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用秀 |
中山路風云際會,名人聚集。近代以來,眾多的歷史人物在這里留下足跡與業(yè)績。
清朝時期,河北地區(qū)既是李鴻章大搞“洋務”的基地,又是袁世凱推行“新政”的中心,兩人都曾在中山路居住過。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時,在海河北岸今中山路以東建造一座公館,寓居于此。人稱“中堂大人公館”,簡稱“大公館”。李去世后,“大公館”為袁世凱軍樂隊駐地,其后房屋增多,形成胡同,便成了“大公館胡同”。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時,直隸總督衙署在今金鋼公園和第二醫(yī)院處。袁在距此不遠的今中山路地緯路東口建起一處花園式寓所。
與袁宅后墻相對,是著名教育家、實業(yè)家盧木齋的寓所。盧為清末直隸提學使,一生致力于教育事業(yè)。
距盧宅不遠,舊時有條胡同,叫元吉里,上世紀初周恩來的伯母便住在元吉里2號院。1913年春,周恩來來津投親,就住在元緯路元吉里2號的伯母家中,同年8月考入南開學校。鄧穎超當時也住在距中山路不遠的地方。1910年前后,鄧穎超的母親楊振德曾在新開河畔的長蘆育嬰堂當醫(yī)生,鄧穎超隨母親住在這里。至“五四”運動前后,周恩來等組織的覺悟社、鄧穎超等組織的女星社,也都沒有離開中山路。
與元緯路相鄰的黃緯路有李純、曹錕等人的私宅。李宅靠近三馬路,為民國初年建筑,如今此處已建起河北區(qū)人民法院。曹宅靠近五馬路,人稱“曹家花園”。1924年曹錕倒臺后,李景林、褚玉璞、張作霖等均在此居住。
馮國璋、蔡成勛、唐紹儀、劉夢庚等人的宅院坐落在宇緯路、宙緯路和日緯路。唐紹儀的宅院在1916年轉賣給樂達仁建達仁堂總廠,保存至今。宇緯路靠近中山路的鐵路一小,舊時為北洋銀元局,是北洋時代造幣總廠廠長劉夢庚的住所,現(xiàn)在這里依然聳立著高大的門樓,并留有石獅、抱鼓石和大石礎,今人仍可一睹當年的氣勢。
黃緯路二馬路舊時有條胡同,叫二賢里,中國武俠小說的宗師宮白羽曾居住在這條胡同。
除上述名人名宅外,周馥、徐世昌、周學熙、白雅雨、張相文、李大釗、張?zhí)?、馬駿、郭隆真、劉清揚、李崎山、張若名、黃愛、許廣平、林楓、楊秀峰、劉格平、姚依林、劉春霖、佟麟閣、張伯苓、馬千里、葉恭綽、詹天佑、傅增湘、李叔同、曹禺、張友漁、彭真、陳省身、章鈺、周汝昌等,也都曾在中山路生活、學習、工作和奮斗過,為百年中山路留下了重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