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氣薰人欲破禪
——讀黃庭堅《花氣詩帖》
孟會祥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生于宋慶歷五年(1045),卒于崇寧四年(1105),享年61歲。少有才名,23歲成進士,后以詩文見知于蘇軾。詩為江西詩派宗主,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與張耒、晃補之、秦觀俱游蘇軾之門,稱“蘇門四學士”。書法與蔡襄、蘇軾、米芾并稱“宋四家”。
《花氣詩帖》,或稱《花氣薰人帖》,紙本,縱 30.7 厘米,橫 43.2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帖無款印,原附在元祐二年(1087)寄揚州友人王鞏二詩之后,前有識語:“王晉卿(詵)數(shù)送詩來索和,老懶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頻送花來促詩,戲答?!?/span>
帖書七絕一首:“花氣薰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jié)灘頭上水船?!薄捌贫U”一語,我不甚懂,揣其文意,蓋花氣薰人,動搖禪心之謂?!鞍斯?jié)灘”,白居易有《開龍門八節(jié)灘詩》,確有其地,而此處泛指險灘。送詩索和,送花促詩,奈何“心情其實過中年”,已經(jīng)不會輕易悸動。春來詩思,竟如八節(jié)灘頭逆水行船,頗覺艱難。全詩確有一種“老懶”的倦倦之意,而不知何故,情景交織之后,卻暗中躍動生機。
宋哲宗元祐二年丁卯,黃庭堅四十三歲。是年,與蘇軾、張耒、秦觀、晁補之、米芾、李公麟等十六人雅集附馬王詵西園,即“西園雅集”。李公麟有《西園雅集圖》,米芾有《西園雅集圖記》。黃庭堅早年楷書、行書,多仿蘇軾,《王純中墓志》即元祐二年作品,乃作“蘇體”。蘇軾不長于草,黃庭堅的草書,另有所學。
黃庭堅說:“學書三十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字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后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大約也是就草書言之。周趙有書跡傳世,《花氣詩帖》與之也不甚相似,結(jié)體上或許有點《瘞鶴銘》的意思,用筆上則基本上是顏真卿的況味?!痘廪谷颂返暮?,其實無需多說,用筆如篆籀,入紙三分;結(jié)字奇宕,放逸而不粗野;章法前緊后松,“實過中”三字得法得勢,“中”字長豎分割空間,造虛布白,為章法之字眼;全篇不激不厲,有水流花開之境,令人玩味不盡。其不好,則點畫雖能沉著,“方點”的特色尚不明晰,節(jié)奏也略覺拖沓;結(jié)字因一例中宮緊蹙,尚歉拘束,有些取斜勢的字,補救似力不從心;章法上,第三行行氣不暢,第四、五行有些破碎,總之,有許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說句對古人、今人都不敬和話,有點像美院的臨帖作品,法度都在,少點情性。
張旭、懷素之后,大草成就,恐怕還沒有人可與黃庭堅相頡頏。我這里對《花氣詩帖》的種種不滿,豈非狂犬吠日?曾敏行《獨醒雜志》云:“元祐初,山谷與東坡、錢穆父同游京師寶梵寺。飯罷,山谷作草書數(shù)紙,東坡甚稱賞之。穆父從旁觀曰:‘魯直之字近于俗?!焦仍唬骸喂剩俊赂冈唬骸疅o他,但未見懷素真跡爾?!焦刃念H疑之,自后不肯為人作草書。紹圣中,謫居涪陵,始見懷素《自序》于石揚休家。因借之以歸,摹臨累日,幾廢寢食。自此頓悟草法,下筆飛動,與元祐已前所書大異,始信穆父之言不誣,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自謂得草法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見也。”紹圣元年(1094),黃庭堅自言于黃龍山中,忽得草書三昧,時年五十歲。紹圣五年、元符元年(1098),錢勰(穆父)卒。黃庭堅草書傳世名跡,大抵為紹圣之后的作品,曠代杰作《諸上座帖》約為元符三年時所作,“穆父死已久矣”。
也有人說《花氣詩帖》是崇寧元年(1102),黃庭堅五十八歲時的作品,我不大相信。即便真是晚年所作,我也不改變上述看法。黃庭堅有意作詩人、有意作書家,雖然上蒼沒有給他蘇軾那樣的天才,然而他以學力補天分,終究可與蘇軾分庭抗禮,這也挺勵志的。其一生際遇坎坷,然而畢竟生于重文之世,師、友乃至政敵,皆第一流人物,也算是幸運吧。
不知何故,總覺得這首詩,像是讖語。
2014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