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東部、北冰洋和南極洲周邊的海洋中,成帶分布著許多中、小地震的震中。這一地震震中分布的條帶綿亙6萬多公里,與大洋中的海嶺位置完全符合,它是全球最長的一條地震帶,叫做海嶺地震帶。在這條地震帶上,地震一般不超過7級。全球約5%的地震能量的釋放發(fā)生在這條地震帶中。地球表面是七大洲四大洋組成的,它們構(gòu)成六個巨大的板塊,由于六個板塊都在緩慢漂移中,漂移的板塊之間發(fā)生碰撞或擠壓,于是造成地質(zhì)的斷裂或隆起,斷裂或隆起伴隨著巨大能量釋放。
?。?)大西洋中脊(海嶺)地震帶自斯匹次卑爾根島經(jīng)冰島向南沿亞速爾群島、圣保羅島等至南桑德韋奇群島、色維爾島,沿大西洋中脊分布,向東與印度洋南部分叉的海嶺地震帶相連。
(2)印度洋海嶺地震帶由亞丁灣開始,沿阿拉伯-印度海嶺,南延至中印度洋海嶺;向北在地中海與地中海-南亞地震帶(歐亞地震帶)相連;向南到南印度洋分為兩支,東支向東南經(jīng)澳大利亞南部,在新西蘭與環(huán)太平洋帶相接;西支向西南繞過非洲南部與大西洋中脊地震帶相接。
?。?)東太平洋中隆地震帶從中美加拉帕戈斯群島起向南至復(fù)活節(jié)島一帶,分為東西二支,東支向東南在智利南部與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相接;西支向西南在新西蘭以南與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和印度洋海嶺地震帶相連。以上三帶皆以淺源地震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