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蟻動物中能與美洲食蟻獸相提并論的當推非洲的土豚,這也是地球上最獨一無二的動物之一,外形雖似豬,習性卻特化如食蟻獸,且僅剩1目1科1屬1種。土豚主要生活于非洲草原中,無尖牙利齒,也無速度優(yōu)勢,棲息地分布于獅子、花豹、鬣狗這些兇猛的食肉獸,卻仍繁衍了千萬年,甚是獨特。
食蟻動物很多,如象鼩目(有的劃入食蟲目)象鼩科以捕食昆蟲為生,甲蟲、蜘蛛、蠕蟲、螞蟻、白蟻都是象鼩的食物,多達4屬16種,如東非象鼩屬3種象鼩被稱為巨象鼩,如黑象鼩、瀕臨滅絕的金臀象鼩,東非象鼩(見上圖),體長43-58厘米,背部有褐色和淡白色花紋。2008年發(fā)現(xiàn)的東非巨型象鼩因為身體外型保持了2300萬年都沒有發(fā)生變化,因而素有“活化石”。象鼩屬也稱長耳象鼩,多達10種,如赤象鼩(見上圖),外表像跳鼠或更格盧鼠,體型較小,鼻子較長,尾長似鼠尾,腳較長,毛柔軟,呈淺黃至淡黑色,多數(shù)種有灰色的眼環(huán),棲息于非洲的草原、森林和多巖石地區(qū),主要是吃昆蟲及其他細小的生物,常成對生活,共同保護領土。
靈長目猩猩科黑猩猩屬食性廣泛,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都吃螞蟻等昆蟲。黑猩猩(見上圖), 體長70-92.5厘米,站立時高1-1.7米,體重雄性56-70千克,雌性45-68千克,身體被毛較短,黑色,通常臀部有1白斑,面部灰褐色,手和腳灰色并覆以稀疏黑毛,能以半直立的方式行走,原產(chǎn)地在非洲西部及中部,主要以水果、樹葉、根莖、花、種子和樹皮為食,有些個體經(jīng)常吃昆蟲、鳥蛋或捕捉小羚羊、小狒狒、猴子。黑猩猩是現(xiàn)存與人類血緣最近的高級靈長類動物,智商較高,善于用簡單工具捕食白蟻,為瀕危物種。最奇特的是偶蹄目??器淞鐚俚?strong>藍麂羚(見上圖),肩高31厘米,雄性體重4.7千克,雌性體重5千克,毛色褐色略帶藍色,腹部白色,背駝,前肢較短,雄性頭上有2-0厘米的角,雌性有時無角,眼睛下方有微小裂縫,耳朵之間有小型冠狀物,分布于非洲中部和南非南部,棲息于森林和沿海灌木叢中,主要以水果、花和樹葉為食,有時也吃鳥蛋、昆蟲乃至小鳥、老鼠及腐肉,該物種還喜歡吃螞蟻,算是草食動物的另類。
土豚:打洞專家
類別:陸生哺乳動物 科目:管齒目土豚科
產(chǎn)地:非洲
瀕危:無
土豚(見上圖),別名蟻熊、非洲食蟻獸,為管齒目土豚科單一物種,也是該目現(xiàn)存唯一物種。管齒目是小目,雖然趾端無蹄而具發(fā)達的爪,卻和有蹄類有較近的親緣關系,可能起源于踝節(jié)類這樣的古有蹄類,但和非洲其它的有蹄類關系較遠。管齒目的牙齒自中央髓腔發(fā)出多數(shù)平型管狀延長部,咀嚼面上呈現(xiàn)多角型小管的集合體。管齒目是正在衰亡的一個類群,現(xiàn)存僅一種,化石類型也不多,均可歸入土豚科。
土豚外形似豬,故在非洲土語中得名“土豬”,身體粗壯,背部隆起,體長1-1.3米,尾長70厘米,體重40-65千克,是一種大型食蟻獸。土豚皮厚,紅褐色或白色,被有稀疏剛毛;頭部窄而長,吻部前突呈管狀;舌細長,富粘液,能延伸;耳長大而薄,類似驢耳;四肢粗強,趾端具強大而銳利的爪;尾呈圓柱形,尾肌很發(fā)達,基部粗,末端變細,前腳四個腳趾,后腳五個腳趾,腳趾扁平似鏟狀。
土豚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qū),棲息在丘陵和半草原地區(qū),但不出現(xiàn)在沼澤森林。棲息地海拔最高記錄為埃塞俄比亞海拔3200米。
土豚晝伏夜出,獨行,行動緩慢,爪強而有力,善掘洞,極善于挖土,掘進速度快,幾分鐘內就能遁入土中,是挖洞專家。土豚白天躲在洞穴中休息,黃昏至清晨時分覓食活動。因獨自生活在較深的洞穴中,似土撥鼠,故也稱為地豬。
土豚屬于雜食性動物,為大型食蟻獸,雖食物包括各種昆蟲、小型嚙齒類以及鳥卵,但最主要的食物是白蟻,靠吃螞蟻和白蟻為生。
土豚每年3-5月發(fā)情交配,一雄配多雌,雌獸的妊娠期約7-9個月,10-11月分娩,每胎僅產(chǎn)1仔,新生幼崽重2千克,小家伙6個月大時就能夠獨立生活了,2-3歲性成熟,壽命8-12年,最長記錄是24年。
土豚的主要天敵是非洲獅、花豹、非洲獵狗和蟒蛇,一些非洲土著部落也獵殺土豚。
土豚是一種稀少的奇特動物,其染色體高度保守,從基因角度講是一種活化石。特別是牙齒與眾不同,成體時上下頜僅可見2對前臼齒和3對臼齒,無門齒和犬齒。牙齒終生生長,齒的內部全為齒質。自中央髓腔發(fā)出多數(shù)平行的管狀延長部,所以在咀嚼面上,呈現(xiàn)為多角形小管的集合體。牙列由1對下部牙骨板和2對上部牙骨板組成。每個骨質骨板的咬碎表層由牙質的定域部組成,而牙質又是由一般們于牙骨板表面的牙質柱組成。這些牙質是用來對付厚殼的海生無脊椎動物。
土豚棲息于熱帶稀樹草原、森林環(huán)境中,環(huán)境適應能力很強;單獨生活,領地意識弱。雖該目是衰亡的一目,但是分布于非洲的土豚尚沒有受到威脅。
土豚性懦弱膽小,缺乏自衛(wèi)能力,全靠靈敏的聽覺察知外部敵情,盡早地隱匿或逃入洞內。洞穴是土豚賴以生存的地方,土豚挖洞穴,主洞深而廣,可深達13米,入口多個,較大足可進入一個人。土豚洞穴不定期更換,在非洲,土豚的窩是一道獨特的風景,有時彼此相連能綿延十幾甚至幾十公里,糟糕的是隨遇而安、行蹤不定的“房主”記性很差,常常忘記舊窩而另建新宅,所以土豚的家往往被其他動物借用,在里面能找到蜥蜴、蟒、眼鏡蛇、蜜獾、疣豬甚至獅子豹子這樣的大型動物,當?shù)赝林紶栆怖猛岭嗟母C躲避風雨。
打洞是土豚的看家本領,土豚打洞的速度超過10名使用鎬鋤的成年人,也是土豚逃避天敵的主要措施。粗壯的四肢和鋒銳的趾爪表明土豚是杰出的“挖地虎”,夜間以利爪抓破蟻丘,用長舌粘白蟻充食。非洲草原上的白蟻穴高有數(shù)米,硬似水泥,刀砍斧剁也僅能留下淺痕而已,但土豚對付白蟻丘則顯得游刃有余,抓破蟻丘后用細長的粘舌粘食四散奔逃的白蟻,土豚的飯量很大,一夜可以吃掉50000只白蟻。
土豚的經(jīng)濟價值不高,肉味粗澀難咽,甚至有的土著巫醫(yī)干脆用它的毛發(fā)來配制威力強大的毒藥,而且大多數(shù)人與這種晝伏夜出的動物緣慳一面,因此土豚沒有被偷獵分子看中,生活狀況還算樂觀,暫時沒有滅絕的危險。但棲息地的破壞以及過度放牧已經(jīng)威脅到了這一非洲特有物種的生存,野生土豚種群數(shù)量已下降,國際動物保護組織已經(jīng)有所關注。
欣賞象鼩目象鼩科東非象鼩屬的黑象鼩
欣賞象鼩目象鼩科東非象鼩屬的金臀象鼩
欣賞象鼩目象鼩科東非象鼩屬的東非象鼩
欣賞象鼩目象鼩科象鼩屬的赤象鼩
欣賞靈長目猩猩科黑猩猩屬的黑猩猩
欣賞靈長目猩猩科黑猩猩屬的倭黑猩猩
欣賞偶蹄目??器淞鐚俚乃{麂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