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一:加強制度建設,建立校本教研
運行機制.
《關于在中小學建立校本研訓制度的指導意見》
《??谑兄行W研訓規(guī)范管理要求》
1,落實校本教研領導責任制度
明確校長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責任人.要求校長要認真把握課改實驗發(fā)展方向,明確校本教研要求,并將學校的課改實驗,校本教研工作與校長年度考核掛鉤.
明確科組長是校本教研的第一帶頭人.要求科組長要在校本教研中帶好頭,以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為專題,組織好集體備課,專題研討,"四課" 系列化教研,學術沙龍,課題研究等教研活動,把本科組的校本教研工作抓緊,抓實,抓好.
2,建立"七個一"教師管理制度
要求教師每周至少寫一篇教學后記,提供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參加一次小組業(yè)務學習或教研活動,每學期至少上一節(jié)研究課,提供一個典型的教學案例,參加一次區(qū)域性教學研究活動, 要建立一個班級的學生成長記錄袋.
3,建立校本教研評價激勵制度
實施《??谑修r村中小學課改實驗工作獎勵辦法》,以獎代拔.
實施《??谑袇^(qū)級和學校教研室,教研組,教研員綜合評價考核辦法》,每兩年進行一次評價考核.
策略二:建立校本教研基地校,
發(fā)揮典型示范輻射作用.
我市建立了25所市級校本研訓基地校 .期中有市直屬學校,也有區(qū)屬學校;有城區(qū)學校,也有農村學校.讓基地校率先探索校本教研新路子,總結新做法,形成新經驗,進面輻射到全市,充分發(fā)揮基地校的典型示范輻射作用.
策略三:重心下移至農村,提升農村教
師專業(yè)水平.
1,實施城鄉(xiāng)學校"對口幫扶".05年,我們整合城區(qū)優(yōu)質學校力量,啟動了城鄉(xiāng)學校 "百強扶百弱"工程.即將100所城區(qū)學校與100所農村學校結成幫扶對子,采取領導蹲點,校校對口,教師交流,骨干聯(lián)動,學生拉手等措施,在"硬件"和"軟件"建設方面給農村學校予大力幫扶.
2,實施農村師資培訓計劃
一是組織了90多次有16000多人名教師參加的市級新課程培訓,其中大多數(shù)是農村一線教師;二是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開展大規(guī)模的"送訓下鄉(xiāng)"活動,將培訓課堂由城區(qū)搬到農村,到目前為止,共送訓下鄉(xiāng)221次,受訓農村教師達20.68萬人次;三是啟動千名農村學校學科帶頭人培養(yǎng)工程,為農村學校培養(yǎng)"本土"化的專業(yè)引領力量.
3,開展教研員定點包片教研幫扶.
05年,我們 建立了市,區(qū)教研員定點包片教研幫扶制度.將市,區(qū)教研員全部安排到全市24個鄉(xiāng)鎮(zhèn)"定點包片"(一個鄉(xiāng)鎮(zhèn)為一個片區(qū)),以鎮(zhèn)中心校為基地,開展聯(lián)片教研,進行助研,助訓,助教活動.
去年,我們又打破常規(guī),改變傳統(tǒng)的教研方式,將教研員推向了講臺.23位市級教研員在局領導的帶領下,親自到 "定點片區(qū)"上"下水課",使教研員由單一的指導者變?yōu)橹笇д?/span>,實踐者和參與者.將教,研,訓有機地結合起,不但增強了教學指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而且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了教研員及農村教師的共同成長.
策略四:創(chuàng)新教研模式,提高校本教研
的實效性.
(一)加強各級培訓,提高對校本教研的
認識.
每年舉辦一屆"校長論壇";
分期分批選送校長到華東師大,西南師大,北京等地進行高級研修和跟班學習 ;
舉辦教導主任和教研室主任校本教研研修班 ;
舉辦中小學科組長校本教研研修班.
(二)開展同伴互助,促使人人參與校
本教研.
重視發(fā)揮教研組作用,堅持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重視課堂教學交流,開展基于課例研究的教學研討活動;
開展課改觀摩交流活動,形成資源和經驗共享機制.
(三)注重專業(yè)引領,提高校本教研的
水平和效益.
聘請專家作專題報告;
發(fā)揮教研室的專業(yè)引領作用;
開展信息化教研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