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是減法的藝術(shù)”,這個眾所周知。在確定主體后,接下來就要不斷“做減法”——減少畫面多余元素,減少干擾主體畫面,以便更好的突出主體。既然畫面簡潔如此重要,如何才能做到畫面簡潔?都有哪些方法?
攝影減法
一、內(nèi)容“減法”
所謂“減法”,減去的是與主體無關(guān)的內(nèi)容,讓畫面更加簡潔,突出拍攝主體。
畫面不簡不潔,是攝影初學(xué)者的“通病”,也是久治不易愈的“頑疾”,要實現(xiàn)畫面簡潔,首要學(xué)會“減法”“治”好“病”。
《休憩片刻》(做“減法”前,原圖),使用iPhone 6 Plus拍攝于福建省惠安縣
《休憩片刻》(“減法”后,并經(jīng)后期調(diào)色)
把上圖右側(cè)風(fēng)力發(fā)電設(shè)施移出畫面,從而使畫面更簡潔,主體更突出。作品呈現(xiàn)的是她們的背影,剪影效果,卻展現(xiàn)了真實勤勞美麗的形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二、色彩“減法”
一幅攝影作品的色彩不宜過多,多了就沒有主色。攝影構(gòu)圖時不僅要考慮內(nèi)容的減法,還要考慮色彩構(gòu)成,如背景色、前景色與主題色搭配是否和諧,是否會有背景色搶掉主題色視覺點的情況出現(xiàn)等。盡可能使整體色彩和諧,看著舒服,不出現(xiàn)色彩凌亂現(xiàn)象。所以,為了畫面簡潔必要時得做色彩“減法”。
使用減法,使畫面整體色彩和諧,簡潔了畫面。
三、留白
留白一詞源于書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為使整個作品畫面、章法更為協(xié)調(diào)精美而有意留下相應(yīng)的空白,留有想像的空間。
書畫藝術(shù)中的留白
而在攝影中,“白”的意指有所拓展,它不僅指空白的紙,也包括畫面中除實體對象以外的一些空白部分,如單一色調(diào)的背景,它們可以是干凈的天空、路面、水面、霧氣、草原、虛化了的景物等,重點是簡潔干凈,沒有什么實體語言,不會干擾觀者視線,能夠突出主體。
白霧繪成的大片留白,逆光處大山涂抹成的厚重濃墨。
簡單來說,留白就是讓畫面有負空間,給人留有思考空間。
四、背景虛化
在拍攝時,我們要以拍攝主體為重,而其他的次要元素要么刪去、要么虛化模糊,讓主體更加突出。
背景雜亂時,借助背景虛化,具體控制方式:選擇大光圈、使用長焦段、靠近拍攝三種。
人像的拍攝,常選用大光圈使得背景虛化,人物主體得到很好地突出。
1、大光圈
利用光圈影響景深淺的原理,開大光圈,縮小景深,使雜亂背景虛化、模糊。光圈越大,虛化、模糊效果越明顯,背景越簡潔。
2、長焦
長焦鏡頭的特點是空間壓縮,景深范圍比標準鏡頭小,可以有效地虛化背景,突出主體,同時簡潔了背景。
長焦鏡頭虛化背景并不需要大光圈來虛化,這樣即使在復(fù)雜的環(huán)境中也能虛化背景突出主體。
3、靠近拍攝
調(diào)整被攝主體與相機、背景的距離,制造淺景深。拍攝時讓主體接近相機,遠離背景,可以有效地突出主體,同時虛化、簡潔背景。
實際拍攝中,靠近拍攝一般與大光圈、焦段混合使用,效果更為明顯。
五、慢門
以長曝的方法拍攝,達到簡化、虛化背景的效果。長曝能把移動的人景物虛化,使畫面變得簡潔而帶點抽象,為照片增添繪畫的味道。
使用慢門,將畫面的背景簡化,使主體更加突出。
六、利用光線
巧用光線,通過明暗對比突出主體,同時避免或減弱背景雜亂,表現(xiàn)畫面的立體感、空間感、輕重感與層次感,呈現(xiàn)出簡約之美。
利用光與影,形成明暗對比以突出主體,增加畫面的立體感與空間感的同時,使背景簡潔。
七、黑白處理
黑白處理,是后期處理的一種,通過黑白處理,可以減少畫面中喧賓奪主的色彩對畫面簡潔的影響,減弱其對主體的干擾。
色彩過于雜亂,沒有能抓住人眼球的地方。
轉(zhuǎn)成黑白照片后,反差細節(jié)就出來了,也簡潔了畫面。
總結(jié)
“畫面簡潔作品用,畫面雜亂毀所有”,這說法有一定的道理,畫面簡潔的照片不一定是好作品,但好作品一定是主體突出、畫面簡潔的,最起碼也是亂中有序的。拍攝過程中,時常提醒自己注意畫面簡潔,離“出作品”就不遠了。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