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私人攝影師、La.Confidential以及其它泡菜關于人像攝影的對話
論每張評圖帖的平均字數(shù)與質量,”私人攝影師“在壇中肯定名列前矛。本人有幸成為這些評論的受益者,不敢獨享。特整理并公諸于此,歡迎有興趣的泡菜參與。


{第一回合}

私人攝影師:”用的 U2 嗎?“

la.confidential:”沒用燈。我是純業(yè)余的,一機一鏡,其他從簡。“

私人攝影師:”對光線的利用還是不錯的,但如果用燈的話還可以加分,攝影的技術核心在于控制光線,先要學會利用,然后是控制,最后是隨心所欲地控制,人工照明是不可缺的?!?br>
胡同里的胡同:“那la就少了份曖曖昧昧的感覺了。。。”

la.confidential:”完全同意您的觀點。不過對于業(yè)余愛好者來說,更大的挑戰(zhàn)似乎是任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和不完美的條件。。。技術上講“用燈的話還可以加分”,但現(xiàn)實中是如果非用燈才拍的話,就根本不會有這張片子。”

私人攝影師:” 攝影本身就是沒有一定之規(guī)的,只要想要的效果表現(xiàn)出來就是好的,但如果你想要與眾不同,想要超越別人,就一定要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職業(yè)攝影是需要集體合作和大量金錢的,但它能達到你個人力量無法達到的高度,從而使你的思想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如果你是純業(yè)余的,拍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怎樣再提高?必要的器材是不可少的,它們能幫助拓展你的攝影空間,其實業(yè)余和專業(yè)真的很難分,你的技術已經超過了許多所謂專業(yè)的,慢慢來吧!“

la.confidential:”鞠躬!您說的這些其實我也一直在想。最跟本的問題是自己到底要把攝影弄到個什么程度。。。Catherine的PP是幾年前拍的,自己對人像的許多興趣和認識都是從那兒來的,所以也算有些偶然。。。從那以來倒是添了些東西,但始終還是業(yè)余的態(tài)度和方式。。。

大學時校園里有位同學,圍棋水準之高,須與國手較量。。。但她始終沒有入行。業(yè)余也可以“更高,更快,更強”,才是所謂奧林匹克精神。自己還差得太遠,希望多多指教!??!“

小米加步槍“:”私人攝影師講的好啊!“



{第二回合}


“私人攝影師”:”感覺很好,曝光在亮一些就好了,臉部有些暗,也可用反光板補一下,大光圈造成焦點有些軟,背景處理得不錯,但衣服與背景顏色太近了,還有仰拍容易造成退粗,如果條件不是完美,建議不穿裙子?!?

“l(fā)a.confidential”:”多謝!這張PP技術上真的很粗糙。。。我有幾張更好的,但MT看起來沒這么“落寞”。“



{第三回合}

“私人攝影師”;“l(fā)a.confidential兄:看了你許多的照片最喜歡的還是這張,如果真是你拍的,那你完全能成為專業(yè)攝影師了,片子幾乎沒什么可說的,背景虛化的很漂亮,服裝造型與背景非常和諧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有點臺灣婚紗的影子。最主要的是照片整體的感覺是你其它片子無法相比的?!?br>
”la.confidential“:”私人攝影師: 最喜歡這張,說明你是位正統(tǒng)專業(yè)影樓派。我自己其實并沒那么喜歡這張?。〗^非賣乖,我只是覺得這張實在有一點點大眾情人的味道。關于人像攝影,我有些相關評論在此。。。我不會做專業(yè)攝影。我更喜歡做專業(yè)XXXX,本行。。。我甚至說服了這位Catherine。她拒絕了臺灣版的"Vouge",最終沒有去作專業(yè)MT?!?



{第四回合}


(”la.confidential“此前的相關評論:”我的片子想要表達的是一種情緒和一個過程中的片斷。取悅于觀眾的是喚起共鳴(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而并非完全是呈現(xiàn)一個美麗女子的形象?!?

”私人攝影師“:”完全同意!攝影雖然是瞬間的藝術,但一張好的照片卻能帶給人無限的想象。怎么能讓人們挑剔的眼光在你的作品上多停留一會兒?我們要盡量做到努力開發(fā)照片以外的東西,也就是怎么能讓照片有內涵。你為每一張照片都配了一段歌詞,用來表現(xiàn)照片的感覺表達你對作品的理解,同時照片也就被賦予了思想,有了思想的照片就能帶給人想象能讓觀眾產生共鳴,能做到這一點作品也就算成功了。

在藝術人像領域中好的作品是要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個性和氣質并帶給觀眾審美的愉悅。而在商業(yè)人像領域中好的作品不僅要表現(xiàn)出被攝者的個人氣質,還要把人拍漂亮,要能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認可,更主要的是要能賣錢!從這點上說商業(yè)攝影可能要求的更多一點。藝術和商業(yè)并不是完全對立的,能做到相互融合起不是更好!“

”la.confidential“:”完全同意!

再來說說MT吧。無論作MT還是作朋友,我最怕那些缺乏自我認知的女生。她們高傲而脆弱,總是擺脫不了用濃樁/柔光/過曝/背景紙“塑造”出的虛假形象。。。她們對自己的片子永遠不滿意,原因在于對自己其實沒有信心。。。沒有人是完美的,而對于女生來說,成熟意味著不再排斥自己的缺點(尤其是外形上的),而開始把它當做自己的“特點”的一部分。但我個人的經驗是,絕大多數(shù)人并不能真正坦然面對自己。。。即所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所以我理解很多專業(yè)影樓攝影師“安全第一”的拍法。畢竟,“了解你的顧客”是所有服務性行業(yè)永遠無法達到之理想境界?!?


{第五回合}

”私人攝影師“:”你片子中模特的條件真是太好了,業(yè)余攝影師能夠自己選擇模特,從這點上說真羨慕你!

職業(yè)攝影師每天要面對的是顧客,遵從商業(yè)原則來說顧客就是上帝,你有權選擇上帝嗎?
正像你所說大多數(shù)女人是無法正視自己的缺點的,如果你碰上一個總說自己天生麗致的丑女人你該怎么辦?

在影樓中有這樣一句話:沒有不漂亮的模特,只有不稱職的攝影師。

不要總抱怨模特的好壞,濃樁/柔光/過曝/背景紙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攝影師的眼睛,要能夠看到普通人的眼睛看不道的東西,要能去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被忽略的美,這應該是做一個合格攝影師的首要條件,不管你是專業(yè)還是業(yè)余,是拍人物還是風光。有了這樣一雙眼睛之后模特長的漂不漂亮已經不是那么重要了,因為你總能發(fā)現(xiàn)她美的一面,總能在平凡之中尋找到美麗。這種美應該是內在的從你照片中體現(xiàn)出來的思想,也就是我以前說的照片中的內涵?,F(xiàn)在許多影樓已經開始摒棄千人一面的拍攝方法向這方面改進和嘗試了,畢竟能夠體現(xiàn)被攝者自我的個性這才是對顧客最大的尊重。

再來說說反轉負沖吧,從興起至今已經差不多有十年了,剛開始它絢麗怪異的顏色確實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但時間長了新奇感慢慢消失,它的缺點也就越來越明顯了,色彩夸張,顆粒粗糙,沒有層次,無法表現(xiàn)細節(jié)。

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攝影師就是學會控制,要在你按下快門之前就要知道拍攝出來的結果,而反轉負沖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好控制,它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效果會差異很大。我看你用的膠片很雜,是不是有意的呢?因為能夠控制你用的膠片并知道它們的性能和曝光之后的效果是攝影作品成功的基礎,用反轉負沖最好先要了解這個型號膠卷的特點,要先做實驗,在各種光源下曝光后顏色的特點,在反射光和直攝光下顏色的變化,以及紅,綠,蘭在不同的光線下相互搭配產生的不同效果,曝光正常和曝光不足顏色產生的變化,并且要在同一個沖洗店同一個打片員那沖洗,而且不同的膠片型號所產生的效果會有天壤之別,譬如我用富士sensia200在陽光下曝光綠色的草地會變成黃色,而在陰天曝光綠草會呈現(xiàn)濃濃的深綠色,兩種效果對于照片要表達的意境是不同的,這張照片還是不錯的,顏色和構圖都很簡單,但又不缺乏內容,感覺和氣氛都很好,只是現(xiàn)場的色溫比較低,又用負沖強化了顏色,使人皮膚的顏色有些太黃了,柱子擋住臉和眼睛多少有些不舒服,如果在影樓會有人接受不了。“

”la.confidential“:”謝了!嚴重同意你的觀點:“攝影師的眼睛,要能夠看到普通人的眼睛看不道的東西,要能去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被忽略的美。。?!?

在洛杉磯的幾年里有幸認識一些“MM朋友”,對自己的人像攝影大有助益。。。在這座“天使之城”,說句不動聽的話,連跳脫衣舞的都是好萊塢的夢之二隊。外形亮麗又有某種才華的人比比皆是。而無論是誰,最難的事情莫過于走在日落大道上能讓別人多注意你哪怕是一秒鐘。。。對于生活在這里的人,包括女生,這種城市文化有著潛移默化,但卻是巨大的影響力。所以,業(yè)余燒友在此發(fā)現(xiàn)一些尚被“埋沒”的MT,真的并不困難。。。(不過國內來的MM好像對此非常缺乏適應性,所以11張“精品“人像里,9張是臺灣,韓國和香港MM的作品。說到這兒好像話題變得有點敏感,但我真的覺得有種氣質很難在國內的MT身上找到,無論專業(yè)還是業(yè)余。我想跟不同的生活方式,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有關。。。)

關于反轉負沖,我基本上沒法控制結果。但喜歡它拍出的人像片所暗示的那種模棱兩可,非此非彼的感覺。。我的確作過很多嘗試,最后認為科達的EPP,EPT和富士RA比較合乎口味。“


{第六回合}

”私人攝影師“:”有人說:當你面對一個好的模特時你的照片就成功了一半了。是的,一個好的模特能夠激發(fā)攝影師的靈感,帶給攝影師創(chuàng)作的欲望,正像你所說的在國內好的模特太難找了。

記得有一次去杭州,都說蘇杭出美女但在街上轉游了半天也沒瞧見幾個,問當?shù)厝苏f:美女其實很多但最好看的都出國了,其次的去了大城市,剩下的都在家呆著不愿出來,所以在街上見不到幾個。所以你老兄拍的MM為什么總是那么好就不足為奇了,但可苦了我們這些在國內的攝影師,與你相比我們只算是苦中作樂了。(開個玩笑)

其實模特的氣質并不等于說就是照片的氣質,一張好的人像照片是應該有它獨有的內在氣質的,它是攝影師對照片的理解,是攝影師思想的體現(xiàn),模特只應該是作為完成攝影師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他因素還應該包括很多,光線,造型,器材,后期沖洗等等。對于一張照片來說攝影師的思想才應該是最主要的,因為它要控制一切,包括模特。(如果不這樣做,我們在國內的只能苦死?!?

”la.confidential“:”我把上過的片子里的18位MT做了個簡要統(tǒng)計,結果如下。

她們有2位來自臺灣,2位來自香港,1位來自韓國。其余的中國MM中,絕大部分來自北京或上海。

她們的職業(yè)除學生外,有2位投資顧問,1位市長助理,1位投資助理,2位從事市場行售,1位建筑師,1位投資銀行家,1位律師,1位基金分析師,1位企業(yè)財務主管,還有1位作家兼節(jié)目主持。18人中有1位曾是專業(yè)MT,1位曾是專業(yè)舞蹈演員?!?

”私人攝影師“:”我無法統(tǒng)計我拍的MM都是干什么的了,他們來自各行各業(yè),素質也相差很大,但她們找我拍照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讓她們漂亮起來,這也是我做攝影師最大的愿望?!?

”la.confidential“:”統(tǒng)計只是個資料,不是要說明什么問題。。。不過我們倒是有個很大的不同:我的MT找我拍照主要不是為了讓自己漂亮起來,那也不是我拍人像最大的愿望。我更想拍的是一種狀態(tài),不是關于像貌,而是關于生活方式,個人空間,情緒和“態(tài)度” - 一言以蔽之,是一個人與自己真誠相處時的狀態(tài),即所謂”一個人的下午“。

所以我的片子里MT們極少會對著鏡頭微笑。。。所以我自己并不那么喜歡Catherine的第一張。我覺得那樣的片子,很多人都可以幫她拍?!?


{第七回合}

“私人攝影師”:”技術上:高反差并不等于曝光過渡,如果臉的曝光正常后面背景的光線也會隨著暗下去,不想讓色狼看的還是看不到,同時后面背景的顆粒會細許多照片的質量也就提高了。不知道你用的是多大光圈,以我的經驗在這種光線下要注意光圈和快門的配合,(有時快門都會用到4000以上)提高快門速度盡量使用大光圈虛化背景,這樣即使后面的背景很雜亂也會虛得不那么惹眼同時也就突出了人物。

其他的:在做攝影這行之前我也是業(yè)余愛好者那時拍照片是根據(jù)自己心情而定的,只有在心情好或者對某一個場景有感覺的時候才會拿起相機,那時拍的片子因為有感覺所以還不錯,被人夸得久了就昏了頭做起了專業(yè),才發(fā)現(xiàn)興趣如果變成職業(yè)并不是象想象中得那么好,之后才弄明白業(yè)余攝影與專業(yè)攝影之間的真正區(qū)別:一個是為了自己的心情而攝影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一個是為了攝影而攝影在做讓別人喜歡的事。心情不同目的不同拍出的片子自然不同,現(xiàn)在當別人在夸獎我的片子時候我并不能真的高興起來因為那并不是我心中的世界,我可能在也拍不出像你的《藝術家和她的兩件作品》這樣好的照片了。“


“l(fā)a.confidential”:”謝了謝了! MT的上圍也缺乏保護,要“燒掉“的是那部分。。。關于專業(yè)”搞“與業(yè)余”玩“的區(qū)別,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我勸她不要去做專業(yè)MT也是同樣理由。。。這讓我想起米盧教練,我覺得他五闖世界杯的”神奇“之處,就在于他是少數(shù)真正能從自己的職業(yè)當中體會快樂的人。他言不離口的”足球是快樂的“是發(fā)自內心的。。。我們夸一個人可以輕而易舉地作好一件事時不也總說他干這件事”跟玩兒似的“嗎?

今天下午去見一位校友。本來就是逢年過節(jié)走動走動,聊著聊著天都黑了卻忽然決定回學校去拍片。?!,F(xiàn)在正是新年假期,校園里空無一人。月光如水,華燈四溢。我們盡情揮灑,80分鐘殺掉7個膠卷。(朋友還特意在一位最嚴格刻板的教授的辦公室門口拍下幾張性感艷照,以示”報復“。) 片子好不好還不知道,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人“也能肆意發(fā)飆,重要的是對母校的記憶從此多了明快輕松的一頁。。。

攝影是快樂的。


{第八回合}

“暮目”:“很多時候,我都很想弄明白攝影攝得是什么,造型是擺出來的假像,即便是抓拍也很難做到執(zhí)中兩面,想客觀是客觀不起來,很多時候人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何況更主觀的相機。 所以更多時候,攝影者用相機表現(xiàn)思想,誤以為思想是永恒的,其實這么做也是徒勞:一種非物質的東西在改變成另外一種形態(tài)時,或多或少會發(fā)生偏差,改變完成時就成了另外的東西,似是而非……那什么都抓不住的時候,還能用相機做什么?還好還有自己的感覺,這個感覺有時是按動快門那一霎那的感動,有時候成為凝固在相片中的情緒……我覺得L兄厲害之處在于:從相片中我能夠感受到那種始終如一的情緒,那種靈動的東西是別人無法模仿的,所以盡管觀者可以不認同,但不能不欣賞隨心所欲不拘泥,La兄果然高人,我偏愛這個被遮住的眼睛和看起來一塌糊涂的影像

致敬!

這也是我的一家之言,是直感,本人也不是很懂攝影,胡言亂語處,請大家見諒?!?

“l(fā)a.confidential”:“攝影攝得是什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且可能是多個答案。就我自己而言,拍人像拍的是?。∮靡晃籑M的話講:“這個瞬間只有你看見。。?!?

"看見"一詞后面,毫無疑問要加上見仁見智之類的字樣。。。只見“情緒”者,有時難免以“廢片”見人,貽笑大方。但圖麗鏡頭的好壞絕對不是問題所在。這一點,我百分之百確定?!薄?


{第九回合}

“暮目”:“就按照評分的兩項標準來看,技術方面我不敢置喙,就連傾斜都傾斜得如此漂亮,傾斜加輕略的變形把mt的優(yōu)點強化,看起來宛如天使
不過立意方面似乎有些短缺,不與人比,至少與la兄其他的作品比,少了點一以貫之的味,就是照你說的“隱私”與“曖昧”??梢赃@么說,作品是成功的,成功的最大因素是在mt身上,因為她的美,造就了你的作品。
評議不當之處,多多指教?!?

“l(fā)a.confidential”:“在與“私人攝影師”的對話中,我已將此片“定性”為“大眾情人片”。美麗本身當然不是錯,但情人眼中的西施,的確讓情人們犯下無數(shù)美麗的錯誤。。。對我自己來說,為這位MM拍下這組PP(6年以前)是轉向“隱私”與“曖昧”的開始。股市中有句話:別人知道的新聞你就不需要再去知道了。在人像攝影中,這話也許同樣適用?!?



對話的新時代:

“l(fā)a.confidential”:“。。。。這張PP看起來很像是一部集子里的一張。。。單幅難以評判,何不“和盤托出”?

就這單張而言,我的主要看法在人物的眼睛上。自己拍片時,常常告誡MT視線不要“離軸”(斜視)超過30度(大約)?!稗D移視線時,多轉頭/身,少斜眼?!蔽覐娏腋杏X大幅度“離軸”的眼神經常在下意識中給人以輕佻,虛浮,缺乏誠意的印象,降低了片子給觀者的心理沖擊力。而且,個人感覺這在國內MT(專業(yè)/業(yè)余)中是一個普遍和嚴重的問題。(大概也是對普遍的個性和人情的真實反映。)

必須說的是,這個問題在此片中并非嚴重。寫在這里,只是因為要跟閣下討論。”


“私人攝影師”:“。。。就像讀書,讀得越多越會覺得自己的無知,拍照片也是如此,隨著照片數(shù)量的累計,突然有一天發(fā)現(xiàn)許多在以前看來很簡單的問題現(xiàn)在變得無法逾越,有攝影技術上的,但更多的是個人審美上的,有時甚至是人生觀的問題。

攝影者的技術基礎決定著他所拍照片的技術質量,這是怎么拍的問題。但我們更應該解決的是拍什么的問題,這就牽扯到兩個方面:拍攝者的思想,興趣,情感,決定著照片的內容,這是由攝影者的自身素質決定的,但照片一但沖洗出來,就要面對欣賞者的評判,在某種意義上欣賞者的思想,興趣和情感也同樣決定著照片的內容,這是攝影者無法逃避的。越來越難以評判別人的照片,審美不是技術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無法評判。所以緘默。

這套照片一共有二百余張,真的無法“和盤托出”但陸續(xù)還會上一些,想聽聽別人的意見,希望多多批評。

關于離軸的問題我沒有您感覺那么強烈,人物的視線是要根據(jù)照片的內容而定的,在人像攝影的照片之中,體現(xiàn)的一般是被攝者和照相機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被攝者與拍攝者(欣賞者)之間的關系,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與你面對面說話的人如果他的眼神總是不敢正視你,當然會給你一種“輕佻,虛浮,缺乏誠意的印象”,但在環(huán)境攝影中,被攝者置身在繁雜的環(huán)境里,照片之中體現(xiàn)的關系可能會有許多,有時不經意的一瞥卻能給人留下無窮的想象空間,其實輕佻,虛浮,缺乏誠意的印象也可以是表現(xiàn)的對象,攝影并不總是表現(xiàn)美,只要合理就能表現(xiàn)?!?br>

私人攝影師。。。 我們拍片是為了什么?好像有兩個答案,1.為自己,2.為別人。為自己是為了興趣,如果能掙到錢最好。為別人是為了生活,如果是自己的興趣那再好不過了。
但這個問題最近卻一直在困擾繞著我,因為我是屬于第二種,在為別人拍照,但那些找我拍照的人都是為了什么呢?或者說攝影是為了什么呢?那天坐在沖洗店等片子,看到來來往往進進出出的人,每天有那么多人拍照,為自己,為別人,但攝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對于像我們這樣的幾乎天天是在重復自己攝影者,攝影對于我們的意義僅僅是工作嗎?我們拍片是為了什么?如果知道了一些新的答案,也許我們會拍的從容心安一點,會拍的不那么茫然。

“一年內先后拍的片子,在她的眼中,是從十六歲到二十六歲的過程。

四年后的今天,她終于二十六歲了。”

看到這兒,我好像有些知道答案了,希望與您繼續(xù)討論。

不要指望我能上很多片子,茫然中————?


la.confidential。。。大部分人是平凡的,大部分女人當然也是平凡的。很多女人去專業(yè)攝影師那里,是為了給自己脆弱的自信尋找一些并不存在的證據(jù)。

我從不認為“拍的比本人漂亮”是自己拍人像的目的和標準。不愿意面對鏡子的女人,不可能在面對鏡頭時得到救贖。為別人提供暫時的安慰可以是一份工作,但很難成為一個真正的愛好。至少那樣的攝影,沒有什么創(chuàng)作的意義可言。


ettl::雖然這種形式的討論逃不脫自戀的嫌疑,但對于增進人像技藝卻大有裨益。

LA的片子我看了,其實不用他的文字,我已經清楚他不同于別人之處。我不知道文字到底重不重要,也許對那些執(zhí)迷于一種大眾化寫真的愛好者有些啟發(fā)意義,但對于自己來說,常常加強了一些定式,把自己裝在理論的框里。藝術類的東西真的非常主觀化,作為人像,你可以很好的去表現(xiàn)被攝者,恰如其分地反映他的氣質和情緒,也可以純粹表現(xiàn)自己的心境和情愫,就仿佛《人間喜劇》之于《追憶似水年華》,其實都無所謂孰優(yōu)孰劣,好的作品不單單取決于形式,而更在于從事者真實而執(zhí)著地追求自己的東西。

MT也是話題之一,當然這里說的還不是泛指的人像,而是MM照,主要是PLMM照。PL不是大眾意義上的,而是從上鏡的角度看。不上鏡的MT恐怕很少人能拍好。MT的內在氣質很重要,好氣質的MT不但是作品的一部分,實際上還是作者的其中一位,他幫助作者成就作品。但是,怎樣去表現(xiàn)一位大眾認為氣質不佳、或者難以上鏡的MM呢,是真實地顯示他的不討好人的一面,還是引導他故作姿態(tài),或者是把他變?yōu)樽髡弑磉_自己內心世界的一個道具?

關于形式的好壞,其實也非常主觀。常常來些遮擋,是有別于常的想法和嘗試,在千篇一律的大頭美女照中獨辟蹊徑。有一定攝影經驗的人和少數(shù)有個性的被攝者會覺得好,好在個性,常常使用,又變成風格;但反過來,不但大多被攝者不適應這類遮擋,覺得有殘缺,甚至懷疑作者有失誤之嫌,而且也會有攝影愛好者產生疑問,怎樣的限度來區(qū)分風格和刻意的強求。到底對著鏡頭笑好,還是以偏離鏡頭某個軸度的視線作其他表情狀好,這不是作品成敗的關鍵。對著鏡頭笑,拍“俗”了,或者是普通愛好者這樣拍,這樣的片子可能會覺得太平常,甚至太傻;但是如果MT自然而各項技術又運用得當,或者僅僅是因為是一位大師這樣拍的,可能被評價為“樸實、自然、看似平淡卻無可挑剔,不加雕琢而渾然天成”,諸如此類。偏離鏡頭呢,不用說,同樣會有不同的結果。

我無意來評說這里幾位作品的好壞,起碼我是尊重他們而且也是對他們的討論感興趣的,否則沒有必要費這些口舌。在我看來,好多話其實都是廢話,跟沒說一樣,不言自明。但既然打了這么多字,就尊重一下我的雙手吧。沒有什么結論性的東西,只是給這個主題添點調料罷了。


超能核武器: “對于生活在這里的人,包括女生,這種城市文化有著潛移默化,但卻是巨大的影響力。所以,業(yè)余燒友在此發(fā)現(xiàn)一些尚被“埋沒”的MT,真的并不困難……”

對此,國內綜合氣質優(yōu)秀的女孩也有不少,但是數(shù)量和國內的人口比例十分不協(xié)調,倒是和中國普遍的生活水平蠻合適的。而一個人前20年的生活經歷,無論如何也不會從她身上抹去,這是生活留給這個人精神上揮抹不去印跡。不同成長背景下的人,不可能具有類似的氣質,家境富裕的女孩永遠不會想到一般家庭由于生活拮據(jù)所帶來的那種憂慮,那種對于錢與“世俗追求”的欲望,所以她們大都能做到舉止優(yōu)雅,臉上沒有那么多的皺紋,眼睛看起來也更為透徹動人……在此,我感覺“私人攝影師”哲學藝術的思想要豐厚些,也許是他經歷的多了,所以對攝影理解的更為透徹,因為他不光要經歷美好的事物,而且還要勇敢地面對看起來不是很美好的畫面。

最后,我認為攝影并沒有什么哲學的規(guī)律可以遵循,本質上說它可以無限地拓展,它就是生活的寫照……


江大: la的照片單張看來是較為單薄的,但有那么多張照片就不由得讓人想起他拍的是一個階層,一個離我們大多數(shù)人較遠的階層。
照片給人帶來的最大的愉悅是他能用一貫的視點去拍攝那些幾乎是同一類型的女性。我對la的攝影組織能力感到驚異。
那些照片的拍攝難度小于找mt的難度,也就是說照片的拍攝制作過程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說服MT按攝影人的興趣去拍攝,而且是沒有商業(yè)目的的。
很喜歡La的照片,很羨慕la的圈子。


la.confidential: 謝各位的評論。

江大兄的視角很獨特,上升到了“階層”。這個問題我自己以前也想過,但沒有明確討論過。一年多前我在聽藍的一個圖片貼子里就如何選擇MT的問題發(fā)表過如下評論:

“1)22歲以上;
2)重點大學文科畢業(yè);
3)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婚姻狀況不限);
4)不住在她出生的那個城市(或鄉(xiāng)村);
5)會講任何一種她父母不會的人類語言;
6)外出用餐/泡吧時有主動付賬的習慣(獨立,主權,領土完整的重要標志!當然,你大概不會真讓她付。。。);
7)拍片不需事先獲得別人同意?!?

原貼在:


http://photo.xitek.com/showphoto.php?photoid=51779&pagenumber=2

當然,當時這么講是有些玩笑意味的。如果嚴肅一點,我想我至少會把第二條里面的“重點”二字去掉。

如果有人愿意認真討論這個問題,我想強調的是:自己實際上從來沒有刻意用什么標準去選擇MT/朋友。只不過在回頭看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們恰好都符合上述“條件”。

關于江大兄提到的其它兩件事,我覺得“組織”并不是件很困難的事,因為其實沒有有意識地去組織。主要的挑戰(zhàn),我倒認為是拍攝的技術/過程。

對本人的人像攝影感興趣的泡菜的主流意見是“小LA的片子技術/拍攝上沒什么難度”。對此本人深感困惑(并略覺冤屈)。因為我實在覺得在不使用任何輔助光源/反光源及其它后勤支援的情況下,全部在自己無法選擇的現(xiàn)場條件下拍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至少比在棚里難得多。如果說在大量涉及不同時期,地點,人物的片子中間表現(xiàn)出某種一致性(從而形成“風格”),那么難的不是選MT(因為我認識的人可能都差不多 - 人以群分嘛),而是應付“純天然,全外景”這一嚴酷現(xiàn)實。因為在現(xiàn)場,“你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聽藍: 拍攝的間隙,上來"扯淡".

"對愛好者來說,更實用的技術是不分時間地點,純天然全外景,一機一鏡,拿起來就能拍出可以入眼的東西。"

恩,這個很有同感,作為影友,感覺這個東西比精確暴光更有用(當然不是說暴光可以不管)很多作品說起來技術上會有很多欠缺,但是本身所傳達的那種氣氛和味道已經征服了觀者.就聽藍個人的觀點,最優(yōu)秀的作品是在"神"上能達到高度的作品,如果達不到什么高度,我們才去看mm是不是漂亮,對焦是不是精確,暴光如何,顏色怎么樣......當然,這些不能成為眼高手低的理由.

la.confidential: 我是想強調兩件事:

1)手段為目的服務。器材,技術。。。都是手段;

2)對業(yè)余愛好者來說,提高水平的最大障礙之一是拍攝的機會太少。而規(guī)矩越多,拍攝的機會越少。什么拍人像必須用反光板啦某某光圈焦距的鏡頭啦等等等等。。。最夸張的是MT擺什么姿勢還得看“資料”。

再引用一次麥克喬丹同學的話:“You miss 100% of the shots you don't take(沒投的籃保證一個也進不了)?!?br>
新月照海: 兩位都是高人,從兩人的片子和對話來看,私人攝影師似乎精于“術”,而老LA似乎更精于“道”。對我來講這兩個都很重要,但有先后。最高境界應該達到“道”。一種情緒一種靈感一種思考的表達必須要借助專業(yè)的技術。就象作家,好的構思一定要通過流暢精彩的文字組織來表達。否則就會很郁悶,燒水壺里煮餃子,肚子里有,可倒不出來呀。

所以雖然深中老la的“毒”,可一定要忍住。先向“私人”、聽藍DX學習技術,扎實了,再向老la找感覺,才可能信手拈來,舉重若輕。技術還不行就學大師玩“寫意”,那結果就不用說了。
達芬奇要是不畫夠雞蛋,你以為蒙娜麗莎能笑得那么迷人嗎。所以誰再說只要有想法就能照出老la那樣的片子,千萬別信!

柴蟲: 早些時候看到這個貼了,一直以為太長沒有讀完。今日通讀了一遍,認為老拉關于攝影的思考顯示了他是一位不凡的戰(zhàn)士,一直在用腦袋攝影和思考。

我最近覺得自己拍人像沒有什么進步,也興趣大減,老拉整理出來的一大片的見解,于我心底有種癢癢的感覺,在我面前推開了關于人像攝影的思索的一扇窗,仿佛朦朧中看到遠處很多以前不可見的風光。

最近一直覺得拍MM,總避免不了那幾個動作,用那幾個鏡頭,一直都是擺的比較硬,怎么怎么地。再也難以玩出什么新的花樣來??催^老拉的片,覺得美應該在瞬間,在生活里頭。雖然這些也是模仿,但是當“擺”與“抓”能夠被我們用鏡頭熟練地結合到一起時,相信拍人像會變化出許多新的東西來。

波斯玫瑰: 忙完手頭的事情,在無忌上閑逛,一個意外,發(fā)現(xiàn)這個貼子,看完全文,感覺很好。

洛城大哥這個貼子里說的事情,很有內涵,也很復雜,從興趣和工作的關系到MM的生活方式決定MT的素質??偟母杏X還是不同物質水平與文化差異導致的思想撞擊。

剛剛去過新加坡,感覺土生土長的上海一下子仿佛落后了好多好多年,不是因為高樓的多少,而是每一樹,每一草,每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真得很不一樣。就像洛城大哥這個貼子里表達的,很多東西的不同都會導致文化的差異,也許,攝影就應該是此時此刻記錄下真實的前,后,左,右。

(以下討論來自“北美華人網” http://www.huaren.us

desktop: 今天看了你的大作,我也來多嘴兩句。

1。首先,你拍的照片真的很漂亮。我不懂攝影,但是喜歡看別人的攝影作品。你的作品是我看過的當中少有的讓人印象深刻的(當然你可以說我看得太少,這個是事實)。 關于攝影技巧我是一無所知,不能評論;我喜歡你的作品,只有一個原因:整體非常和諧,算是我看過的照片里面,為數(shù)不多的有“神采”的作品。

我的個人看法:“神采”,或者說“意境”,是所有藝術形式追求的目標,無論是攝影,電影,音樂,繪畫,舞蹈,還是文學作品。對于文藝作品,“渾然一體”是我愿意給的最好的評論。

2。既然說到“神采”和“意境”,我又想厚著臉皮再多說兩句。你的作品,給我的感覺,簡單得說,非常“小資”——讓我想起法國電影。后來看你對mt選擇的看法,也算印證了我的感覺。這個感覺對于你發(fā)在這里的照片并不明顯,但是你在“色影無忌”上面的照片,給我非常強烈的這樣的印象。那種淡淡的哀愁,朦朦朧朧、曖昧不清和猶猶豫豫,非常非?!靶≠Y”啊。這也是為什么你最終偏愛這些類型MT的原因吧。

要進一步說明我怎么看這個“小資”,就是:美則美矣,但有些高高在上,缺少些人情味。就我個人的喜好來說,我喜歡一些更熱烈、更有生活氣息的作品——當然,這個完全是個人愛好。這里我貼一個我特別喜歡的攝影師的作品集:

http://www4.pbase.com/angeleyes_zyl

我特別喜歡她的這幾張:

http://www.pbase.com/angeleyes_zyl/image/38397007
http://www.pbase.com/angeleyes_zyl/image/34748680
http://www.pbase.com/angeleyes_zyl/image/38040349
http://www.pbase.com/angeleyes_zyl/image/40892208

在精美的畫面之外,還有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以及趣味,讓我感動。特別是這整個china-on-the-move集子:

http://www.pbase.com/angeleyes_zyl/china_on_the_move

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看得我心理暖暖的,讓我著迷。普通人有平凡動人的美,不光是小資MM才能做MT。

la.confidential: 我對“小資”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種獨立和自由的精神。不從眾,不媚俗,不滿足于一知半解和“主流意見”,有時可能免不了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不過,我覺得我的照片其實都是很自然,很純樸的,至少沒有刻意地去“高高在上”,只是不大喜歡湊熱鬧而已。

棉花糖球: 很迷惑,但還是說說自己對人像攝影的見解吧,有些悲觀。

開始照的時候,主要是技術層面的提高,我覺得這基本是前面看到老拉他們討論的問題,包括怎么捕捉一個瞬間,怎么調整光影,包括模特的眼神,表情等等。我想說的是當這個過程已經結束,攝影師已經有了足夠的技術技巧拍攝各種各樣的人,下一步呢?

大部分人像攝影,除了新聞攝影之外,幾乎80%以上都是拍漂亮的模特。可是這個世界上那么多明星,那些高端平面寫真大眾還有興趣去看看,平凡人呢?出來的照片再漂亮,除了模特或者攝影師本人自己特別欣賞之外,旁的人看一眼就過了,who really cares呀!即使模特本人,如果不是用這些照片作為portfolio,也就是私人欣賞,有幾個那么自戀把自己掛家里客廳?就算掛了,如果漂亮的不象本人,有意義么?除了提醒時光流逝和暗示主人的自戀情緒之外,似乎也沒有什么建設性作用。說來說去,這些“影樓”式東西唯一的目的與意義就是提醒模特自己曾經還有過這樣的美麗瞬間,對他人毫無意義可言,也沒必要看。

那什么樣的人像攝影才有意義,才值得展示給大眾?或者說,什么樣的照片才能作個展覽?

想來想去,只有兩種:一個是新聞人像,一個是純藝術類,展示一種強烈的情感或者矛盾沖突。
新聞人像,基本走向就是新聞攝影了,重在being in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moment;藝術類,最重要的是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與視角,這個不是單單修煉攝影技巧就能修煉來的,所以大部分著名的攝影家都有除攝影之外的其他藝術practice,可能是雕塑,可能是繪畫等等。

這樣想,人像攝影就是對提高攝影技術比較有意義,同時滿足模特們“對美麗的追求與享受”。達到一定高度之后再向上,難,幾乎可以說就根攝影無關了——說到底,攝影本身就是個熟能生巧的技術活,鏡頭后面的眼睛與頭腦才是真正的主宰。沒有整體藝術修養(yǎng)的提高,不跳過攝影技巧本身從更高的角度看這條路的發(fā)展方向,最后也就僅僅“照清楚”而已。

所以我對人像攝影還是比較悲觀的。它是攝影的起點,它幫助攝影師練技術練眼睛,但似乎也就僅此而已。最后一定是要離開這條路的,真要鍛煉的還是眼睛后面攝影師的思維與頭腦。

la.confidential: 90%同意。我近來已經比較少拍人像了,拍的基本都是裸體的,大概裸體人像比較容易“展示強烈的情感或者矛盾沖突”吧。

不過我并不那么“悲觀”。拿寫作做比方好了。新奧爾良大水期間大概有十幾萬人逃離家園,每個人都有一個故事,都寫出來,who cares?

Or do they?

Some stories are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e other. 這不在故事本身,而更多地在于寫作者從中表現(xiàn)出的“強烈的情感或者矛盾沖突”,是某種具有共性的,能在讀者心里喚起共鳴的東西。人像攝影里同樣可以有這些東西。

我唯一略悲觀的是現(xiàn)在拍裸體為主,模特難找了。

(注:棉花糖球曾經發(fā)表過敘述自己在新奧爾良大水期間遭遇的長篇美文。)

棉花糖球: 恩,老拉說的有道理,故事與故事不同,人與人又不同。我就是覺得“影樓派”人像攝影令人有共鳴的東西比風景、新聞、微焦等其他少,而且層次提高比較困難,所以總在考慮學習攝影的時候“影樓人像”算不算彎路。

裸體跟人像又不同。裸體有肌肉的線條層次,還有肢體語言的暗示??傮w說來,不帶臉不是為了表現(xiàn)模特面容嬌美的裸體我都喜歡。

la.confidential: 糖球:有幾個概念我想先弄清楚。人體攝影表現(xiàn)的是抽象的攝影和審美要素,只不過是以人為載體。而人像攝影表現(xiàn)的是具體的,有個性的人,以及其所處的時空環(huán)境。這二者是有本質區(qū)別的。

在這樣的前提下,拍攝裸體模特并非一定是人體攝影。它也可以是普通的人像攝影,只不過模特是裸體的而已。我所想要拍攝的,主要是后一類。

我說清楚了嗎?

DoTaNN: aixiaoke mm(棉花糖球),看到你的悲觀,忍不住插嘴一下。
不知道你對“人像攝影”定義的范圍是什么,其實攝影史上最讓人難忘的照片,大部分都是“人的影像”,而且很多也不是漂亮的模特兒,連風光大師Ansel Adams都拍過不少人像。

可是各種人像圖片拍攝手法和目標可以有很大區(qū)別,Diane Arbus的人像,和Helmut Newton的人像,或者Steve Mccurry的人像,可以說它們都是藝術,除此之外簡直沒有什么共同點,對于攝影藝術,“人的影像”這個領域可以發(fā)揮的方向非常廣泛。新聞攝影跟藝術的界限也頗為模糊,比如舊金山時報的攝影師John Curley的作品,我就覺得可稱“藝術”,那Robert Capa呢?我還不太肯定~~

John Curley的照片兒:

http://www.flickr.com/photos/jay_que/sets/52646/

倒退一點點。。。其實咱們應該討論的是一種攝影師和模特兒有約定合作的portraiture攝影,其中約定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應該把模特兒拍得盡可能漂亮,對此約定我曾經有文評論,認為這是一種沒必要的限制,這個想法已經被大家批評過了。
這種照片不管好壞,起碼可以達到留存記憶的意義,拍的很滿意的話,跟他人分享或者掛在墻上也未嘗不可。如果目標僅此而已,的確可以說portraiture對模特的意義比對攝影師重要,所以拍這個的攝影師很多都要收費。

我不太了解影樓攝影的細節(jié),不過身邊多數(shù)的攝影愛好者朋友以及我尊敬的攝影師們還都是在往“藝術”的道路上努力,這個話題可以扯得很遠,改次當面再聊。

我的討論有點兒太發(fā)散了,歸根結底的說,相比“風光”,“街頭”等攝影類別,人像攝影算是攝影師最有主動權,也最易于藝術創(chuàng)作的活動,還可以寄以一點點希望罷。


正好這周末剛買了兩本Arnold Newman和Irving Penn的小冊子,兩位都是把人像攝影發(fā)揮到極致的大師,其中Irving Penn的肥胖女子裸體系列還在SFMOMA展出過,不知道被拍的女子看到照片里自己皺褶深深并且下垂的肚皮,會是欣賞還是不滿?

caffeine: “可能是我自己的愛好的原因,我覺得你很多照片的感覺很好,技術也沒什么說的,可是在服飾上面功虧一簣。衣服可以簡單,但是一定要合身,材質要好(這個很重要),如果做鞋子的特寫的話,如果不是為了只是秀腳,寫字對作品本身氛圍的烘托還是很重要的。”

la.confidential: 引用一下對話最開始的一段:

私人攝影師:”對光線的利用還是不錯的,但如果用燈的話還可以加分,攝影的技術核心在于控制光線,先要學會利用,然后是控制,最后是隨心所欲地控制,人工照明是不可缺的?!?br>
la.confidential:”完全同意您的觀點。不過對于業(yè)余愛好者來說,更大的挑戰(zhàn)似乎是任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和不完美的條件。。。技術上講“用燈的話還可以加分”,但現(xiàn)實中是如果非用燈才拍的話,就根本不會有這張片子?!?br>
希望若干年后,我的模特們偶而看到這些照片時會說:That was me. That was then. That was my life。盡可能完美地記錄生活里(永遠)不(可能)完美的一些瞬間,這些照片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其實,在影樓里更容易做到技術層面的完美。然而正如你前面所說,“可能人家真得很專業(yè),但是影樓味道是我最不喜歡的?!?/div>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