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
《論語》說,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
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戰(zhàn)國策》說,人有德于吾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唐雎說,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孫權(quán)對呂蒙說,卿今當(dāng)涂掌事,不可不學(xué)。
葛洪說,小善雖無大益,而不可不為;細(xì)惡雖無近禍,而不可不去。
《錢氏家訓(xùn)》說,持躬不可不謹(jǐn)嚴(yán),臨財不可不廉介。處事不可不決斷,存心不可不寬厚。
蘇東坡說,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dāng)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
朱熹說,詩書不可不讀,禮儀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僮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
《近思錄》說,所見所期,不可不遠(yuǎn)且大。然行之亦須量力有漸。志大心勞,力小任重,恐終敗事。
《宋史.儒林列傳》說,任天下之大,立心不可不公;守天下之重,持心不可不敬。
《景行錄》說,心可逸,形不可不勞;道可樂,身不可不憂。
《菜根譚》說,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欲不入。
《菜根譚》說,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憂,亦不可不耽風(fēng)月之趣。
《菜根譚》說,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
《朱柏廬治家格言》說,祖宗雖遠(yuǎn),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讀。
曾國藩說,獨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義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慮也。
《圍爐夜話》說,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則同流合污,無足有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則舍近圖遠(yuǎn),難期有成矣。
鄒容說,我國欲獨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與世界列強并雄,不可不革命。
梁啟超說,凡作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當(dāng)世之務(wù)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秉志說,為學(xué)不可不勤,立志不可不堅;學(xué)勤則所得故,志堅則行不移。
安徒生說,任何高處,未有人間所不能達(dá)者。然而欲達(dá)目的,則不可不以決心和自信為之。
日行一善事小理大,不可不察;察而持之,方為大道。
酒,不可不醉,不可太醉。飯,不可不飽,不可太飽。人,不可不防,不可太防。己,不可不圓,不可太圓。事,不可不察,不可太察。節(jié),不可不傲,不可太傲。規(guī),不可不從,不可太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