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貫休(832-912),唐末詩僧、畫家。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縣)人。七歲出家,后云游四方,廣事干謁。乾寧初年(894),謁吳越王錢鏐,獻賀詩,中有“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之句,錢鏐有稱帝野心,要他把“十四州”易為“四十州 ”,然后方肯接見。他回答說:“州亦難添, 詩亦難改。余孤云野鶴,何天不可飛!”遂拂袖而去。
天復(fù)中( 901-904 )入蜀,謁前蜀王王建,獻詩道: “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 ”,故人稱“得 得和尚”,王建禮遇之,賜號禪月大師。
工詩,其詩內(nèi)容較廣泛,有部分詩章頗能反映現(xiàn)實,鞭撻統(tǒng)治者的驕奢淫逸。工畫,所作水墨羅漢像頗著名;兼工草書,時稱“姜體”。
有《禪月集》,輯詩二十五卷?!度圃姟肪幋嫫湓娛?。
少年行
貫休
錦衣鮮華手擎鶻,
閑行氣貌多輕忽。
稼穡艱難總不知,
五帝三皇是何物!
貫休詩鑒賞
這首詩是貫休入蜀后的作品。前蜀王王建很賞識貫休的才華,每有雅會,必請貫休出席助興。有一次,王建讓貫休朗誦自己的近作,此時顯宦貴戚們都在場,貫休有意要諷刺一下這幫子酒囊飯袋,便背誦了《公子行》三首。王建聽罷拍案稱絕,而貴戚們卻如坐針氈,對他恨之入骨。
這首詩辛辣地諷刺了那些一無所成,只會吃喝玩樂的貴族子弟,對這些“公子”的形象刻畫得真是入木三分,維妙維肖。詩的前兩句主要描寫“公子”們的衣著、行為和神氣。這些人過著極端腐敗的寄生生活,卻心安理得,趾高氣揚,詩的后兩句則從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兩個側(cè)面揭露了“公子”哥們的懶惰和愚昧無知。這些“錦繡其外,敗絮其中”的“公子”
們不學(xué)無術(shù)已屬可憐,而他們還要依仗家族的勢力招搖過市,盛氣凌人 ,這就使人感到可惡而又可憎了! 詩人嘲笑貴族“公子”的主旨,在于抨擊唐代末年門閥制度的腐朽衰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