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虎鯊 又名戟齒砂鮫或戟齒錐齒鯊,是一種生活在海岸海域的大型鯊魚。雖然外表兇猛,但它們往往很溫順,除非受到挑釁,否則它并不帶有攻擊性。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目: 鼠鯊目 Lamniformes
科: 錐齒鯊科 Odontaspididae
屬: 錐齒鯊屬 Carcharias
種: 沙虎鯊 C. taurus
沙虎鯊一般長3-3.4米,重量95-110公斤,最重記錄159公斤。
沙虎鯊的身體敦實,身體呈紡錘形,有黃銹色斑點或條紋。背部一般都呈灰色,腹部呈白色。
于2007年8月,在澳洲的西南巖地就發(fā)現(xiàn)了一頭白化的沙虎鯊。
有兩條大的背鰭,尾巴很長,但沒有尾巴龍骨。
頭扁平,圓錐形的牙齒尖銳并突出嘴外。
沙虎鯊一般都會在海岸區(qū)域,較接近海床的地方,水深60至190米處群居,更深的地方亦有發(fā)現(xiàn)它們的蹤跡。
它們在白日會躲在洞穴中,于夜間出外獵食。日間它們表現(xiàn)得很懶洋洋,而夜間則很活躍。
沙虎鯊是唯一一種鯊魚會吞下及儲存空氣在胃部,以控制其浮潛。
食物主要有硬骨魚、其他鯊魚及魚、魷魚、蟹及龍蝦。進食通常將它的獵物整個吞下,如果獵物太大,可能會導(dǎo)致健康問題,例如食道心臟和肝臟的損害。
沙虎鯊雖然外表兇猛,但它們與人類相處往往很溫順,除非受到挑釁,否則它并不帶有攻擊性。
沙虎鯊是卵胎生的,即母親會懷有從卵中孵化的幼鯊。雌性有兩個子宮,在子宮中的幼鯊會互相捕食,所以每次約6至9個月的妊娠期都只會有2至4頭幼鯊出生,出生后的幼鯊已有優(yōu)越的獵食本能。
這個過程稱為子宮內(nèi)同類相食,使它們在接近滅絕的情況下仍很難大幅增加數(shù)目。故此有科學(xué)家計劃替沙虎鯊進行人工受孕及孵化幼鯊,以增加它們的數(shù)目。另一項計劃則是從子宮中取出幼鯊的胚胎,以避免同類相食,并進行人工妊娠。
沙虎鯊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海域。
沙虎鯊的數(shù)量在近幾十年急速的減少,尤其在1960及1970年代。經(jīng)過達20年的保育后,其數(shù)目仍然在減少,在東澳洲就只余400至500頭沙虎鯊。
不過有些科學(xué)家就認為計算沙虎鯊數(shù)量的方法有所限制,有指自1984年起,沙虎鯊的數(shù)目已經(jīng)回升至1000、2000或6000頭不等。
每年有超過一百萬頭鯊魚被殺,包括因海上撈網(wǎng)、副漁獲、復(fù)仇、防鯊網(wǎng)、商業(yè)及消閑活動、浮潛打魚等而被殺。但有指由于沙虎鯊是受保護的物種,浮潛打魚等應(yīng)該對其沒有影響。主要原因是副漁獲及商業(yè)活動。加上沙虎鯊的遲熟及低生殖率,使問題更為惡化。
防鯊網(wǎng)不幸的亦造成過百頭沙虎鯊的死亡。
另一種危害是來自沙虎鯊的鰭,在被捕獲后,它們往往被割去魚鰭作為魚翅,然后放回海里,任其自滅。這種方法在很多國家都是被禁止的。
感謝大家的支持
讓我們做得更好 走得更遠
感謝昨天掃碼贊賞的朋友,我們會繼續(xù)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