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09 孔子行教圖
近讀書,見有著者談到孔子辦教育時曰:“從教育的內(nèi)容言之,則孔子具體地主張要教’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國風:《文脈的傳承——中國人的文化世界》)
前些時日于人民大學(xué)聽課,主講教授講到孔子行“六藝”之教,所講“六藝”則概括為禮(禮儀道德、德育)、樂(樂舞、美育)、書(書法、智育)、數(shù)(數(shù)學(xué)、智育)、射(射箭、體育)、御(騎術(shù)、體育)。
似乎持以上說法者還有很多,愚以為此論非是??鬃铀?,肯定有此“六藝”,但如果說孔子所教僅此“六藝”,則大謬。最起碼有以偏概全之弊。蓋因“六藝”有二是也。
呂思勉先生曰:“六藝有二:一《周官》之禮、樂、射、御、書、數(shù),一孔門之《詩》《書》《禮》《樂》《易》《春秋》也。······予謂《詩》《書》《禮》《樂》《易》《春秋》,大學(xué)之六藝也。禮、樂、射、御、書、數(shù),小學(xué)及鄉(xiāng)校之六藝也。”
又在注釋中說:“六藝雖有此二義,然孔門弟子,身通六藝,自系指大學(xué)之六藝而言。不然,當時鄉(xiāng)人所能,孔門能通之者,必不止七十二人也。”
《孔子世家》曰:“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贝似呤卸撸w于《詩》《書》《禮》《樂》之外,又兼通《易》與《春秋》者也。
《孔子世家》又曰:“孔子晚而喜《易》?!x《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shù)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迸c《論語·述而》“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矣”合。疑五十而知天命,正在此時??鬃雍谩兑住?,尚在晚年,弟子之不能人人皆通,更無論矣。(《先秦學(xué)術(shù)概論》)
《詩》《書》《禮》《樂》《易》《春秋》,自人之學(xué)習(xí)言之,謂之“六藝”。自其書言之,謂之“六經(jīng)”。所以,“六經(jīng)”又被稱作“六藝”。
宋王應(yīng)麟考證甚詳,曰:“’大學(xué)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yè)。’朱子曰:’古者惟習(xí)《詩》《書》《禮》《樂》,如《易》,則掌于太仆,《春秋》則掌于史官,學(xué)者兼通之,不是正業(yè)?!铀荚唬骸蜃又?,必始于《詩》《書》,而終于《禮》《樂》,雜說不與焉?!保ā独W(xué)紀聞》卷五)
清閻若璩并曰:“吳文正謂:’《易》者,占筮之爻辭,《春秋》者,侯國之史記。自夫子贊《易》、修《春秋》后,學(xué)者始以《易》《春秋》合先王教士之四術(shù)而為六經(jīng)?!嘁嘀^《孔子世家》’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此遵樂正之常法。至及門高弟,方授以《易》《春秋》,故曰’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六藝乃六經(jīng),非《周官》之所云六藝也。” (《困學(xué)紀聞》卷五)
又《莊子·天運》曰:“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自以為久矣,孰知其故矣?!?
《史記》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傳》載:“孔子曰:’六藝于治一也?!抖Y》以節(jié)人,《樂》以發(fā)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義?!?
由此可知,孔子所教,乃《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非僅禮、樂、射、御、書、數(shù)之“六藝”,無惑疑焉。
梁任公曰:“漢儒對于古書之分類,以《詩》《書》《禮》《樂》《易》《春秋》為’六藝’,亦謂之’六經(jīng)’,實為古書中之最見寶貴者?!保ā兑忸}及其讀法》)
當代著名哲學(xué)家馮友蘭先生則明確指出孔子所授“六藝”即為“六經(jīng)”。他說:“孔子時代的私學(xué),講授’六藝’,是指儒生應(yīng)當學(xué)習(xí)的《詩》《書》《禮》《樂》以及《易》《春秋》這六門功課,它們就構(gòu)成六經(jīng)。”(《中國哲學(xué)簡史》)
2004.9
【補記】春秋之時,有大學(xué)和小學(xué),或曰國學(xué)和鄉(xiāng)學(xué)??鬃铀k的學(xué)校,自是大學(xué)無疑,即高中以上。
《論語·述而》有云:“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庇袑W(xué)者認為,“束脩”為“束脯”(亦即干肉、臘肉)之意,亦即學(xué)生交的學(xué)費。
臺灣傅佩榮專門對“束脩”進行了論證,認為“束脩”應(yīng)以代表十五歲。他說:首先,我們知道“束脩”是古代男子十五歲入大學(xué)時所奉出的薄禮。它成了專有名詞之后,也可以用來指稱十五歲的男子。因此,東漢儒者鄭玄就曾直接論斷:“束脩謂年十五以上也?!保ㄒ囊姟逗鬂h書·延篤傳》,李賢注)這種情形并不少見。
其次,要考慮孔子說話的語氣?!鬃拥脑拺?yīng)該念成“自∕行束脩∕以上”。意思是:從十五歲(可以行束脩之禮的人)以上。換言之,只要十五歲以上的孩子,孔子就愿意教誨。(《<論語>心得》)
李澤厚亦持此論。他將上述“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直白地譯為:“孔子說:’凡十五歲以上,我沒有不收教的?!辈⒂纱送普摚骸皬哪隁q看,孔門是高中、大學(xué)水平??磥砜鬃硬唤贪l(fā)蒙小學(xué)生?!?/p>
其根據(jù)為,《后漢書·延篤傳》曰:“束脩,謂束帶修飾?!编嵭ⅰ墩撜Z》亦曰:“束脩,謂年十五以上也?!狈恰笆畻l肉脯”之謂,與孔子“十五入小學(xué)”,“十五而志于學(xué)”相應(yīng)。(《論語今讀》)
2007.06
(本文原載于《藝術(shù)主流》2012年10月總第23期,發(fā)表時題為《關(guān)于孔門“六藝”》。后收入劉廣迎《御云隨筆集:那一輪明月》,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3年1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