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出自老子《道德經(jīng)》的最后一章,意思是:知“道”的人并不博聞多見,博聞多見的人并不知“道”。老子的話驚世駭俗,徹底顛覆了現(xiàn)代人的知識觀、入世觀、價值觀。老子的話究竟是不是箴言有待商榷,就現(xiàn)代人的思維恐怕與之相悖。老子的思想理論很深奧,凡夫俗子也許難以企及,難怪后來學者稱其為玄學,玄之又玄。
知“道”者不博,博者不知“道”,那么是不是孤陋寡聞者才能知“道”?一旦“博聞”是不是就不能知“道”呢?中國歷史文化太復雜了!“道”是什么?按老子的說法“先天地有之”,而且無所不在,誰也無法擺脫。老子還警告說:道,非常道。意思是無法用語言表達。在我們?nèi)粘I钪薪?jīng)常說:講道理,擺事實。那么按老子的觀點講“道”理沒用,既然沒用還講什么“道”理呢?
老子是后人推崇的思想家,他的一些“道”理,至今仍然被信奉,尤其是現(xiàn)代人精神迷亂時,可以得到撫慰。比如現(xiàn)在提倡的“和諧”,其理論依據(jù)就出自老子的“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直白的講,“和諧”就是天下混沌,一團和氣!那么我們究竟要不要“博聞”呢?如果按老子的觀點為了知“道”不要“博聞”,那么這個“道”是什么意思?那么即使“悟道”了又有什么用呢?顯然,老子的話也不都是恰當?shù)?。不過也許老子是告誡那些話多的人,不要動不動自詡什么都懂,自恃才高,隨意剝奪他人話語權。我所認識的有那么一個人,能言善辯,每逢飯局滔滔不絕,在座者稍有異議立馬拉大嗓門,大有壓倒之勢,即使牽強依然強詞奪理絕無商量口氣。事后問及何以如此霸道?回曰:當今社會全憑一張嘴,為什么中央要牢牢抓住輿論?抓住了輿論就是抓住了話語權,有了話語權就可以掌控一切!比如:央視拆爛污“褲襠”被燒,什么事也沒有!因為自己掌握了輿論,有話語權!想想也是,難怪我們的“代表”坦言決不實行多黨制,絕不實行三權分立!
呵呵!知者不“博”,博者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