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楊柳依依,桃紅柳綠,百花爭艷,而在黃庭堅的《清明》詩里,卻別具一格:
清明
宋代:黃庭堅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生機勃勃的季節(jié)里,詩人由生想到了逝者,由逝者思考到人生的意義。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有人萎瑣卑微,正如詩人筆下的齊國人,偷吃祭品,依靠死人為生,還在妻妾面前吹虛,洋洋自得,做人毫無尊嚴;有人高風亮節(jié),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介子推,寧死也不屈服于高官厚祿,因為他清楚在爾臾我詐的官場,難保清明之態(tài)。
那么,詩人的人生觀呢?——“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黃庭堅生前是一位虔誠的佛教文化愛好者,曾深入地鉆研佛教多部經(jīng)典,并與眾多高僧有過密切地往來,在佛學上有相當高的造詣。這首詩,不僅是他對人生的深切體悟,也是其對后世的勸誡,希望大家不要被功名利祿所桎梏,能夠從名聞利養(yǎng)中解脫出來。
生命中那些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要學會放下?!疤崞鹎Ы镏?,放下二兩輕”,一念放下,萬般自在。所謂放下,就是要放下那些自私的欲望和心頭的惡念,放下那些無謂的執(zhí)著和頑固的偏執(zhí)。風起時,笑看落花;風停時,淡看天際。懂得放下,生命才會更加完美,不以得為喜,不以失為憂,順其自然,隨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