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唐·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
李商隱可謂是晚唐時期極富創(chuàng)作才華的一位詩人,人們甚至把他和杜甫并列,稱為“李杜”,他的詩構思新奇,詠物抒懷起興自然,抒情不激不厲恰到好處,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讀來感人肺腑,真是“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p>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是李商隱想思題材詩里又一首廣為流傳的作品,與《夜雨寄北》的凄涼相比,此詩格調也是慟悱捥人。崔雍崔袞的父親崔戎是李商隱的知遇恩公,李商隱和崔雍崔袞也是交情甚密,此詩抒寫對朋友的思念,也寄予了詩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李商隱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可謂是從小就體驗了人生的大悲大痛。此詩寫于崔戎去世后的幾年里,對知遇恩公的感恩之情和對恩公兒子的思念之情,無疑是當時李商隱最真摯的情感。全詩以景寄情,用筆簡練老辣,寥寥幾景、短短四句既勾勒出凄婉的意境,把作者對崔雍、崔袞兩兄弟喪父之悲的同情以及詩人自己的身世悲涼,絕妙的抒發(fā)了出來。
“竹塢無塵水檻清”首句寫駱氏亭的美景,翠竹、清水、亭軒,單讀這第一句,讀者會認為這是一首山水田園詩,似乎把作者的心情映襯得格外清幽,其實作者這樣寫是為全詩對比做鋪墊,當翠竹、清水和霜凝、殘荷對比起來,讀者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悲涼!而悲涼正是崔雍崔袞的現(xiàn)狀,也是李商隱自己大半生的狀況。
“相思迢遞隔重城”寫詩人的思念,這個思念有詩人對崔氏兄弟的友情思念也有對知遇恩公的感恩思念。詩人的思念狀是什么樣的呢?迢遞,意為“路漫漫其修遠兮”之狀,詩人通過“迢遞”二字把“思念”這一摸不著看不見的情感竟寫得惟妙惟俏,不禁令人拍案叫絕!詩人眼下所宿的駱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長安,遠隔千山萬水,詩人的思念之情猶如隨風飄蕩的游絲,顫顫巍巍的延伸向友人所在的長安。
“秋陰不散霜飛晚”,寫罷思念之情之后,李商隱又返回筆寫眼前景物,可謂主題一點即止,沒有多費半點筆墨?!扒镪帯薄八w”把全詩氣氛渲染至悲涼,“履霜堅冰至”也烘托了詩人離開崔戎后的境遇狀況。“不散”二字直指作者郁郁思念的心,也表現(xiàn)了作者與崔氏家族的感情之厚,風能至霜飛,作者的異地思念之情什么又能撫平呢?唉!天色漸晚,遠遠望長安方向一片迷蒙,害相思攪心的詩人耿耿不寐,心情不免又略添惆悵。
“留得殘荷聽雨聲”是全篇的點睛之筆,“殘荷聽雨”淅淅瀝瀝的雨滴灑落在枯荷上,也灑落在詩人凄涼的心里?!袄渌畾埡伞苯o人一種殘敗颯骨之感,作者殘荷里聽雨,不免又想起自己悲涼的身世和崔氏兄弟當下的喪父之痛。此句的“殘荷”“冷雨”與首句的“翠竹”“清水”遙相呼應,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把主題烘托到高潮?!傲簟弊炙浦劐N一擊,讓讀者不免心顫,這“殘荷冷雨”是獨留給今夜客居他鄉(xiāng)的“我”的吧,這時、這物與“我”這人,好像是時間無涯的荒野里安排好的期遇吧!
最解此景味,還須境遇如這殘景人,詩人在敗荷零落間“聽”到的凄楚雨聲,宛似天地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