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這漫長的歲月當中,出現了很多經史子集,也涌現出無數的能人異士。但要說群經的根源,不管是民間老百姓還是專家學者,都會異口同聲地首推易經。易經自古就有“大道之源”的美譽,八卦組合而成的64卦,更是代表了宇宙人生的密碼。
易經有四大學科,分別為象、數、理、占,前面的“象數理”是學習易經的根本,而后面的占卜則可以預測未來之事。很多人一提到易經,第一想法總認為易經是占卜的書籍,江湖上很多學藝不精的術士,也依靠替人算卦來謀取利益。其實歸根結底,占卜無非是滿足人們強大的好奇心,還有一種人占卜是希望可以改變自己的生存處境。
其實易經中有3句話,揭秘了占卦的本質和真實用途,最原始的易經占卜,其實只不過是給我們提供一種可能發(fā)生的信息,我們依靠這些線索做出合理的調整,就會趨吉避兇。很多人不了解這些,過于執(zhí)著占卜或者過于不信任占卜,這都是比較極端的思想。只要我們讀懂這3句話,才會更清楚地認識到,原來占卜雖然神秘,但卻十分容易理解和把握。
這句話來自《系辭·上》,原文是:“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
我們在占卜的時候,易經怎么知道我們問的是什么,又如何給我們恰到好處的回應?這一點深深困擾很多專家學者,其實答案就在這句話中。我們把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意思就是一個人想要有所作為,或者是有所行動,就會用言語去詢問,心中所想之事,易經就會回答我們,就像回音一樣迅速。不管是時間上的遠近還是空間上的遠近(歷史和現代),都能準確地預知未來。如果不是天下最精微的自然之道,還有什么可以做到呢?
很顯然,易經的確能猜中自己的心事,而猜中我們心事的原理,就是易經和自然之道相通,而人剛好是自然孕育而生的,自然存在于道中。當然有時也存在答非所問的情況,這是因為我們問的問題太過于籠統(tǒng),比如占卜問:“以后會怎么樣”,易經就會告訴我們,以后就是入土,這有什么好問的呢?
所以問卦一定要具體,不能含糊其辭,這樣是得不到準確答案的。
什么時候應該占卜?易經告訴我們,沒有師長和父母可以請教的時候,那么易經占卜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一旦我們身邊沒有人幫助我們,或者遇到難以抉擇的事情,占卜其實是最好的方法。
所以說占卜要心誠,而且無事不要起卦。比如說最近交了一個男(女)朋友,如果一切發(fā)展順利,就不需要去占卜,但比如你是一名女生,有2個男生都在追求你,但是你卻不知道如何選擇,就可以起卦。這里提到了心誠,所謂“心誠則靈”,如果自己將信將疑,甚至和易經開玩笑,那么易經也會和你開玩笑,因為它比你靈驗。
不誠的人,其實是沒有必要去占卜的。有的人占卜還很喜歡吉祥的卦,遇到兇卦就再占一卦,一直占到吉利的為止,如果是這樣,還不如把易經64卦都拿出來,自己干脆選一個好了,何必要占卜呢?
聰明的人做事,先問別人的建議,而智慧的人做事,不但請教別人,也經常通過易經占卜的方法求教于“鬼神”。“人謀鬼謀,百姓與能”的意思是說,易經占卜可以調動一些神秘的力量,百姓都可以使用。
這里的“鬼神”并不是我們常規(guī)意義上說的神靈,而是一種“第六感”。我們占卦之前,心中默念所想之事,然后進行搖卦,卦成形就是不斷引發(fā)第六感的過程。我們經常遇到一件事,在潛意識中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便是我們的第六感;還有的人在即將上當受騙之前,會有一種危險的意識,這也是第六感幫助我們規(guī)避陷阱。
易經占卜,就是和第六感產生了心靈感應,這種結果通過卦象表現出來,更加的直觀和具體。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研究易經很有心得,他曾提出“共時性原理”,大概的意思就是某件事發(fā)生的時候,總會和人們有種神秘的關聯,而占卜剛好能把這種“共時性”放大,讓人們能清楚地觀測到它的存在。
易經的《系辭傳》曾說“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這里的“玩”用的很好,就是告訴我們易經占卜你不要過于較真,占卜的目的是為了解答疑惑,但是人的命運是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易經占卜只是告訴我們,只要遵守天道的規(guī)律,按照原則去辦事,總會找到出路。
以上就是易經占卜的3個本質,易經更像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在迷茫時告訴我們前進的方向,猶豫不決的時候告訴我們該走哪一條路,遇到困難時如何破局而出,春風得意時又該如何保持現狀,不至于亢龍有悔。
很多人學習易經,總是找不到方法,背誦易經64卦,也總是經常忘記。其實學習易經有個捷徑,運用卡片記憶法,可以提高我們學習的效率,記憶易經更加輕松和愉快。易經64卦我們制作好卡片,隨意抽取其中一張進行觀看和記憶,久而久之,你就會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熟練掌握易經,而且不容易遺忘,大家不妨一試。
文 | 國學大觀園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國學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