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再出世
19世紀末,在遼寧省新金縣普蘭店(今大連市普蘭店區(qū))東郊鞍子河水庫附近,先后出土了一種硬如卵石、殼已炭化(也叫煤化)的古蓮子。此后的100多年里,當?shù)剞r(nóng)民常常能在地里拾到古蓮子。由于這些古蓮子是在普蘭店附近發(fā)現(xiàn)的,于是就被稱為“普蘭店古蓮”。
這些沉睡多年的古蓮子還能發(fā)芽、開花嗎?人們一直在尋找答案。早在1907年,當?shù)氐墓派徸泳捅蝗藥У搅巳毡?;同年,由東京植物園京都皇家學院教授十里葉做了生物實驗,但沒有成功。
之后,日本學者、古植物學家大賀一郎于1923年在普蘭店一帶的泥炭層中采集到了古蓮子;當年,就有一些古蓮子在他的實驗室發(fā)芽,并被轉(zhuǎn)種到大連北方公園的一個池塘里,且長勢良好。遺憾的是,在戰(zhàn)火與硝煙中,這些復活的古蓮不久后便又銷聲匿跡。
1952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的研究人員在普蘭店收集到了500粒古蓮子。經(jīng)碳-14同位素測定,這批古蓮子在泥炭層中已埋藏千年。
在地下靜靜沉睡了1000多年的普蘭店古蓮子,還能不能發(fā)芽?
老一輩園藝家應用園藝技術措施,通過精細培育,使它們獲得了新生。
1953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研究室的徐仁教授等開始培植古蓮子。他們將古蓮子浸泡了20個月之久,卻沒能發(fā)芽。后來,他們想出了一個絕招,在古蓮子的外殼鉆一個小洞,或者將古蓮子的兩頭用銼刀磨短1、2毫米,再浸泡在25~30℃的清水里進行培養(yǎng),然后栽入花盆中。
奇跡出現(xiàn)了,這些古蓮子竟然都抽出了嫩綠的新芽并長出了幼小的荷葉,其中5株幼荷被從花盆中轉(zhuǎn)移到池塘里。1個多月后,它們綻蕾開花,二白、二粉紅、一紫紅,花瓣與現(xiàn)代的蓮荷幾無區(qū)別,且花瓣凋謝后都結(jié)出了含有蓮子的蓮蓬。這些“復活”的古蓮被命名為“中國古代蓮”。
穿越千年的蓮子居然真能發(fā)芽開花,讓人們看到了1000多年前的荷花的模樣。這則新聞一經(jīng)公布即引起了全社會的轟動,被譽為植物史上的奇跡。
1959年,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今武漢植物園)得到5枚“中國古代蓮”的蓮子,科研人員將其成功繁育出苗,并擴繁形成荷塘景觀。
1963年,大賀一郎將中國古蓮的后代——“大賀蓮”的100粒種子贈給正在日本進行訪問的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郭沫若回國后,將這些種子分別轉(zhuǎn)寄給國內(nèi)的10個植物園(所)種植。
1964年,“大賀蓮”在武漢植物研究所破殼發(fā)芽,栽培成株。第二年夏天,莫山教授以“大賀蓮”作母本、普蘭店古蓮作父本進行雜交,培育成了一個新品種——“中日友誼蓮”。他們把“中日友誼蓮”的種子回贈給已經(jīng)故去的大賀一郎的學生阪本佑二。
經(jīng)阪本氏精心培育,“中日友誼蓮”在唐昭提寺內(nèi)開花結(jié)果,后逐步在日本各地展葉舒苞。遺憾的是,我國自己原有的“中日友誼蓮”由于種種原因并沒有留存下來。1979年,中國代表團訪問日本奈良,阪本佑二委托唐昭提寺的森木長老,又將“中日友誼蓮”等一批珍貴種藕回贈給中國代表團。如今,以“古代蓮”為親本的“中日友誼蓮”重新在我國各地花繁葉茂了。
1963年春季,武漢東湖風景區(qū)從武漢植物研究所引種“中國古代蓮”種藕,栽于東湖荷圃數(shù)年,讓“中國古代蓮”在開花時接受不同品種的花粉而受精,再用它的藕繁殖。1965年,他們從中采收保存了1?!爸袊糯彙焙蟠姆N子,并于1979年春季重新播種。它很快發(fā)芽、展葉、開花,其花為中株形、淡粉色、重瓣型品種,遠比母株“中國古代蓮”更美。因在東湖風景區(qū)長天樓側(cè)育成,故被命名為“秋水長天”。在以后的近20年間,科技人員利用“秋水長天”的遺傳多樣性,先后培育出“紅映朱簾”“曉風涼月”“落霞映雪”“粉層托翠”等一系列優(yōu)良荷花新品種,大大豐富了我國荷花的品種資源。
“中國古代蓮”屬溫帶型荷花,株形大,花瓣少,僅15~17枚,呈粉紅色,具典型的野荷性狀,觀賞價值并不高;但作為種質(zhì)資源,它是育種家所珍視的原始材料。后來,“中國古代蓮”被贈送給許多國家的植物園試種,并在異國他鄉(xiāng)扎根落戶。
事實上,古蓮可食、千年不死乃至“復活”的奇事,古書上多有記載,現(xiàn)實中也時有發(fā)生。北京西郊的太舟塢村和肖家河、河北省三河市的不老淀、湖南省會同縣連山鄉(xiāng)、山東省梁山縣等地,都曾發(fā)掘出距今幾百年乃至2000多年的古蓮子;且種植后,多能發(fā)芽、生長、開花、結(jié)子;有的甚至自由萌發(fā),形成野蓮奇觀。
攜手育古蓮
蓮是我國最具特色、栽培面積最大、品種資源最豐富的水生經(jīng)濟作物,栽培歷史悠久。深受華夏文明影響的日本也將蓮視為高貴和美的象征。我國與日本的蓮之緣分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早在1200多年前的盛唐時期,于753年東渡到達奈良的僧人鑒真,就把他從揚州帶去的蓮子種植在奈良的唐招提寺內(nèi),日本人取名為“唐招提寺蓮”。
1918年5月,為表達對日本友人田中隆支持中國革命的敬意,一生鐘情蓮花的孫中山將其收藏的4枚出土于普蘭店的古蓮子贈給他。1930年,經(jīng)日本古植物學家大賀一郎鑒定,這4枚古蓮子有上千年壽命,且尚有生命跡象。經(jīng)培育,其中1顆萌芽、開花。花朵直徑約為30厘米,堪稱“蓮中之最”。
大賀一郎還把它與“唐招提寺蓮”進行雜交,培育出一個新品種,命名為“孫文蓮”,又稱“唐招提寺青蓮”?!皩O文蓮”是一種紅色的單瓣蓮花品種,花瓣為21枚左右,艷若醉妃面頰,故日本人又稱之為“醉妃蓮”。
經(jīng)過30多年研究,大賀一郎確信在日本千葉市花見川區(qū)的檢見川河畔一定會找到古蓮的種子。為此,他自費動用了大批人力進行挖掘。1950年3月底和4月初,大賀一郎在千葉市花見川區(qū)的檢見川河畔先后挖掘出3枚古蓮子和一艘被認為是2000年前來自中國的古船遺骸。1952年7月,經(jīng)培育,3粒古蓮子中的一粒開了花,花為粉色,花瓣很大。在大賀一郎的論文中,認為此花是2000年前的植物,所以也稱其為“兩千年蓮”。1954年,經(jīng)美國科學家李貝用碳-14測定,這艘沉船距今約3075±180年,據(jù)此估算,古蓮子有2000多年的壽命。1954年,千葉市把古蓮指定為天然紀念物,并重新命名為“大賀蓮”。
長壽有奧妙
關于植物種子的壽命問題,在國際科學界還引起過一場辯論。爭論的焦點是在埃及金字塔中發(fā)現(xiàn)的小麥種子。傳說在金字塔里發(fā)現(xiàn)了休眠2000年的小麥種子,播種之后依然發(fā)芽生長。一些科學家認為它們是世界上最長壽的種子,另一些科學家卻不同意這種看法。經(jīng)過仔細的調(diào)查研究,才弄清這是一個奸商搞的騙局。國際科學界曾一致公認,在中國發(fā)現(xiàn)的古蓮子才是最長壽的種子。
那么,以普蘭店古蓮子為代表的中華古蓮究竟有多古老呢?
最初,由于受到技術所限,科學家們只能粗略測定出古蓮子的壽命;后來,才不斷有關于普蘭店古蓮子壽命測定與形態(tài)觀察的學術成果問世。1923~1927年,日本大賀一郎推算是120~400年,并首先對我國遼寧普蘭店出土的古蓮子壽命進行了說明。1951年,美國科學家李貝發(fā)表了用碳-14測定世界上古代植物和含碳古文物所處年代的論文,其中提到他測得普蘭店古蓮子的年代是1041年左右。
1973年,有人綜合有關實驗結(jié)果斷定,普蘭店古蓮子的壽命為1024年。1974年,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用碳-14測得古蓮孢粉的年代是1014年左右。1975年,北京植物園的張義君用碳-14測定為915±80年。1978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研究所用碳-14測定得出的年限為915±80年……以上結(jié)論非常相近。
1997年11月,美國一家科研機構(gòu)用現(xiàn)代科技測定1粒古蓮子來自于距今約1300年前,種子的種皮及里面的胚芽、胚乳均正常,經(jīng)過處理后進行種植,完全可以重新開花。2013年,位于普蘭店的千年古蓮園提供了5顆20世紀50年代在普蘭店出土的古蓮子,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加速器質(zhì)譜實驗室第四紀年代測定實驗室進行測驗。2014年6月,該實驗室出具的測定報告顯示,最老的一顆古蓮子年代可追溯到距今1950年前的漢朝,最近的也在距今1670年前。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所測定的還是出土時的結(jié)果,如果加上出土后的時間,這顆古蓮子已經(jīng)超過了2000歲。不過,此前有專家認為,普蘭店地下古菱角約有5000~8000年的歷史,可據(jù)此推斷千年古蓮子可能在距今5000年前就已經(jīng)存在了。
為什么一般植物的種子短命,而古蓮子的壽命會這么長呢?原因是多方面的。科學家認為,古蓮子驚人的生命力主要是因為它含有的特殊物質(zhì)、自身的特殊結(jié)構(gòu)和埋藏之處的特殊環(huán)境。簡單地說,古蓮子的外面有一層硬殼,形似航天器的“密封艙”,不僅能完全防止水分和空氣內(nèi)滲和外泄,還形成了一個存貯有0.2立方毫米空氣的小氣室,用以維持古蓮子的生命。古蓮子所含水分極少,有利于它們維持最低的生命狀態(tài)。再加上它們被埋在泥炭層中,長期處在干燥、低溫和密閉的條件下,因此可以保持千年的生命力。
研究古蓮子長壽的意義何在呢?當一粒幾百、幾千年前的蓮子發(fā)芽展葉開花時,除了昭示出荷花強大的生命力和大自然的神奇外,還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對于研究生物休眠、延長植物種子的壽命、研究物種的起源與延續(xù)、仿生學以及我國古代地質(zhì)、氣候等均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