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05日 16:45:06
來源:情懷歷史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廟號是皇帝于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于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對于太祖、高祖、太宗這樣的稱號,就是比較常見的廟號。其中,就劉邦建立的西漢來說,共有15位皇帝。不過,在這西漢王朝的15位皇帝中,有“廟號”的只有四位,分別是漢太祖劉邦、漢太宗劉恒、漢世宗劉徹以及漢中宗劉詢。還有一些西漢皇帝有廟號的,不過被后來的漢光武帝劉秀給取消了,也即只有以上四位皇帝的廟號得到后世的承認(rèn)。
首先,在擊敗項羽等諸侯后,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于定陶氾水之陽 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 。對于劉邦這位西漢的開國皇帝,其廟號是“太祖”,而不是“高祖”。但是,因為劉邦的謚號高皇帝,也即因為謚號和廟號的混用,促使劉邦被后人稱之為“漢高祖”。但是,實(shí)際上,作為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劉邦的廟號是“太祖”,這和之后的唐高祖李淵是不同的。
二
其次,在劉邦之后,漢文帝劉恒(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為西漢王朝的第五位皇帝。漢文帝即位后,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使?jié)h朝進(jìn)入強(qiáng)盛安定的時期,與之后的漢景帝并稱為“文景之治”,也為漢武帝劉徹北擊匈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劉恒去世,其廟號為太宗,謚曰孝文皇帝,是為漢太宗。
三
再者,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千古一帝,漢武帝劉徹和秦始皇齊名,被后人稱之為“秦皇漢武”。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對于漢武帝來說,按照廟號應(yīng)該稱之為“漢世宗”。在漢武帝劉徹之后,漢宣帝劉詢(前91年―前49年),西漢第十位皇帝。黃龍元年(前49年)十二月,劉詢因病崩于未央宮,葬于杜陵,廟號中宗,是為漢中宗。
四
最后,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西漢王朝有十多位皇帝,最后只有四位皇帝有“廟號”呢?對此,在筆者看來,西漢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使用廟號的封建王朝,對于廟號的使用有嚴(yán)格的要求。在廟號的追封上,西漢朝廷遵循“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要求,也即有奪取天下之功的稱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稱為宗。其中,劉邦稱太祖是沒有爭議的,而之后的漢文帝、漢武帝、漢宣帝則是由治理天下之德,幫助西漢走向了強(qiáng)盛,所以獲得了帶有宗字的廟號。而在西漢之后,廟號逐漸泛濫,也即之后朝代的皇帝基本上都有廟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