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中學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一聊文言文。
中學生為什么怕文言文呢?
看看我們課堂教學你就一目了然了。
下周要學習《岳陽樓記》了,老師布置的任務是提前背誦這篇文章,或是把課文抄一遍,或是對著全解理解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把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記號,上課進行討論。
孩子們花了兩小時背誦或是抄寫或是翻譯了這篇文章,被作業(yè)折騰得精疲力竭,不禁痛心高呼:我是現(xiàn)代文何必學古文。
當孩子們預習完后,老師正式開講了。
上課的過程是讀課文,老師逐字逐句的翻譯,遇到較難理解語法知識,老師一一進行解答,最后便是完成課外練習題。
這樣的教學模式,我們上初中是這樣,二十年過去了,現(xiàn)在大部分地區(qū)還是這樣。
這樣教不好嗎?
這樣的教法沒錯。這樣教文言文,老師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們掌握了考試的考點。
可是從此孩子們在心目中打下烙?。何难晕恼鏌o趣。
文言文真的無趣嗎?
不是文言文本身無趣,而是教的方法不夠有趣。
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也曾表露出這樣的情感:每天搖頭晃腦的去背一些不知所云的話的確不是一件快樂的事。
如何學好文言文,我先看看古人怎么學。
年代久遠,不得而知,但可以從民國時期那些大儒的學法中略知一二。
比如《我的母親》一課里,敘述小胡適每天起個大早,去學堂背生書。還有在教參里提到的,胡適先生回憶學習經(jīng)歷時說“一生最得力的是講書”,也就是老師把書中一字一句的意思講得清清楚楚。
可見自古至今,學習文言文大約都是需要先背誦的,然后再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字字句句的意思。
古人讀書方法很多,大家印象深刻要數(shù)這兩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朱熹的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由此可見,古人并沒有什么學文言文妙招,無非還是背誦或是誦讀。
那么為什么古人學文章似乎不費力,而今人學古文就這么費力。
首先我必須澄清的是古人學文章并不輕松,于是才有懸梁刺股、鑿壁借光的故事。
古人學文言最大的優(yōu)勢是有語言環(huán)境。
這一點我們只能是望洋興嘆了。
沒有語言環(huán)境,學習語言是極為痛苦的。我們學英語是這樣,其他語言也是這樣。
而對于中學生來說,學文言文似乎比學英語還要難。
因為,當下想找到一個老外陪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你要找到一個古人陪練,卻是癡人說夢。
在沒有語言環(huán)境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坐以待斃嗎?
當然不行,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
古人們也不是用文言文聊天,他們也是通過大量的誦讀和寫作來學習古文。
他們花在文言文上的時間極多,也學得極為費力。
而我們花在文言文上的時間有多少呢,仔細想想,平均每天不到1小時。且我們的學習方法還有很大的問題。
從上文可見,古人學文言文最厲害的方法,其實就是誦讀。
什么是誦讀呢?按照朱熹的說法,不是搖頭晃腦的,小和尚念經(jīng)一般的讀,而應是走心的讀。眼睛盯著文章,不放過每一個字,帶著目標,帶著情感,高聲地反復地朗讀。這才算誦讀。
所以認真讀是最重要的一招。認認真真地讀幾遍或是背誦下來,文章的含義在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理解了。在大量的反復的讀形成了語感,當形成語感后,不解其意,自明其理。學英語不也是這樣的嗎?
但是我們的孩子有大量誦讀的時間嗎?
沒有。
有的是大量的寫題時間,大量的分析語法的時間,大量的不走心的抄默。
這樣豈能學好文言文。
我們既沒有大量的誦讀時間,加之我們對古代文化背景知之甚少。學好文言文當然不容易。
那么,什么是古代文化背景知識。這個話題很大,拿其中一點說,在讀到《岳陽樓記》這篇文章時。我們要認識范仲淹,了解其人其事。
古人讀范仲淹的文章時,是懷著滿心的崇拜和敬意的。所以在學習的時候,他是帶著情感學習,他是走心的學習。
而我們今天的孩子,在讀古人的文章時,是帶著情感嗎,帶著崇拜之心嗎?
我想未必。
上文朱熹在文中已說過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而我們的孩子并不崇拜古人,在讀文章的時候心沒有到,又沒有時間反復誦讀,他當然學不好。
因此,我認為,要想學好文言文,最簡單的方法應當是從故事開始。如學習《岳陽樓記》,老師應當先講范仲淹的故事,而不是先講課文。當孩子們了解了范仲淹的故事時,心中已生出崇敬之情,于是就產(chǎn)生了想學其文的想法。
然后,還不講課文,而是介紹一下岳陽樓。
如果你在湖南,應當找機會讓孩子們?nèi)ピ狸枠菂⒂^一下,沒有去過的孩子,我們要讓他生出向往之情。
當孩子們有了憧憬,有了崇敬之心,我們再開始講課文,老師不用逐句解說,相信大部分孩子在1小時內(nèi)就能背會這篇文章。
這樣的學習,看似慢,卻是“磨刀不誤砍柴功”的學習方式。是讓孩子不再懼怕文言文的學習方式。
當你不懼怕文言文,當你愿意親近文言文,當你對他產(chǎn)生依戀時,何愁學不好呢?這便是我教文言文的方法,其實很簡單,總結(jié)一下就是“誦讀加故事”,您也可以試試看。
詳情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一儒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