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證,外感內(nèi)傷均可見,治療起來比較麻煩。
甘露消毒丹出自清代著名溫病學(xué)家王士雄《溫?zé)峤?jīng)緯,方論》第九十五方,組成為:“飛滑石十五兩,綿茵陳十一兩,淡黃芩十兩,石菖蒲六兩,川貝母、木通各五兩,藿香、射干、連翹、薄荷、白豆蔻各四兩。各藥曬燥,生研細(xì)末(見火則藥性變熱),每服三錢,開水調(diào)服,日二次?;蛞陨袂?,如彈子大,開水化服,亦可?!?/span>
甘露消毒丹主治:發(fā)熱倦怠,胸悶廈脹,肢酸咽腫,斑疹身黃,頤腫口渴,尿赤便閉,吐瀉瘧痢,淋濁瘡瘍,舌苔淡白,或厚膩或干黃等;并主水土不服諸病證。
其辨方證要點為:舌紅、苔黃膩、咽喉不利、咳喘、胸悶腹脹。
藿香芳香化濁,宣透上焦之濕;
白蔻仁、石菖蒲芳香宣化中焦之濕;
茵陳、滑石、木通滲利下焦之濕, 從而三焦分消以治濕。
薄荷、連翹、射干、黃芩、川貝母清熱解毒、清利咽喉、清熱化痰以治熱。
此方過去一直比較局限于外感中的濕溫證,亦可稱為西醫(yī)的腸傷寒,但自氯霉素發(fā)明以后,此病已大大減少,幾乎不見。但是病不多見了,并非英雄無用武之地,中醫(yī)治病講究證候,只要溫?zé)岬牟∽C存在,一樣可以大有作為。
濕熱一證臨床不僅外感易見,雜證更多。諸如口瘡、口臭、咽痛、咳喘、胃炎、肝炎、黃疸、脫發(fā)、淋濁、瘡瘍、風(fēng)濕等,只要表現(xiàn)為濕熱證,我都會以該方為主加減運用,效果顯著。
臨床上治濕熱,我喜歡用兩個方子,一是甘露消毒丹,一是龍膽瀉肝湯。
表現(xiàn)為中上焦?jié)駸嶙C的,用甘露消毒丹,
表現(xiàn)為中下焦?jié)駸嶙C的,用龍膽瀉肝湯,
表現(xiàn)為中焦?jié)駸嶙C的用,甘草瀉心湯。
這里重點說甘露消毒丹,辨證要點,一是舌紅苔膩,二是脈滑或數(shù),不管證多么繁雜都可以用。重點是癥在中上焦。
【驗案一】患者,男,70歲,先是感冒引起咳嗽痰多,黏稠且?guī)а?,胸悶氣短。西醫(yī)診斷為支氣管擴張合并氣管炎,醫(yī)院輸液治療1個月,病無減輕,求治于我處??淘\除了上癥外,見舌紅苔膩厚,脈滑數(shù),飲食尚可,大便黏臭。辨為痰熱壅肺,熱盛傷陰。
【處方】甘露消毒飲 藿香6g、白蔻6g、石菖蒲15g、茵陳50g、生薏苡仁60g、冬瓜子30g、黃芩30g、魚腥草30g、金蕎麥30g、 連翹45g、浙貝母30g、射干15g、薄荷10g、北沙參50g、麥冬30g、桔梗12g、生甘草10g。5服,水煎服,每日3次。
1周后,復(fù)診,咳嗽減輕,痰少,已不胸悶氣短,效不更方,又續(xù)服10劑,諸癥消失,返回青海西寧。此證實際上是上焦?jié)駸嶙C,郁久傷陰,故在芳化濕邪、清熱化痰的基礎(chǔ)上加入北沙參、麥冬之類,方證相對,故收速效。
【驗案二】席某,男,45歲。有乙肝病史,近期右脅部脹痛,失眠多夢,大便黏溏。肝功能化驗,轉(zhuǎn)氨酶高達(dá)230。曾在某??聘尾≈嗅t(yī)醫(yī)院吃中藥1個月有余,仍是諸證不減,轉(zhuǎn)求診我處,刻診見除上述證外,見舌紅苔黏膩,脈弦滑有力。辨為濕熱蘊郁中焦,上沖擾神。
【處方】甘露消毒丹。藿香10g、草果10g、石菖蒲15g、茵陳50g、滑石30g、川木通12g、浙貝母30g、黃芩30g、連翹45g、射干15g、薄荷10g、虎杖30g、丹參50g、珍珠母50g、清半夏、法半夏各30g,同時配服聯(lián)苯雙酯。7服,水煎服,每日3次。
1周后復(fù)診,已能入睡,還有夢,脅部已不痛了,舌仍紅,苔已不厚膩,效不更方,加白薇15g。續(xù)服15劑,能吃能睡,化驗轉(zhuǎn)氨酶37,已正常。停藥。(古道瘦馬醫(yī)案)
甘露消毒丹是一個很好很實用的方子,治溫?zé)釤o有出其右者,我臨床上用此方治過很多病,諸如口腔潰瘍、口中異味、頭汗、胃炎、陽痿、帶下等,一句話,只要掌握其病機和辨證要點,舌紅苔膩,脈滑或數(shù),大便黏臭即可,不管它是西醫(yī)何病,盡管去用,一定會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