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彭堅:慢性肩臂手指疼痛治療心法】


單側的慢性肩臂疼痛,可因為落枕、負重、強力牽拉、外傷、風濕等未及時治療而導致,主要表現(xiàn)為肩部或肩臂部的肌肉、關節(jié)疼痛酸脹,或單純的手臂疼痛、麻木、拾舉無力。

倘若肩臂疼痛,而肩周關節(jié)僵硬,抬舉困難,不能摸到自己的后頭,主動及被動活動皆受限,多為肩凝癥,即肩周關節(jié)炎,又稱“五十肩”,常見于5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

本病的病機較為復雜,在外既有風寒濕氣的入侵,在內又有氣血虧虛、氣滯血瘀、痰瘀互結等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本病常虛實夾雜,久治不愈。

一般的肩臂手指疼痛,可分虛實兩大類進行辨治。

屬于實證的,多為風寒濕氣內侵,導致氣滯血瘀,不能周流于肩臂,患者往往肩臂沉重疼痛,或脹痛,痛處須捶打、掐捻則舒,夜間尤甚,遇寒加重,變天加重,得暖則舒,天晴則舒,舌淡苔薄白或灰暗,舌質黯或有瘀斑,脈弦緊或澀,宜用蠲痹湯、葛根湯加減。

屬于虛證的,多為氣血虧虛,不能營養(yǎng)經(jīng)脈,患者往往肩臂酸疼隱隱,抬舉無力,勞累加重,手指麻木不仁,面色?白或萎黃,氣短乏力,頭暈目眩,舌淡苔少,脈弱無力,宜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

屬于痰瘀凝結的,多為肩凝癥(肩周炎),患者肩臂疼痛,肩周關節(jié)僵硬,不能抬舉,舌淡苔膩,或有瘀斑,脈沉澀,宜用《辨證錄》“雙臂肩膊痛方”方加減。

具體方藥:

1.蠲痹湯加減(彭堅經(jīng)驗方)

羌活10g 秦艽10g 姜黃10g 海風藤15g 當歸10g 川芎6g 桑枝50g 乳香6g 木香10g 炙甘草10g 肉桂2g

用方心得:

《醫(yī)學心悟》蠲痹湯以羌活,獨活、秦艽祛風除濕,肉桂祛寒為君藥:當歸,川芎,乳香、術香理氣活血止痛為臣藥:桑枝,海風藤疏通經(jīng)絡為佐藥:炙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

全方祛風除濕,散寒通絡,理氣活血止痛,主治風寒濕痹證。

從我的臨床經(jīng)驗來看,本方藥味平和,適合于虛實夾雜的肩痹證患者。

我在治療臂痛時,常去掉方中藥性走下肢的獨活,代之以走手臂的姜黃,再將專走手臂的桑枝重用至50-100g,使整首方劑由治療一般的風寒濕痹變?yōu)橹委熂绫厶弁吹膶7?,藥力更加集中?/span>

如果是手指脹痛,屈伸不利,尤以早晨為劇者,此癥中年婦女最為常見,加天仙藤15g、雞血藤30g、威靈仙15g,以行氣化濕,活血止痛。

其中雞血藤活血舒筋,又善強壯補血;威靈仙祛風除濕,更能化痰散結,《本草正義》云:“威靈仙以走竄消g為能事,積濕停痰,血凝氣滯,諸實宜之,味有微辛,故亦謂祛風,然惟風寒濕三氣留凝隧絡,關節(jié)不利諸病,尚為合宜?!碧煜商賱t從宋代開始,即為治療臂痛的要藥,宋代《仁齋直指方》“天仙散”,即以天仙藤為主藥,合羌活、白芷、姜黃、半夏、白術,治療“痰注臂痛”。這類臂痛多伴隨有手指腫脹,古人認為是痰濕流注經(jīng)絡所致。天仙藤的治療作用,誠如《本草匯言》所云:“天仙藤,流氣活血,治一切諸痛之藥也?!薄侗静萸笳妗贩Q其:“活血通道,而使水無不利,風無不除,血無不活,痛與腫均無不治也”。故我治療肩臂疼痛見有手指腫脹者,天仙藤、雞血藤、威靈仙為必加之藥 


2.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彭堅經(jīng)驗方)

黃芪30g 桂枝10g 白芍15g 生姜10g 大棗10g 當歸10g 雞血藤30g 木瓜15g 山萸肉10g 稀薟草20g 

用方心得:

黃芪桂枝五物湯出自《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篇,為治療虛勞導致手臂或肌膚麻木不仁而設。全方共5味藥,以黃芪益氣固衛(wèi)為君藥,以桂枝通陽,運行氣血為臣藥,佐以白芍養(yǎng)血和營,使以姜、棗調和營衛(wèi),令氣血充盈、血脈流通而痹證得除。

從我的臨床經(jīng)驗來看,原方所治臂痛屬于虛證,即氣血虛不能榮潤絡脈以手臂隱痛,抬舉無力,手指或肌膚麻木為主要癥狀。但原方力量稍嫌薄弱,我在方中加當歸、雞血藤以加強養(yǎng)血、活血的作用,加木瓜、山萸肉配白芍緩解肌肉攣急,加稀薟草通經(jīng)絡而緩解麻木,療效較好。

 

3.雙臂肩膊痛方加減(李可經(jīng)驗方)

當歸90g 白芍90g 羌活10g 秦艽10g 半夏10g 白芥子10g 陳皮15g 柴胡15g 附片3g 黃芪120g 桂枝15g (全蝎3g、蜈蚣4條研末沖服)(彭堅教授常去附片白附子5g,以及白芷30g、神曲10g)


原方煎服法:水6碗,煎3沸,取汁1碗,入黃酒服之,一醉而愈。李可先生說:“煎服法未遵先生法度,藥量大,3沸難以充分溶解有效成分。故改為冷水浸泡1小時,急火煮沸半小時,兌人黃酒,2次熱服?!?/span>

用方心得:

原方出自《辨證錄》,原書論日:“肩臂痛手經(jīng)病,肝氣郁。平肝散風,祛痰通絡為治療?!薄按朔矫钤谟冒咨譃榫?,以平肝木,不來侮胃;而羌活,柴胡又祛風,直走手經(jīng)之上,秦艽亦是風藥:而兼附子攻邪,邪自退出:半夏,陳皮、白芥子祛風圣藥,風邪去而痰不留:更得附子無經(jīng)不達,而其痛如失也?!?/span>

李可先生說:“細玩先生之意,大略肩臂乃手少陽、手陽明二經(jīng)所過。肝氣郁則木來侮土,脾主四肢,脾氣虛則痰濕內生,流于關節(jié),故肢體為病。加之50歲后氣血漸衰,復加風寒雨露外襲,日久乃成本病。余師先生意,原方加生黃芪120g,益氣運血,加桂枝尖15g載藥直達病所。加止痙散全蟲3g,蜈蚣4條研粉沖服入絡搜剔,更加桃仁、紅花、地龍活血通經(jīng)?!?/span>

我在臨床治療肩凝癥(即肩周炎),也常運用本方,加減法大致與李可先生相同,但以白附子5g代替原方附子,并加白芷30g、神曲10g

從我的臨床經(jīng)驗來看,肩周炎屬于寒凝血滯,痰瘀膠結于肩臂,非尋常之法可愈。

傅青主此雙臂肩膊痛方重用歸、芍,以養(yǎng)血和血,半夏、白芥子,陳皮化痰,羌活、秦艽祛風,附子溫寒。柴胡解郁,黃酒行血,處方簡練,重點突出。

李可先生對于嚴重的肩凝癥,再合用張仲景的黃芪桂枝五物湯、王清任的補陽還五湯、驗方止痙散,以加強原方的溫陽,補氣、活血、通絡、搜剔、止痛作用,療效更好。但原方及加減方中,祛寒濕,化痰散結的環(huán)節(jié)尚待加強,故我在原方中以白附子代附子,是取其具有祛寒濕、化風痰的作用。白附子配白芥子,擅化皮里膜外之寒痰;配蜈蚣、全蝎,可化經(jīng)絡中頑痰死血。加白芷15~30g,是借其氣味辛溫極香,富有穿透力,可祛寒濕、散結、透竅、止痛。

原方中的當歸、白芍用至90g,有的患者服后可能出現(xiàn)腹瀉,李可先生注意到了這一現(xiàn)象。例如他記載治療一例肩凝重癥的患者,僅開3劑藥:“服第一劑后得微汗,當夜安然入睡,次日頓覺大為松動,數(shù)月來開始穿衣不需人助。不料,服2劑后,竟暴瀉黏稠便10余次,而臂痛亦減輕十之八九。因畏瀉,剩一劑未服?!焙髞碛謱⑹O碌囊粍┓辏胺笥指雇醋鳛a5~-6次,右肩上舉,后展如常人?!崩羁上壬J為:“考致瀉之由,一是當歸富含油脂質,大劑量難免滑腸;二是溫藥消溶痰濕,由大便而去。”

李可先生是從藥物成分和用藥效果來說明致瀉道理的,就我的臨床所見,很多痰瘀互結的病癥,如偏頭痛、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等,由于氣機逆阻于上,常見頑固的大便秘結,而且病情越重,病期越長,秘結越甚,故傅青主的散偏湯治療偏頭痛,方中有郁李仁活血利水,潤腸通便,張景岳的金水六君煎治療咳嗽氣喘,方中熟地可用60g,當歸用30g,用以養(yǎng)血潤腸通便?;颊叻幒螅膊≈斡?,往往多年的便秘得以消除。本方用治肩凝癥,如果患者長期大便秘結,方中當歸、白芍可放膽用至90g。

如果大便稀溏,則可能痰瘀郁結不甚,或患者素來脾虛有濕,方中歸、芍仍可用原來劑量,但須加神曲以幫助運化吸收,使得劇烈瀉下的作用有所緩和,以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


4.葛根湯加減方(彭堅加減方)

葛根50-80g 桂枝10g 白芍15g 炙甘草10g 生姜10g 紅棗10g 麻黃10g 白芥子10g 羌活10g 秦艽10g 鹿銜草30g 稀薟草30g 雞血藤30g

編者按:此第四種方葛根湯加減方為編者補入,本處原文并無此方。彭堅教授醫(yī)案及著作中提到的其經(jīng)常采用葛根制劑作為治療頸椎病的主方,在雜病中表現(xiàn)為寒證的,多用桂枝加葛根湯、葛根湯;表現(xiàn)為熱證的,用葛根芩連湯。但葛根劑量要大,煎劑每劑至少用50g。
本案頸椎局部酸脹、僵硬,屬于頸型;手麻、拾舉不便,神經(jīng)根受壓,屬于神經(jīng)根型,患者怕冷、舌淡,適合于用葛根湯溫通,原方加羌活、秦艽祛風,白芥子化痰,雞血藤活血,稀薟草、鹿銜草通絡。加人后3味藥,治療手臂麻木特別有效。如果手臂疼痛劇烈,還可以加蜈蚣、全蝎等止痛。倘若頸椎病日久,已經(jīng)發(fā)生器質性改變,則必須在煎劑取得效果后,做成丸劑緩圖。本方加鹿角霜、穿山甲、露蜂房,意在軟堅散結,消融骨刺,加當歸、巴戟天,則滋養(yǎng)精血。 

驗案示例

案1、肩周關節(jié)炎,三角肌萎縮案

王某,男,54歲,銀行職員,湖南湘鄉(xiāng)人,2003年8月3日初診。
患者五十歲左右患右肩疼痛,不能拾舉、反側,診斷為肩周關節(jié)炎,醫(yī)治兩年多,服過多種中西藥,用過針灸、按摩、熱敷、蠟療、蜂療等,未見分明惡化,近一年來,手臂上端的三角肌逐步萎縮,右臂抬舉疼痛無力,夜間常常由于酸脹疼痛而醒。察其面色恍白,肉體欠佳,舌淡苔厚膩,脈沉滑,右肩關節(jié)處肌肉凹陷,壓之不疼,患處畏冷,關節(jié)與肌肉之間有粘連,右手抬舉幅度不能超越九十度,問其口不渴,近來大便秘結,另有慢性支氣管炎病史,咳嗽吐痰多年,痰色白而濃。
此己成沉寒積痼,當補氣活血,化痰散結。
處以雙臂肩膊痛方加減
當歸90g 白芍90g 羌活10g 秦艽10g 半夏10g 白芥子10g 陳皮15g 柴胡15g 桂枝10g 黃芪30g 白附子5g 鹿角霜10g ,七劑。
煎藥時,先將藥用冷水浸泡1小時,急火煮沸半小時,對入黃酒30g,趁熱服,以飯后服為宜。
8月12日二診:服上方后,疼痛有所加重,夜間不至于痛醒,但依然疼痛,不能拾舉、反側,大便稍軟,但不瀉,續(xù)用上方,合指迷茯苓丸,以增強化痰軟堅作用:當歸90g 白芍90g 半夏30g 白芥子10g 陳皮15g 白附子5g 白芥子10g 鹿角霜10g 茯苓30g 枳殼15g 風化硝10g(兌入)生姜15g,七劑,煎服法同前。
8月20日三診:服上方后,延續(xù)三天腹瀉,每天四、五次,后幾天每天兩、三次,拉出粘液狀稀便,瀉后感到全身痛快,咳嗽吐痰減少,手臂疼痛顯著減輕抬舉、反側幅度增大,續(xù)用上方,再合陽和湯,用丸劑緩圖,處方:
鹿角膠50g 熟地30g 當歸30g 白芍30g 肉蓯蓉30g 麻黃30g 白芥子30g 半夏50g 陳皮30g 茯苓30g 穿山甲30g 牽牛子30g 木香15g 紫河車50g 大海馬1對 蛤蚧1對 黃芪50g 炙甘草30g 肉桂10g,蜜丸,日二次,每次10g,飯后開水送服。一料藥大約可服兩個月。
服兩料藥丸后,肩關節(jié)疼痛完全消逝,抬舉自若,萎縮的肌肉已經(jīng)充盈,病告康復。
治療心得:
本例患者最初確定為肩周關節(jié)炎,從年齡和癥狀表現(xiàn)來看是符合的,但按照肩周關節(jié)炎的自然規(guī)律,一般半年到一年,可以不藥而愈。患者治療兩年未獲療效,并且引起手臂上端的三角肌萎縮,很難用肩周關節(jié)炎的病機予以解釋,故直到治愈,這個病例西醫(yī)并沒有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診晰。
一診按照治療肩周炎的常規(guī)方法,用《辨證錄》雙臂肩膊痛方加減,以作試探,效果不顯。二診考慮到該病從風寒、寒濕、瘀血的角度論治,已經(jīng)服藥不少,療效不顯,恐循常法難以取效。故去掉原方中的風藥,合用指迷茯苓九,重點從痰論治。
一診方中的風藥羌活、秦艽可去,而血藥當歸、白芍當留,因為病久已入血絡,況且化痰之品多燥,易傷陰血,不能顧此失彼,二診思路正確,故數(shù)劑之后,凝聚于中焦的頑痰化作黏液從大便瀉出,手臂疼痛立消,抬舉自如。三診以陽和湯為主方加減。制成蜜丸緩圖。
用藥心得:
該案有本人的兩處用藥心得:
其一,以指迷茯苓丸治療肩周炎疼痛。本方出自《百一選方》以茯苓,半夏,枳殼、風化硝、生姜5味藥為丸,治療“痰濁阻于經(jīng)絡,臂痛不能高舉,或轉動不利,或筋脈攣急而痛,或背上凜凜惡寒,或表多氣喘,脈沉細?!焙苊黠@,這是一首從痰論治手臂疼痛的專方,所述證候,與該患者手臂疼痛不能抬舉,咳嗽吐濃痰、舌苔厚膩、脈沉滑基本吻合。中醫(yī)有“怪病多生于痰”之說,許多疑難病癥,在用常規(guī)方法治療不效時,往往須從痰論治,指迷茯苓丸雖堪稱治療手臂疼痛的專方,但須見到患者痰多、脘痞、苔膩、脈滑、大便秘結方為對證。
其二,以陽和湯加減,治療由于氣血瘀阻、寒袋凝結導致局部長期失卻榮潤所產生的肌肉萎縮。此方出自《外科證治全生集》,為治療陰疽的首選方。藥僅7味,但組合極其巧妙,以熟地滋陰養(yǎng)血,鹿角膠溫陽益精,炮姜、肉桂破陰和陽,麻黃、白芥子散結消痰,甘草生用以解毒,調和諸藥。全方剛柔相濟,通補兼施,扶陽護陰,凡病機屬于陽虛血寒,頑痰阻結的各種病癥,均可在本方基礎上加減運用。本案用熟地、當歸、白芍、肉蓯蓉補肝腎,養(yǎng)精血,鹿角膠,海馬,蛤蚧,紫河車等血肉有情之品益精髓、起痿廢,肉桂溫陽,黃芪、炙甘草補氣,木香理氣,仍用麻黃,白蘇子、陳皮、茯苓、半夏、牽牛子、穿山甲活血化痰,軟堅散結,使其補而不滯,氣血流通,痰濕得化,最終痊愈。著眼于病機,是拓展運用上述兩方的基礎。

案2:手指疼痛,抓捏無力
賈某,女,48歲,干部,長沙人,2006年3月4日初診。
患者兩年前因為冬天長時間接觸冷水,未及時保暖1個月后,右手中指冷痛,拇指、食指活動欠靈活,經(jīng)中西醫(yī)藥物治療,效果不顯。近兩個月來,拇指、食指握力顯著下降,不能拿筷子吃飯,不能拿筆寫字,患者擔心偏癱。檢查類風濕因子不高,血壓、血脂稍高,家族未見腦血管病史。察其體態(tài)稍豐,面色紅潤,右手中指稍腫,感覺溫度低于其他指頭,拇指及食指尚能活動,但掐捏力度不大,肌肉未見萎縮,飲食、大小便均正常,月經(jīng)也無異常,舌胖淡,脈緩。
此為寒濕入于筋骨,陽氣受損,不能運化血行,當屬痿痹夾雜,處以《金匱》烏頭湯加減:
炙川烏10g(蜂蜜30g同煎半小時)桂枝10g 黃芪30g 白芍15g 麻黃5g  蒼術10g 當歸10g 雞血藤30g 白芥子10g 炙甘草10g 生姜10g 大棗10g 7劑。
3月12日二診:服上方后,中指疼痛有所減輕,仍然腫脹,將指,食指依舊無力,舌淡,苔薄白,脈緩,轉方蠲痹湯加減:
羌活10g 秦艽10g 姜黃10g 海風藤15g 天仙藤15g 青風藤15g 當歸10g  川芎10g 炙甘草10g 乳香10g 木香10g 桑枝50g 肉桂末2g(沖服),7劑
3月20日三診:服上方后,中指疼痛腫脹基本消失,但拇指,食指無力未見好轉,轉方補陽還五湯
黃芪120g 當歸15g 赤芍15g 川芎10g 地龍30g 炙甘草10g 桃仁10g 紅花5g。14劑。
4月5日四診:服上方后,手指欠靈活有好轉,握力也增強,但進步不快,其他無不適感,脈舌同前,仍用補陽還五湯加減:
黃芪120g 當歸15g 赤芍15g 川芎10g 地龍30g 炙甘草10g 桃仁10g 紅花5g 刺五加30g 雞血藤30g 木瓜15g 山萸肉15g,14劑。另外,大活絡丸每日二粒,每次一粒,用湯藥送服。
4月30日五診:服上方后,病已痊愈,患者請賜以單方,以防止復發(fā),囑常用稀薟草30g,桑寄生30g,黑豆30g,紅棗30g,每日水煎代茶服,堅持半年
2007年1月,患者因為其他病來診治,告之完全治愈,未曾復發(fā)。
治療心得:
通過我的臨床觀察,臨近絕經(jīng)期的中年婦女,容易患手指關節(jié)腫痛,與類風濕關節(jié)炎相似,但檢查類風濕因子不高,疾病發(fā)展也較緩慢,西醫(yī)主要給以對癥治療,服用消炎痛等,但無法根治,本例患者就是這種情況。除此之外,患者還有拇指、食指無力、欠靈活,但時過兩年,并無肌肉萎縮,家族亦無腦血管和神經(jīng)方面的疾病史,西醫(yī)很難給予明確診斷,治療也無從下手。從中醫(yī)的角度來看,四肢關節(jié)疼痛屬痹,肌肉無力屬痿。本案為痿痹并存,痹易治而痿難療,故先從痹入手?;颊呙黠@起因于冬天感受寒濕,雖已日久,寒濕仍在,并未化熱,一診用烏頭湯溫寒化濕,活絡止痛,待寒濕得散,中指疼痛有所減輕,則轉用專治手臂疼痛的蠲痹湯,去獨活,加姜黃,使其藥力更加集中。加天仙藤,則因其善于走手臂、消腫脹;加青風藤,則因其善于祛寒濕、治骨節(jié)疼痛。痹證已愈,則轉而治痿,開始以補陽還五湯原方治之,療效不顯,而后在原方基礎上,加刺五加等補氣血、益肝腎之品,再配以大活絡丸疏通經(jīng)絡,終于使痿證得起。
用藥心得:
該案有本人的一處用藥心得,即用稀薟草、桑寄生、黑豆、紅棗代茶預防中風。該方最初得自何炎桑先生的經(jīng)驗,先生云:“本方藥僅3味(桑寄生、黑豆,紅棗),看似平談,而能肝腎陽明同治,味甘可口,和平實效。有一木匠劉某,患中風閉證病危,余依法治之而愈。惟右手手指端麻木無力,遂停用湯藥,囑其每日以此方代茶不輟,越3個月,病良已。雖年逾花甲,竟能手操斤斧,重整舊業(yè),今年逾八旬猶健在”。
方中的黑豆、紅棗,是最為平常的食品,但古人將其等分蒸熟制成餅,稱作“坎離丸”。清代名醫(yī)陸九芝在《世補齋醫(yī)書》中專門寫了一篇“坎離丸方論”,言其長期服用,可以烏須發(fā)、壯筋骨、種子養(yǎng)胎。方中的桑寄生,可以降血壓,軟化血管,我再加豨簽草,用來通經(jīng)絡,治麻木。何先生以此方用于中風之等后,我則學其方,用之于中風前的。

案例3:頸肩疼痛,手指麻木
祝某,男,52歲,2008年8月11日初診。
患者頸椎疼痛十多年,檢查有頸椎骨質增生,生理曲度變直,現(xiàn)頸肩酸脹疼痛、僵硬,手指麻木,夜晚尤劇,怕冷,舌淡,苔薄白,脈弦,血壓偏低。
葛根湯加減:
葛根60g 桂枝10g 白芍15g 炙草10g 生姜10g 紅棗10g 麻黃10g 白芥子10g 黃芪50g 羌活10g 秦艽10g 鹿銜草30g 豨薟草30g 雞血藤30g,7劑
8月17日二診:服上方后,癥狀大為緩解,原方加鹿角霜等為丸長服。
葛根60g 肉桂15g 白芍60g 炙草30g 麻黃30g 白芥子30g 黃芪90g 羌活30g 秦艽30g 鹿銜草60g 稀薟草60g 雞血藤60g 穿山甲30g 鹿角霜30g 蜂房30g 急性子30g 當歸30g 巴戟天30g 仙靈脾30g蜜丸,每天2次,每次9g。服上方后,多年未發(fā)作。
用方心得:
在臨床中,我經(jīng)常采用葛根制劑作為治療頸椎病的主方,在雜病中表現(xiàn)為寒證的,多用桂枝加葛根湯、葛根湯;表現(xiàn)為熱證的,用葛根芩連湯。但葛根劑量要大,煎劑每劑至少用50g。本案頸椎局部酸脹、僵硬,屬于頸型;手麻、拾舉不便,神經(jīng)根受壓,屬于神經(jīng)根型,患者怕冷、舌淡,適合于用葛根湯溫通,原方加羌活、秦艽祛風,白芥子化痰,雞血藤活血,稀薟草、鹿銜草通絡。加人后3味藥,治療手臂麻木特別有效。如果手臂疼痛劇烈,還可以加蜈蚣、全蝎等止痛。倘若頸椎病日久,已經(jīng)發(fā)生器質性改變,則必須在煎劑取得效果后,做成丸劑緩圖。本方加鹿角霜、穿山甲、露蜂房,意在軟堅散結,消融骨刺,加當歸、巴戟天,則滋養(yǎng)精血。
 
案例4:葛根湯加減治療頸肩疼痛
張某,男,48歲,2007年7月12日就診?;颊哳i椎疼痛多年,檢查有頸椎骨質增生,壓迫神經(jīng)根,現(xiàn)頸部酸脹疼痛,僵硬,手麻,拾舉不便,夜晚尤劇,形寒,怕冷,舌淡苔薄白,脈弦,血壓不高。
處方:葛根80g 桂枝10g 白芍15g 炙草10g 生姜10g 紅棗10g 麻黃10g 白芥子10g 羌活10g 秦艽10g 鹿銜草30g 稀薟草30g 雞血藤30g,七劑
二診:服上方后,癥狀大為緩解,加鹿角霜、穿山甲、蜂房為丸長服。多年未發(fā)作。這三味藥有軟堅散結、消融骨刺的作用。
按語:
本案頸椎局部酸脹、僵硬,屬于頸型:手麻、拾舉不便,神經(jīng)根受壓,屬于神經(jīng)根型,年紀不大,血壓不高,適合于用葛根湯溫通,原方加羌活、秦艽祛風,白芥子化痰,雞血藤活血,稀薟草、鹿銜草通絡。后3味藥加入,治療手臂麻木特別有效。如果手臂疼痛劇烈,還可以加蜈蚣、全蝎等止痛。倘若頸椎病日久,已經(jīng)發(fā)生器質性改變,則必須在煎劑取得效果后,做成丸劑緩圖。本方加鹿角霜、穿山甲、露蜂房,意在軟堅散結,消融骨刺,有一定作用
 
案5:頸肩疼痛,心慌失眠,咽喉梗塞
漆某,男,43歲,2012年6月15日初診。
患者頭頸肩部酸脹,頭暈昏痛,咽喉如梗,似乎有痰,失眠心慌,總是感覺上火,大便偏干,口苦,舌紅,苔薄黃,脈細滑數(shù)。用葛根芩連湯加減:
葛根80g 黃芩10g 甘草10g 黃連8g 白芍30g 木瓜30g 天麻15g 石斛10g 棗仁30g 炙遠志10g 茯神30g 香附子15g 合歡花10g。7劑
服上方后,癥狀基本消失。囑以后再發(fā)作時,仍然可以用此方。
按語:
頭頸部酸脹疼痛,是頸椎病最典型的癥狀,頭暈,昏痛,是頸椎動脈受壓,導致頭都用方心得:
供血不足所致:啊喉不適,心慌失眠,是交感神經(jīng)受壓所致。這一類頸椎病,以表現(xiàn)為熱證居多,我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加減,十分有效。其中,加香附子茯神,合歡花,可以調氣安神;加遠志、棗仁,可以化賽、養(yǎng)心安神。這5味藥相配,有很好的治療心慌、失眠的作用,特別是合歡花,既可以安神,又可以利咽。
 
案例6: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手臂疼痛
劉某,男,51歲,左肩部至手臂部酸脹疼痛,抓東西無力,夜間尤劇,左手指明顯比右手冷,二便調,舌暗苔膩,脈沉細。患病已經(jīng)有兩個月。
處方:黃芪90g 桂枝10g 赤芍10g 茯苓15g 丹皮10g 桃仁10g 羌活15g 秦艽15g 木瓜15g 蒼術10g 姜棗各10g。七劑
二診:上方服后,癥狀基本緩解。
按語:
黃芪桂枝五物湯之辨證要點在于手臂抓東西無力:用方要點在于重用黃芪,元氣充足,才能推動血行。我常加刺五加30g,助黃芪補氣,加雞血藤30g養(yǎng)血。手臂酸脹,乃為有風濕,可以加秦艽、羌活祛風,蒼術、木瓜祛濕。血痹的病機是血行不暢,如果有肢冷、舌暗等瘀阻現(xiàn)象,則合用桂枝茯苓丸效果更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經(jīng)方治療肩頸手臂疼痛
第六節(jié),肩痹久治不愈有四法,平脈辨證是抓手
如何對付腰肩頸痛(二)--治療肩周炎手法與用藥
兩臂肩膊痛 腰腿肩背手足疼痛門
讓膝蓋年輕20歲!1周吃1回,補關節(jié)、活血脈、強筋骨!道醫(yī)精髓一定收好~
肩周炎頸椎病中醫(yī)秘方30首,方方必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