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條,釣友們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一種小雜魚。各種水域它無處不在,以鬧鉤而著稱,因此被許多釣友唾棄,而反觀現(xiàn)在的我,卻對它情有獨鐘,其心路歷程且聽我一一道來。
記得很小的時候,看到大人們釣魚,就會跟在后面,那會兒什么都不懂,只覺得好玩。而他們所釣的魚就是白條。那個時候釣具也很簡單,一根竹竿,一根五彩線、一把不知道幾號的魚鉤,魚餌是什么呢?榆樹上面的一種蟲子,一片,密密麻麻的,然后找個火柴盒放到里面,釣的時候拿一條穿在鉤上就可以了。就這樣,釣魚這項運動在我童年的時候就埋下了種子。
后來大了點,也開始學(xué)著大人們釣魚了,那時候的裝備,哎!一根竹子(我們這里叫蘆柴,并不是現(xiàn)在所說竹子,也屬竹子科),一根棉線,大頭針用老虎鉗做成的鉤(現(xiàn)在想想還是無倒刺的),我們就拿著這樣的裝備開始了釣魚生涯。學(xué)著大人們的模樣也斬獲了釣魚生涯的第一種魚————白條!
隨著年齡的增長,裝備也有所升級,也擁有了人生的第一根真正意義上的釣竿———三節(jié)竿,魚線也升級成為五彩線,浮漂也從大蒜中間的桿升級成鵝毛浮子,為了得到鵝毛浮子,我追著鵝硬是生生拔了幾根毛,為此,還要為那不在世的鵝說聲抱歉,感謝你為我釣魚之路做的犧牲。
后來年齡大了上了中學(xué)了,自然釣法也不一樣了,白條已遠遠滿足不了了,這時另兩種魚走進了我的釣魚世界,那就是鯽魚和鯉魚,此時白條已成為最討厭的魚之一,它的存在讓我的鉤到不了底,鉤不到底又怎能釣上鯽魚鯉魚,所以只要釣上白條,那對不起,直接把你在岸邊曬成干子,然后再扔到水里,以儆效尤!可事實什么用都沒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真是氣的你暈頭轉(zhuǎn)向!
后來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走在和白條斗智斗勇的道路上,直到這幾年,釣魚的地方少了,鯽魚鯉魚也少了,慢慢地我的對象魚在釣不到鯽魚和鯉魚的情況下,又變成了白條,忽然覺得又找回了童年的樂趣,只是我們的裝備更高級了,對付白條的方法更多了,可白條還是一如既往,傻乎乎的追著餌料。
說到釣白條,看的最爽的莫過于漂相,把沒釣到大魚的氣全撒到白條身上,權(quán)當是自我安慰吧!
最后說句題外話,隨著工業(yè)污染,野外環(huán)境越來越差,釣魚這項健康的運動以后也會變得越來越奢侈,可供大家野釣的環(huán)境不多了,不要讓我們到最后連白條都沒得釣了。所以,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