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節(jié)選
人與人相處,無論親疏,以禮相待都是最基本的素養(yǎng)。“太不把自己當外人”,實際上就是“太以自我為中心”。而長此以往,必定只會讓你的人際關系變得越來越差。因為你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決定了他人回應你的方式。事實上,真正有教養(yǎng)的人,心里都標有屬于自己的人際關系尺度,而這個尺度,就是對分寸感和界限感的把握。
張姐是我認識的一位職場前輩,擁有超級好人緣的她,不僅在生活中備受朋友的歡迎,工作中也深得領導和同事的認可,是圈子里公認的“人氣王”。與張姐相處是一件很舒服的事,因為她待人接物總是很有分寸,熱情卻不失周到。即使和熟識的人在一起,對于一些私人的話題,她也只會點到即止地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議,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也從不多問。
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參加聚餐。飯桌上,有人忽然提及一個過去的老同事聽說對方離了婚,又生了病。一時間大家眾說紛紜,把關于這個人的很多陳年舊事都議論了個遍。唯有張姐從頭到尾都不怎么發(fā)言,只淡淡地說了一句,如果不了解真實情況的話,還是不要對別人做太多評價。
直到后來,我才知道,其實張姐很早之前就知道對方生病的事了,還去看望過。吃驚之余,問她為什么要裝作什么都不知道。她笑笑,說:“再熟的朋友之間,也不應該隨便談及隱私?!?/span>
不以熟識為借口而忽視分寸,是人際交往最基本的禮儀。熟不拘禮是一種隨性,但懂得熟而不越界,不逾矩,才是一種修養(yǎng),一種智慧。無論什么樣的關系,要想維持好它,都離不開應有的界限感。這不單是為人處世必須遵循的原則,更是衡量一段關系能否走得長久的前提。所謂將心比心,方得真心,講的也正是這個道理。
細節(jié)見人品,處事顯教養(yǎng)。很多時候,對別人提出要求或是做出評價都很容易,難的是換位思考,回過身來查看自己的言行。這也正是為什么,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有一些人,總是習慣拿一種理所當然的態(tài)度對待身邊的人。覺得既然大家都這么熟了,就沒必要在乎太多細節(jié),結果卻在無意間傷人又傷己。其實,越是親近的關系,越值得我們用心去維護和經(jīng)營。
特別在熟人交流中,因為知根知底,更應該要注意有所顧忌,避免去隨意碰觸別人的隱私,也不要去揭別人的短處。
因為一個人的教養(yǎng),正是在于對他人的周到和體諒,而非以己度人。他們懂得換位思考,能夠想別人之所想,應別人之所急,并從中掌握人際關系的界限感。讓自己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行為得當,不疏于禮。而這樣的人,自然也最容易獲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
世事洞明者,不以世故待人。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保持以禮相待,才能讓我們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