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介紹的是靈貓科 靈貓亞科 中的兩屬動物:大靈貓屬(或稱靈貓屬)與小靈貓屬,共5種。
大靈貓屬
Viverra
大靈貓
Viverra zibetha
大靈貓,又名五間貍、九節(jié)貍,主要分布于尼泊爾、中南半島、不丹、孟加拉、印度(東北部)以及中國南部的大部分地區(qū)。生活于熱帶和亞熱帶的林緣種類、主要棲息在熱帶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林緣灌叢以及草叢。
體長大約65-85厘米,尾長約40厘米。毛色為灰黃帶褐,背部有黑紋和斑點,頸部有黑白相間的波狀紋,尾部有黑白色環(huán)紋
大靈貓生性孤獨,夜行性,食物包括老鼠、青蛙、雀鳥、蝸牛、昆蟲、果實等。部分未能消化的食物會遺留在糞便之內(nèi)。
大斑靈貓
Viverra megaspila
大斑靈貓,主要分布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老撾、越南,在中國的廣西、云南有少量分布。生活在熱帶雨林、季雨林、林緣溝谷、山地稀樹灌叢和河谷兩岸草灌叢。在稀樹灌叢林、林緣溝邊及村寨附近較為常見。
體長大約76厘米,尾長33-39厘米,重量6.6-8.4千克。大斑靈貓的致危因素主要是獵捕,在中國和越南的市場,它們被當(dāng)做野味供不應(yīng)求。棲息地退化和人口的擴(kuò)張,也是導(dǎo)致大斑靈貓種群數(shù)量減小的原因。
馬拉巴靈貓
Viverra civettina
馬拉巴靈貓,也稱馬拉巴爾靈貓,分布于印度南部,自20世紀(jì)后就開始變得稀少,到了1990年,它們只生活在馬拉巴爾南部的一些地區(qū)。
棲息在馬拉巴爾海岸的潮濕森林帶,如林地及山腳。過度的伐林減少了它們棲息地。腰果的種植給予它們一個避難的地方,不過它們?nèi)匀幻媾R大幅清除的威脅。它們只能在有限的地方生活,有時被看為侵襲家畜的動物,因而被獵殺及捕捉。
馬拉巴靈貓體長大約76厘米,尾長33厘米,重量6.6千克。它們毛呈灰色,有明顯的黑色斑點,背上有直立的黑毛。
馬拉巴靈貓是夜間活動,獨居及富攻擊性的。它們會在地上覓食,吃細(xì)小的哺乳動物、爬行類、兩棲類、魚類、鳥蛋及一些植物。
馬來靈貓
Viverra tangalunga
馬來靈貓,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菲律賓和新加坡。棲息地多樣,包括森林、灌木林、耕地和村莊的郊區(qū)。
馬來靈貓為獨居,雜食性動物,它們以水果、無脊椎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為食。
在一些地區(qū)森林砍伐嚴(yán)重威脅到馬來靈貓的生存。當(dāng)?shù)厝藭ⅠR來靈貓作為食物而狩獵,這也是它們數(shù)量減少的重要因素。
小靈貓屬
Viverricula
小靈貓
Viverricula indica
小靈貓,又名香貍、七間貍、麝香貓。主要分布在中國南部、越南、泰國、老撾、柬埔寨等地。曾有記錄于尼泊爾、不丹、孟加拉、馬來半島、爪哇以及巴厘島,但近年未有再作搜索以取得最近的記錄。多棲息在低海拔的闊葉林、針闊葉混合林、竹林。
小靈貓體長約48-58厘米,尾長33-41厘米。全身灰黃或淺棕色,背部有棕褐色條紋,體側(cè)有黑褐色斑點,頸部有黑褐色橫行斑紋,尾部有黑棕相間的環(huán)紋。
多在晚上或清晨活動,白天則躲在樹洞或石洞中休息。雜食性,以鼠、昆蟲、蛙、鳥類為主食,偶爾也會吃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