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黃連湯
黃連湯出自《傷寒論》,第173條:“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睙o論是成無己的《注解傷寒論》、吳謙的《醫(yī)宗金鑒》、柯琴的《傷寒來蘇集》,還是《劉渡舟傷寒論講稿》,都認(rèn)為胃中的邪氣是寒邪,上焦有熱、中焦有寒,故以此方“和解”,與柴胡湯、瀉心輩頗有相似之處。我一般用黃連9克、炒甘草9克、干姜9克、桂枝9克、黨參6克、生半夏13克【先煎】、大棗24克【擘開】。
二、黃連阿膠湯
黃連阿膠湯出自《傷寒論》少陰病篇?!吧訇幹疄椴?,脈微細(xì),但欲寐?!薄吧訇幉。弥找陨?,心中煩,不得臥者,黃連阿膠湯主之?!睆臈l文上看,黃連阿膠湯的方證是白天困倦、晚上心煩失眠,脈微細(xì)。以方測證,小便應(yīng)該是黃的,或有口舌生瘡,大抵是心火熾盛、陰血虧虛的心腎不交之證。我一般用黃連18克、黃芩9克、赤芍9克、阿膠14克【烊化】、雞子黃2枚【自備】,李祥舒老師告訴我雞子黃必不可少,去滓后先納阿膠,待小冷,取一半煎液,與雞子黃一枚攪拌服下。第二頓時同樣先加熱煎液,小冷后與雞子黃一枚攪拌服下。
三、內(nèi)疏黃連湯
內(nèi)疏黃連湯出自《洞天奧旨》,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之功效,用治瘡瘍屬熱毒熾盛證。我一般用黃連10克、黃芩10克、炒梔子10克、連翹20克、薄荷10克【后下】、桔梗10克、當(dāng)歸10克、赤芍10克、炒檳榔10克、木香10克【后下】、炒甘草10克。
四、黃連黃芩湯
黃連黃芩湯出自《溫病條辨》,“陽明溫病,干嘔口苦而渴,尚未可下者,黃連黃芩湯主之?!痹谥委熽柮鞑〉姆椒ㄉ希秱摗分饕峁┝饲宸ê拖路?,也有醫(yī)家認(rèn)為還有和法。黃連黃芩湯應(yīng)該也屬于清法,但其中郁金和淡豆豉二藥我認(rèn)為加得甚好,我一般用黃連12克、黃芩12克、郁金9克、淡豆豉12克。
五、連花清瘟方
連花清瘟方即連花清瘟膠囊方,這個方子里既有麻杏石甘湯,又有溫病學(xué)的影子,是一個很好的治療外感熱病的方子。我一般用連翹15克、金銀花15克、蜜麻黃10克、炒苦杏仁10克【打碎】、生石膏15克【先煎】、板藍(lán)根15克、貫眾15克、魚腥草15克【后下】、廣藿香10克、生大黃6克【后下】、紅景天10克、薄荷6克【后下】、生甘草10克,我一般囑患者第二付藥大黃減半,第三付藥一般可不用大黃。發(fā)熱性疾病用藥三天后應(yīng)有緩解,若體溫持續(xù)增高,且諸癥不減,應(yīng)復(fù)診。若體溫超過40℃,應(yīng)前往發(fā)熱門診處理。
六、倚天劍
此方為四君子湯加減方,四君子湯是最常用的補氣方,但現(xiàn)代人鮮有純虛無火者,故本人常于方中加入黃連,或易甘草為黃連。但黃連畢竟苦寒傷胃,雖有參、苓、術(shù)諸補氣健脾之品,似乎仍嫌不足,故本人常加生姜1片、大棗1枚擘?!秱摗分械姆阶由昧枯^大,故常注明【切】。本方生姜用量不大,本人習(xí)慣切一大片,約為5克。故方為:黨參20克、茯苓20克、炒白術(shù)20克、黃連10克、生姜5克、大棗10克。本方以加入一味黃連為主要變化,故歸為黃連劑。四君子減去一君子,換入的藥和三君子藥性相反,頗有君子、淑女相配之意。我在系統(tǒng)里輸入此常用方時,不知如何命名,突然想到金庸先生的小說中倚天劍是君子劍與淑女劍融合之物,且《外科正宗》中亦有以劍名命名的方子,故輸入倚天劍三字保存。此方雖然簡單,但用之頗效,特述于此請同道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