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來收到了兩本《小王子》,加上我本來的那本,我看著親親密密靠在書柜里的三種譯本,有點哭笑不得。
我錯了,這都源于我激動到眾所周知地去看了電影版的《小王子》。
1942年,一個飛行員寫了一部給大人看的童話,擁有了僅次于《圣經(jīng)》的閱讀量,然后,全世界的大人們都在這本書里找到了些什么。2015年,法國導(dǎo)演馬克·奧斯本將其改編拍成了3D動畫奇幻電影,10月16日中國上映。時隔70余年,《小王子》還是在各個國家掀起了一股熱潮。
等到網(wǎng)絡(luò)上的影評鋪天蓋地各執(zhí)立場的時候,我所想起的,卻是昏暗的影院里,每次切到小王子的鏡頭,都會有熱烈的童音回應(yīng),牙牙學(xué)語的孩子們都在叫一個名字:小王子。他們還只是單純的喜歡著小王子,與任何無關(guān)。
我們來看看這個電影劇本,改編后的情節(jié)殘酷的一點不像童話:小女孩被媽媽定好了人生規(guī)劃,她整個暑假的每一分鐘都已經(jīng)有了安排,在一絲不茍的遵循了幾天后,她見到了隔壁老的快死的那個飛行員,僅僅一墻之隔,就遇見了整個天堂。
寬闊的院子里有柔軟翠目的青草、鮮花和樹木,充足的陽光和微風,蝴蝶、昆蟲還有小鳥,仿佛裝進了一片森林!還有滿屋子的收藏古董,看得到所有星星的望遠鏡,永遠都在維修中的飛機,當然,還有故事里神奇的小王子。
小女孩會繼續(xù)坐在屋子里看幾尺厚的書嗎?怎么可能。老飛行員講的故事只是前奏,電影并不是為了闡述小王子的旅行和明白愛的歷程,而是為了拆穿童話看到現(xiàn)實,你可以把它看做續(xù)集。如果小王子會長大,會變成什么樣?如果他沒有順利回到B-612行星,那么他當然會變成現(xiàn)在的我們!他要經(jīng)歷任性、自我、占有、失去、愛、悔恨和遺忘,然后麻木,變成他從沒想過的那種人。
長大后的王子先生變成了商人城市里微不足道的一個清潔工人,他忘記了小時候,忘記了飛行員,也忘記了自己的B-612小行星。如同我們忘記了小時候因為晚霞雨露都會有情緒的自己,你或許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畫過一頂帽子說那是吃了大象的蟒蛇;描述想要的房子會說有花有草有白鴿,而不是形容成十萬法郎;和你的玫瑰花生氣吵架不想和她玩,和一只狐貍建立馴養(yǎng)友愛的關(guān)系,心情不好會去看日落……然而如今你都忘記了,你成為了衣冠楚楚行程匆忙而內(nèi)心麻木的大人。所以小王子也變成了這樣的人,他甚至是個loser,丟掉了幾百份工作,怎么都做不好清潔!因為即使他忘記了,他依舊擁有小王子的品質(zhì),向往自由,心懷希望,天真良善,所以他不是一個合格的大人。
你為什么因為這樣的王子先生而不高興?因為他長大了他不再天真他忘記了過去?可這只是小女孩內(nèi)心里的小王子,因為飛行員拒絕帶她離開“人生大計”的陰影,拒絕帶她去找小王子,她覺得遭受了欺騙,所以她要遺忘,撕碎了故事書,用吸塵器吸走了房間里的所有熒光星星,她不相信童話!她把自己的小王子流放到了水晶球里那樣的灰暗城市里,她覺得沒有達到媽媽定的人生目標以后就會是王子先生這樣狼狽而失敗的大人!
可她依舊心懷希望,依舊善良,想要給病房里的老人帶去關(guān)于小王子的消息,所以她打碎了關(guān)著星星們的玻璃缸,離開了商人建立的冷漠城市,她帶著王子先生找到了他的星球,即使猴面包樹已經(jīng)占據(jù)了整顆星球;即使因為沒有人料理而使其灰塵滿布;即使,玫瑰花早已風干在玻璃罩中。
小女孩已經(jīng)長大,她明白了愛,也明白了失去,還有牽絆。王子先生重新變成了小王子,他失去了一切,又得到了另外的東西。如同書中小王子的嘆息:那時我還太年輕,還不懂得怎么去愛她。回家的路那么遠,我的身體太重了,讓我歇一歇……他放開了玫瑰,等到一朝醒悟,然而路途太遠,再也回不去了。人生有太多意外,機會,卻只有一次。但他在旅程中認識了飛行員,馴養(yǎng)了狐貍,看見了玫瑰花園,他明白了什么是獨一無二,只有建立了牽絆,才會成為彼此的與眾不同。
天上那么多星星,每顆星星上都有一個人一個故事,但,那和我們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們也只在乎B-612行星不是嗎,就因為小王子來過地球,所以我們有了聯(lián)系。就好比十八歲那年我背井離鄉(xiāng)去三亞念書,從此我父母開始關(guān)注三亞的天氣變化和新聞報道,三亞和他們并沒有關(guān)系,之所以關(guān)注,無非是因為我。
顯然,每一次改編都會遇到責難,觀眾們所以無法接受長大后的王子先生,也無法接受小王子的出鏡率太低,還要問為什么玫瑰花被寫死了?片中除了小王子所有人都沒有名字,這并不是小王子的傳記,這是真正大人的童話,從現(xiàn)實里生出的美好,給人突破桎梏的勇氣,小女孩可以是所有人,小王子影響她,逐漸架構(gòu)了她的價值觀,如同我們也一樣曾經(jīng)從小王子身上得到什么。換一個角度想,別為小王子喊冤,這不是童話,這只是一份吶喊,讓我們記得小王子,成長不是遺忘,而是不忘本心;成長不是向現(xiàn)實妥協(xié),而是心懷希望去探索。
我接受這種改編,我在學(xué)生時代看這本書,那時有對成人世界的不理解,也有對總角之齡的遺忘,和小王子一樣,有自己的觀點邏輯,覺得大人某些行為很荒唐,也陷入愛和忍讓的折磨,任性的吵個架就離家出走。而我看電影的時候,已經(jīng)長成了王子先生這樣的大人,穿梭灰暗的棟棟高樓,格子間與鍵盤隨行,努力工作讓人們認可,內(nèi)心卻還像小女孩一樣,藏著無數(shù)的星星,還在找尋可以讓我一天看44次日落的小行星,想要去馴養(yǎng)一只狐貍,愛一朵驕傲的玫瑰,和,遇見我的小王子。
其實若不去考量改編是否恰當,會發(fā)現(xiàn)影片做得很精美,小女孩的現(xiàn)實世界是灰暗冷肅的色調(diào),而小王子視角用的是暖黃色系的定格動畫,有一種別樣的質(zhì)感和美感,小王子的絲巾和狐貍的尾巴飄動時讓人十分向往,一幀一幀拍的定格動畫足以表現(xiàn)對小王子的誠意。
我想起影院里孩子們的歡笑和呼喊,覺得只要孩子們看得開心,它就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作為童話的價值。至于其他的,那不都是大人們自己附加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