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劉備、孫權(quán)三國都想一統(tǒng)天下,為此爭斗不休,最后被司馬懿三國歸晉,他無疑是最后的勝利者!
這其中原因不僅僅靠他的實力,也有機遇,但是機遇只是留給有準(zhǔn)備的人,司馬懿就是那個幸運者。司馬懿為人處世,有兩句比較經(jīng)典的話,是當(dāng)今想成就大事的人必不可少的箴言!
司馬懿的特點是忍,也可以說是城府深,度量大,人生三起三落,依然保持堅韌的性格,和敏銳的洞察力!
看過《軍師聯(lián)盟》的人應(yīng)該知道,楊修是司馬懿的死對頭,兩人一個是曹植派系的,一個支持曹丕。楊修多次想置司馬懿于死地,但在楊修因為雞肋事件被曹操下令處斬后,司馬懿向曹操請示想去探望楊修。曹操便問他,為何要去看楊修?司馬懿說,臣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
也就是說,我司馬懿不會和楊修計較,他雖然想整我,但我不會將他看作我的敵人。
曹操聽到這句話后,對司馬懿充滿了佩服和喜歡。司馬懿之前的對手主要是楊修。楊修死后,又來了更大的對手諸葛亮。相互較量了很久。對諸葛亮,司馬懿也是很尊重,后來諸葛亮病死五丈原,死后還騙了司馬懿一次,蜀漢大軍撤離,司馬懿不但不怨恨,還來到諸葛亮病死的營房內(nèi)祭拜諸葛亮。他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你這一生就像水一樣清清白白。雖然你我給為其主,是死對頭,但我卻一直視你為知音??酌髡堊屛以俸澳阋宦曄壬?!
做人做事,給他人留有余地,對待對手和敵人保持尊敬和敬畏,這就是司馬懿混跡職場的哲學(xué)。
有句老話說,我們應(yīng)該感謝給你帶來苦難的人,因為這樣會使人更加強大。
司馬家族為何能成功逆襲,他的運氣,是和曹氏家族的短命有一定關(guān)系,曹丕雖然很優(yōu)秀,但無奈短命,繼承曹丕之位的曹睿也是如此,都活得不夠久。但不可否認(rèn)的是,司馬懿的兒子們也是十分的優(yōu)秀,這和司馬懿的教育有關(guān)。司馬懿給他們灌輸?shù)睦砟钍牵翰痪芙^失敗,從失敗中汲取營養(yǎng)。
在與諸葛亮對陣失敗,被搶了隴上小麥后,魏軍眾將士十分不滿,明明魏軍兵力是蜀軍數(shù)倍,居然還輸給了諸葛亮。司馬懿的兩個兒子也坐不住了,去找父親,到了司馬懿大帳,卻看到司馬懿和管家侯吉正淡定地打著五禽戲。司馬懿說,打仗,先要學(xué)的就是善敗,敗而不恥,敗而不傷,才能笑到最后。
其實,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逆商。
人的一生,都要面對很多的挫折和逆境,應(yīng)該以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去面對。要多一些耐心和韌性。司馬懿一生打過不少勝仗,但同樣也吃了很多敗仗,他最后卻是三國最大的贏家。人生就是如此,這么長的一段路,某個時間段的失敗并不代表什么,所以千萬別過早放棄自己。我經(jīng)常聽到一些人說,我都40了,這輩子就這樣了,40歲才到哪呀?還有大半的青春和時間,現(xiàn)在開始奮斗都為時不晚!
一個人的逆商有時候比情商更重要,情商決定一個人能站多高,而逆商則決定了你從高處跌落谷底時,還能否重新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