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中,大家都在努力做一個,合群的人,盡量的受大家歡迎的人,卻忽略與自己如何相處。
周國平在《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中說到的:“獨處是一種能力,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他的人生才有質量和力度。”
愛倫·坡也認為,失去與自己獨處的能力,放棄個人的獨特性,麻木地陷入人群中,是一種巨大的不幸。
一個人蛻變與綻放,多半發(fā)生在獨處的時光里。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與自己獨處的時光,是很好的認識自己,明白自己的一個過程,不僅不孤單,而且還很有趣。
02
獨處,真的很好,不用徘徊在別人的想法里,也不用刻意去猜測別人的心思。
如果你不喜歡合群,就不要強求自己,去做個合群的人,獨處沒什么不好。
人生最高境界,是獨處,優(yōu)秀的人,都喜歡獨處,越會獨處,越是優(yōu)秀的人。
優(yōu)秀的人,總是孤獨的,正是因為他們獨來獨去,不合群的性格,才更顯得他們與眾不同,脫穎而出,活的更是優(yōu)秀。
03
積極的獨處大有好處。
首先是自我認識、花時間在興趣愛好上和更有空閑陪伴別人。對呀,獨處的好處真的很多!
獨處有助于認識自我,你可以利用這段屬于自己的時間,好好審視自己的自己生活。
可以反問自己:最近工作開心嗎?對未來的期待是什么?為了更好的生活,有什么是可以改變的。
有了這段時間,我們會對自己更有認同感,對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想法,可以更好的面對生活。
獨處的時候還可以做做自己喜歡的事,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緒也能得到緩解。
獨處和社交并不矛盾。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人之所以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nèi)在的整合。
所謂整合,就是把新的經(jīng)驗,放到內(nèi)在記憶中的某個恰當位置上。
有了這個時間,我們才能更好地消化外來的信息,得到成長,以一個更新更好的姿態(tài)面對生活。
哲學家阿倫特也提醒我們,如果我們失去了獨處的能力,無法單獨和自己相處,那么我們就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在和他人相處之前,我們必須先學會同自己相處。
04
喜愛獨處并不是因為沒有朋友,而是你愿意花更多時間與自己相處。
熱愛獨處的人對友誼的要求會高一些,對合群的需求也會比大多數(shù)人少一些。
如果你是這樣的人,你身上很可能有這些發(fā)光的特質:
珍惜時間;自我意識超強;頭腦清醒;心胸開闊;
邊界清晰;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缺點;移情能力強;直覺導向;
從不依賴他人;充滿善意與同情心;無所畏懼;自愛。
獨處,真的很好,在獨處中做回自己,回歸生命的本真。
試著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吧。
-END-
**關注樂閱(ID:lereader)公眾號,領取免費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