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姜文和母親的關(guān)系并不僵化,姜文單方面在節(jié)目中說“我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處不好與母親的關(guān)系,她老是一種不高興的樣子,無論做什么都無法讓她開心”。而母親的這些“不高興”更像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期盼。
1963年姜文在唐山的姥姥家出生,童年時期也是在姥姥家度過。
后來不知什么原因,姜文母親帶著他改嫁,在嫁給第二個男人后不久弟弟姜武出生,姜武之后還有一個妹妹姜歡(圈外人),弟弟妹妹的到來讓姜文感覺到做老大的苦惱,母親經(jīng)常會讓姜文幫忙洗衣服、做家務(wù),還要帶弟弟妹妹出去玩,做這些在姜文眼中很普通,因為他想幫母親分擔(dān)一些事情,所以他從不抱怨或反抗。
或許是家中長子的身份,母親對姜文寄予很大希望,并且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認(rèn)為只要教育好老大那么老二、老三就不會歪,所以姜文小時候經(jīng)常被母親“教訓(xùn)”。
有一次半夜十二點多了,姜文又被母親叫起來打,并問姜文錯了沒有,即使沒錯姜文都要說錯了,哪怕自己不知道錯哪了,相反弟弟姜武卻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
姜文的母親曾說過,姜文小時候很直愣,干什么全在明面上,而弟弟姜武小時候有點“蔫淘”,看上去老老實實的,有時候犯了錯,還不覺得是他,總以為他是好孩子。
姜文回憶小時候自己被母親打,弟弟站旁邊樂。
一次姜文出去玩的太久,回家被母親訓(xùn)斥“去哪了”姜文“玩去了”,啪一巴掌給扇那屋去了,一會兒姜武回來了,“去哪了”“媽,你看這是一樹叉對吧,我去把這個樹叉找來”“找樹叉干嘛”“燒火,咋家爐子點火的時候需要這個”這時候母親也不生氣反而笑著說“滾滾滾”,明知他是胡說八道,但也下不去手打他,所以姜武嘴甜小時候少挨打。
以為小時候不優(yōu)秀,故而考上中央戲劇學(xué)院的姜文,在高興之余也不忘向母親“邀功”,但母親只留下兩句“跟我說這個干嘛,你那一盆臟衣服還沒洗呢”,看著手里的通知書,再看看母親遠(yuǎn)去的背影,姜文有些難過,從小到大母親從未對自己夸獎半句,他認(rèn)為是自己不夠優(yōu)秀所以努力學(xué)習(xí),讓自己變得更好,讓自己成為母親的驕傲,但事實卻不像自己想象的那般美好。
直到成為大導(dǎo)演也賺錢了,還幫母親買了房,本想討母親歡心,但母親卻如往常一樣平淡如水,看不出一點高興勁。
隨著年齡的增長,姜文也成為父親,漸漸的理解了為人父母的不易與艱辛,多少間能理解母親這般“愛之深,責(zé)之切”的態(tài)度,尤其是母親去世前兩年,他拍電影間隙母親會給他塞紅包,看著鼓囊囊快被撐爆的紙皮,他突然明白母親的一輩子都為了他們幾個,不在溺愛下長起來的姜文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