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聚散離合,原本早已注定;百年的依依情緣,也只因了“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那關關雎鳩的經典愛情。
可是我們?yōu)槭裁创赖眠€要問:“我們?yōu)槭裁匆Y婚呢?”
找個理由結個婚,到底又算什么稀奇古怪事兒?你把愛情的位置又擺放在了哪里?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真的是變化快。誰又能不相信這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正如從來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有一點我感到很郁悶的是:
為什么我們總是觸礁才談婚姻的真相。
我記得,上海的股票商楊百萬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沒結婚時被股票套牢,結了婚被愛人套牢。”
我沒有結婚,但我很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我也想著以最快的速度被愛人套牢。
因為我認為
結婚就是要讓自己生存的夢想跟生命的精彩,延續(xù)并突破……
或許我這樣的想法,有人會說,那可以不結婚嘛。
是的,但中國國情不允許某些沒有拿證的活動,再或者說是不方便更為準確吧!
結婚可以讓人有一個定向的航標,不管是在茫茫大海,還是在漆黑的深夜,或者是巨浪從中。
婚姻的核心元素之一是愛情,于是結婚不僅是共同
生活的需要,更是情感交流、關懷的需要。
社會似乎變得越來越冷漠了。于是親人就成為最值得信任,同時能得到最多真誠的愛的對象,尤其是夫妻之間,這種情感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第三者或情人(不是指夫妻)就是不需要共同生活只要情感關懷的一種社會產物。(或許除快樂坊說的除外,還有其實更為赤裸的目的,但今天且不談先。)
于是為愛而結婚的想法成為婚姻思想的主流,至少愛是人們潛意識里最深的渴望。
年青的時候為之而興奮,為之而追逐,精神戀愛成為愛的核心,所謂“為愛可以不要面包”就是最好的語言詮釋。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變得現實了,面包是前提,愛是滋養(yǎng)品,前提不能缺少,滋養(yǎng)品是需要的,沒有了日子還得湊合著過。
到了一定的年齡必須結婚了就結吧,這是生活的需要,為必須結婚而結婚,據數據統計這種婚姻的比重越來越大,稱之為現實的婚姻。
這種現實的婚姻到底幸福嗎?應該說它可以使人幸福,但為什么人們總是找不到幸福的感覺呢?什么是愛呢?
在人們的普遍概念中幸福就是有人愛,主要指有人愛著自己,也包括有人可以讓自己愛。
現代人的精神獨立性越來越差,依賴性越來越強,仿佛一個人沒法活了。
事實上人的精神應該始終是獨立自由的,人的靈魂是單獨的,不斷地獨自感悟人生,超越人生,這也只有自己獨自才能進行。
但現代人無法單獨,只有孤獨,于是得到愛的渴望非常強烈,沒有了它無法生存。
在生活中總是在等待,觀望,時時感覺著戀人對自己是不是真愛,夠不夠體貼,能不能走入自己的內心深處去關心自己,懂自己,把這作為最大的精神寄托和幸福指標。
有了面包又有了它想當然是可以結婚了,是幸福的婚姻。如果有面包卻沒有這種感覺但結婚了那是不得不結婚,在人們的眼里是不幸福的。
既然人的精神是獨立自由的,伴侶是與自己共同生活的時間最長的人,在生活上互相需要,在精神上愛人還是一個外人,他(她)永遠無法走入自己的靈魂深處。
所以每個人都得學會與自己相處,唯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真正充盈起來,有信心、有勇氣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才能真正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我覺得這是人成為人的根本,一個人只有懂得愛自己,才會懂得什么叫愛。
當一個人精神獨立、內心充盈時,就會去愛別人,影響別人。
與戀人相處時,不會等待、企求對方愛自己,體貼自己,懂自己,美好的心境讓對方感覺到
生活的美,會自然地愛著對方,關心著對方,并從中找到幸福的第二感覺:愛著別人,自己付出的愛與對方產生了共鳴,對方也用同樣的方式愛著自己,于是得到了幸福的第三感覺:被人愛著。
面包是重要的,但面包可以由兩個人共同創(chuàng)造,于是面包未必是婚姻的前提,
只是婚姻
生活的必須。當然結婚前有面包自然是更好的了,如果沒有那就兩個人共同去創(chuàng)造吧。
另外,很多人說,為什么結婚,受傷的總是女的?我覺得這樣的說法不完全正確吧!或許因為我是男的緣故,但我是從客觀去禪述
生活每一個問題!每一個沖突,每一段淚痕,都不可能一方而獨立而存在!一份情,兩顆心……我是男的,我也不理解某些男人的做法,連想也想不通!同樣,我是否也可以問下所有的女性朋友,是否你就做得很好呢?所以,問題不要找借口,為了幸福的婚姻,而努力!
你明白人為什么要結婚了吧,你了解怎么可以讓婚姻
生活變得真正的幸福了吧,你可以大膽地走入婚姻
生活了吧,因為你已經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了,祝福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