(但我不主張喜樂贊美主上將 23 配置成F與C。因22是本曲的高潮,這高潮用了:Am、Em的小3和弦,而將 23 用明亮陽剛的F、C是不合宜的。)
到這里,配置和弦就都完成了,因后方的 26 - 34 小節(jié)是后樂段的后樂句,此曲是個大的二段式,是A A/ B A/,因此,9 — 17(A/ )與 26 — 34(A/ )完全相同。
再來一首,這首《有一位神》與前方的《耶和華是愛》都是新型的創(chuàng)作詩歌,但在新型詩歌中,又是“老歌”,是已問世一段時間,能站住腳的,能流傳下來的歌,用它們來作例子是合宜的。
有一位神 用C大調(diào) 4 / 4(請自行改寫成五線譜)
這是一首A A/ B C兩個樂段的二段式,這樣分行的寫譜,它的構造就一目了然了。
1 開頭是主和弦,I,C。
2 其實依照傳統(tǒng)的觀念,依它的旋律看,還該是I,C。但新型的詩歌不循傳統(tǒng)的使用,將它改用III,Em吧!但能不能用VI呢?不能,因旋律的顯示不可是VI,Am。VI固然代I,III也代I呀!用III(Em)試試看,你喜歡兩小節(jié)都用I(C)嗎?改用III后,它的效果是我們喜愛的。
3 用IV(F)或用II6(Dm/F)甚至用Dm7 / F( ),因第 3 小節(jié)在地位上該是IV(F)了。I(用代用的VI,III)-該接IV了-再接其后方是V-I,是和弦中規(guī)中矩的進行。
4 用V(G)作半終止,這和弦的進行如一條銜接的鏈子,緊緊相扣。
連下來的 5 6 7 8 是個并行樂句。
5 再從I(C)開始,如前樂句一樣的到 6 7。
8 該是樂段的結束了,結束在V(G)作成半終止,樂段的終止經(jīng)常是用完全終止,或轉(屬)調(diào)終止,但用半終止也是可以的。
從 9 到 16 是后樂段,后樂段的前4小節(jié),9 10 11 12 是與主題對比的樂句,在這里形成一個高潮,是全曲的高潮,我們?yōu)槠渑渲玫暮拖遥?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