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我們長期接融同一事物或從事同一工作,就會產(chǎn)生疲勞感。在夫妻生活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婚姻雙方的向心力越來越小,經(jīng)常有恍如隔世的感覺,有時誰都懶得和對方說話,甚至發(fā)展成為勢不兩立的"仇侶",最后不得不分道揚鑣。這就是“愛情厭倦”心理。它是幸福家庭的腐蝕劑,常于不知不覺中悄然發(fā)生。
婚戀心理專家指出:孤獨感、生活單調(diào)、缺乏情感交流和吸引的消失,以及對婚姻期望值太高是產(chǎn)生“愛情厭倦”心理的四個主要因素。
一、孤獨感
它常是產(chǎn)生這種心理的主要原因。隨著社會競爭的激烈和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太多人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工作和學習上,致使婚后夫妻之間缺乏感情上的交流,特別是長時間不能與對方共享生活中的樂趣或感受,甚至無暇顧及對方的情感世界,于是逐漸產(chǎn)生了疏離,陌生感和孤獨感。由孤獨感而轉(zhuǎn)成對婚姻的失望及至憤怒,原先的情感也就隨之消失殆盡了?! ?/p>
二、生活單調(diào)
長期單調(diào)貧乏的生活是促成“愛情厭倦”心理的第二重要原因?;楹蠓蚱蕹ο嗵帲椒捕鴮嶋H的生活淹沒了幻想中的激情。如果家庭生活按部就班地進行,夫妻間也以程式化的態(tài)度對待工作和生活,那么很快這個家庭就失去了原有的生機,成為一潭死水,日久便會腐敗、變質(zhì),自然而然地使當初建立起來的感情基礎(chǔ)煙消云散,厭倦感油然而生。
三、缺乏情感交流和吸引力的消失
夫妻間長期缺乏感情交流是滋長“愛情厭倦”心理的第三個因素。事實上,夫妻間的和諧關(guān)系是靠思想信息的交流而形成并維護的。它包括互相的尊重與欣賞,夫婦若缺乏情感交流,其隔閡便會浸滲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使雙方漸漸疏遠,由相互看不慣直到相互厭倦,“愛情厭倦”心理就由此產(chǎn)生了。
至于吸引力,這是夫婦雙方保持相互愛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不少做妻子的卻認為,自己同丈夫一起生活多年,互相熟悉,就無需保持端莊的儀態(tài),因而失去了女性特有的魅力,使丈夫逐漸產(chǎn)生厭倦的心理。還有一些婦女則認為,只要自己有功于丈夫和家庭,丈夫就不會(至少從道義上講是不敢)嫌棄自己,因而不注意自身的修養(yǎng)和提高,使夫妻間拉大差距,造成情感的不和諧。此時,“愛情厭倦”心理也就在所難免了。
四、過高的婚姻期望值
婚前對婚后生活的期望值太高,也是引起"愛情厭倦綜合征"的一個重要原因。許多年輕人戀愛時對現(xiàn)代小家庭充滿幻想,而婚后一旦無法實現(xiàn),便會引起情緒低落,以至心理失衡,繼而對生活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吸引力,誰看誰都不順眼,從而產(chǎn)生厭倦情緒。
合理地調(diào)節(jié)夫妻間的情感,保持婚姻生活的新鮮與活力,可避免愛情厭倦心理的發(fā)生。
首先,通過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來配合家庭的溫馨情調(diào)。不斷共同豐富家庭的生活內(nèi)涵,記得生日、結(jié)婚紀念日等等有紀念的節(jié)日。這樣,雙方就會燃起對愛情、對生活的新的追求。第二,經(jīng)常地肯定,贊美對方。相互鼓勵、相互支持,不斷加強感情,避免因缺乏日常和心靈交流而產(chǎn)生誤會與孤獨感。第三,要共同正視婚后遇到的工作和家庭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切莫相互埋怨,要主動承擔責任,以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和穩(wěn)定性,且不斷鞏固,使家庭和諧、感情穩(wěn)定。
別林斯基說:“愛情是兩個相似的天性在無限感覺中和諧的交融。”夫妻既是一個共同生活的整體,又是兩個獨立的人。它不會因一方的提高而“帶高”另一方,只有雙方共同提高,才是婚姻穩(wěn)固和諧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