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價值,《易經(jīng)》和相對論不是一個系統(tǒng)的同一個分支,所以沒有可比性。兩個著作或者理論都在所在領域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比如說沃森克里克發(fā)現(xiàn)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牛頓發(fā)現(xiàn)了自然科學的數(shù)學原理,一個生物大牛,一個物理大牛,都很厲害,但是不好說誰更厲害。
《易經(jīng)》對于中國人思想,文化的影響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代表著古人對于世界的思考和總結,反應中國古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對中醫(yī),天文等都有深刻影響。自古以來,國人血液中流的血或多或少都有易經(jīng)的影子,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否極泰來,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九五之尊等等等等。
相對論則代表著當今物理界對宇宙的最新思考,毋庸置疑對于人類理解宇宙有啟明星作用,對于未來發(fā)展的應用技術也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一部《相對論》,一部《易經(jīng)》,一個從客觀物質(zhì)角度思考宇宙,一個從思想意識層次理解宇宙,各有千秋,都是人類燦爛知識寶庫的重要寶藏。
今人不如古人,這個就算了。
智力上,今人顯然比古人要聰明,營養(yǎng)跟得上,教育更有體系。學習上,我們對宇宙理解更深,各種古今中外,信息來源更多,所以邏輯分析能力更強,盡管如今,物欲橫流,考慮的東西太多以至于很多東西可能不能看的透徹,不能大徹大悟,但就比例來講,現(xiàn)代人智慧肯定遠遠大于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