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唐睿宗李旦,先是在哥哥李顯被廢之后,當上了皇帝,后被武則天趕下了臺,當了太子。然后,等李顯回京之后,又禪讓了太子之位。當武則天被趕下了臺,李顯當了皇帝,李旦被封為相王。當李顯死后,李旦終于又當了皇帝,可是自己的妹妹太平公主跟兒子李隆基的權(quán)力之爭,讓這個經(jīng)歷多次政治風(fēng)云的人不想再參與其中,最終只好禪讓皇位與兒子李隆基。也有人說,是李隆基強迫唐睿宗李旦退位。那么,歷史上的真相究竟是怎么樣的?唐睿宗李旦這兩次被廢,真的就那么簡單嗎?武則天在其中又使了什么樣的手段?李隆基又做了些什么?
唐睿宗李旦是唐高宗李治最小的兒子,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于龍朔二年六月一日出生于長安城含涼殿,當年十一月封為殷王。后來依次被封為豫王,冀王,相王等。唐睿宗李旦開始名字叫做“旭輪”,之后去旭叫做“輪”。儀鳳三年,徙居洛陽,改名旦。
唐睿宗李旦
弘道元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于洛陽去世,遺詔命太子靈柩前即位。因此,唐中宗李顯即位。李顯就是李旦的哥哥。李顯繼承皇位之前,哥哥李忠被廢。接著,相繼被立為太子的同母長兄李弘和二哥李賢先后被廢死。他親眼目睹兩個哥哥的下場,因此在執(zhí)政的母后武則天面前恭敬小心,從不多說一句話。因此,初期他的太子位較穩(wěn)。開耀二年正月,他的長子李重潤出生,高宗十分歡喜,在重潤滿月時改年號為永淳,還將他立為皇太孫。李顯極力避免與母后沖突,因此成為武則天兒子中第一個順利即位的太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