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手機攝影最為常見的壞習慣:1.不注重鏡頭保潔;2.拍攝太過隨意;3.過度依賴自動與智能;4.取景構圖時貪多求全,不注重畫面簡潔;5.數(shù)碼變焦;6.濫用濾鏡;7.拍攝淺嘗輒止;8.不熟悉手機的拍照功能;9.后期處理“過度”。
正文:
許多小伙伴不知道,用智能手機拍不好照片竟是壞習慣惹的禍,你要是敢于“對號入座”,我就敢于暢快地往下寫。手機攝影最為常見的不良習慣有9個,亟待克服:
智能手機是沒有鏡頭蓋的,大多數(shù)手機鏡頭外凸,容易沾染灰塵、指紋或是油脂等,而這恰好為許多人所忽略。鏡頭不潔凈,會遮擋視野,會減低通光量,還會影響對焦和測光,拍出來的照片很有可能模糊不清、畫質不高。所以,定期或拍照前用棉絨布、衣角甚至紙巾等擦拭鏡頭,保持手機鏡頭潔凈,這一點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華為、iPhone新款機型鏡頭組》,素材截屏自華為、蘋果官網
此外,鏡頭還要防劃傷。許多人喜歡把手機放在口袋或手提包里,這時盡量不要讓手機鏡頭被其內諸如鑰匙、硬幣類的硬物劃傷,被刮花的鏡頭絕對會影響成像質量,這點也不容忽視哦。
智能手機輕、薄、小,攜帶、拍攝都很便捷,正因此瀟灑的 “隨手拍”、酷酷的“單手拍”隨處可見;
《單手“隨手拍”》(不推薦的拍姿)
有的小伙伴還沒等到手機自動合焦就匆匆按下快門,更不用說主體、主題、構圖等的考究了;
不是自拍,有的也舉著自拍桿拍攝。
《使用自拍桿拍攝》(不推薦)
類似隨意、草率的拍攝比比皆是,不勝枚舉,這樣拍清晰照片自然難有保障,更甭說是拍好照片了。只有穩(wěn)穩(wěn)地持定手機、鄭重地拍好每一張照片,才是“正道”。
拍攝時如何持穩(wěn)手機,歡迎參考作者原創(chuàng)《穩(wěn)持手機這8竅門對拍好照片、延時、抖音至為重要!》
隨著智能手機拍照功能越來越強大、完善,其操作亦越來越自動、智能、簡便、輕快,拍攝效果也是越來越好,許多人也因此盲目崇拜、過度依賴其自動與智能,導致拍攝出來的照片不倫不類。因為自動也好智能也罷,只不過是“套路”,“套路”的效果往往不令人滿意,“吃力不討好”、美顏過度等情況時有發(fā)生。比如拍攝時沒有點選主體、微調曝光量,僅依靠自動對焦、自動曝光,這樣很容易出現(xiàn)主體不清晰或曝光過度等問題。安卓系統(tǒng)的智能手機尤為值得注意。光比過大時,會獲自動觸發(fā)HDR,但也同樣存在過曝的問題;
《市場見聞》(HDR拍攝效果),使用iPhone X拍攝于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攝影:周正森
作品說明:《市場見聞》(HDR拍攝效果),使用iPhone X拍攝于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攝影:周正森。光比過大,獲自動觸發(fā)使用HDR拍攝,但畫面中紅色箭頭所指處等多處過曝,細節(jié)缺損。
拍攝場景的智能識別也很不靠譜,“張冠李戴”的情形也常常發(fā)生,比如綠葉卻被“智能”識別為“雪景”。
《春來到》,截屏自HUAWEI Mate 30 Pro 5G拍照界面
圖片說明:《春來到》,截屏自HUAWEI Mate 30 Pro 5G拍照界面。明明是綠葉,卻被“智能”識別為“雪景”,可見“智能”并不靠譜。
就算是獲正確識別,也多數(shù)“吃力不討好”,比如,當天空被手機智能識別為“藍天”時,天空會被美顏過度、色彩失真,同時還可能因此“喧賓奪主”,對主體造成干擾。當然此時手動關閉“藍天”模式,便可輕松化解。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人類才是真正的“智能”,才真正有智慧。
如何精準對焦、曝光,HDR拍攝,歡迎參考作者原創(chuàng)《手機拍高清照片,精準對焦這14個竅門不可小覷!》《掌握精準曝光才算跨入攝影之門,否則依然只是“門外漢”!》《手機拍照不通透不艷麗,HDR不會用、沒用好極可能是其主因》。
取景構圖時貪多求全,畫面凌亂無序或又滿又堵,是攝影“小白”的通病,也是不易“治愈”的“沉疴宿疾”,要引起高度重視。畫面簡潔,是攝影構圖的基本要求,也是突出主體、表達主題、表現(xiàn)美感、生發(fā)意境的要求,對于新興的智能手機、運動相機、無人機等來說尤為重要,因為相比于單反相機,它們的傳感器尺寸小,鏡頭等硬件配置受限,拍攝時容易產生噪點,所以更需注意畫面的干凈、簡約。由于簡潔的畫面對細節(jié)的要求相對低一點,這樣就相當于避開了它們的短板。
《巷口光影》(拼圖),使用iPhone X拍攝于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攝影:周正森
拼圖說明:《巷口光影》(拼圖),使用iPhone X拍攝于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攝影:周正森。左圖為“減法”前的畫面;右圖為“減法”后的畫面,通過景別、方位的改變,使畫面更簡潔的同時,主體更突出。拼圖獲刊登在《中國攝影報》2019年12月3日第7版。手機作品如何投稿,歡迎參考作者原創(chuàng)《手機作品精準投稿16竅門》。
簡潔畫面的方法主要有三,“減法”、“加法”和虛化,詳細內容歡迎參考作者原創(chuàng)《“減法”、虛化和“加法”,讓畫面瞬間干凈簡潔唯美》。
不管是單鏡頭還是后置2個或以上鏡頭的智能手機,使用手指在屏幕上縮放改變焦段,屬于數(shù)碼變焦,是有損的,不建議使用。變焦最好“靠走”,如果是后置2個或以上鏡頭的多攝手機,可以通過點選固定檔位上的焦距改變景別,在拍攝界面通常顯示為“0.6x”(或“0.5x”、“0.5”,華為手機顯示為“廣角”)、“1x”、“2x”(或“2”、“3x”)等,這種變焦是鏡頭間的切換,相當于單反相機的光學變焦,屬于無損變焦。
《iPhone拍照界面》,素材源自蘋果官網
《華為手機拍攝界面截屏》拼圖,從左至右分別為點選“1x”(默認)、“廣角”、“3x”、“5x” 檔位顯示的
《華為手機拍照界面截屏》拼圖
拼圖說明:《華為手機拍照界面截屏》拼圖,從左至右分別為點選“1x” (默認)檔位、通過手指縮放的“2.7x”、點選“3x”檔位顯示的界面。中間圖為手指縮放至“2.7x”的拍攝界面,這個方法是數(shù)碼變焦,不建議使用。
多攝智能手機如何科學變焦,歡迎參考作者原創(chuàng)《手機鏡頭多了反而拍不好,是用法不對!三優(yōu)先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不管是智能手機的原生相機、相冊(相薄、圖庫)應用,還是其他各種攝影、后期處理、照片管理app,都提供了多種濾鏡選項,效果獨特新穎、賞心悅目,深受小伙伴的“喜愛”。但是,智能手機所用的濾鏡不同于單反相機的濾鏡,不是物理濾鏡,只是虛擬的,是PS的效果,使用濾鏡或多或少會影響照片的清晰度和畫質,使用一定要慎之又慎。
《晨作》(藍調效果),使用iPhone X拍攝于福建省霞浦縣,攝影:周正森
作品說明:《晨作》(藍調效果),使用iPhone X拍攝于福建省霞浦縣,攝影:周正森。藍調照片如何制作,歡迎參考作者原創(chuàng)《手機照片用Snapseed“一鍵”輕松調出藍調效果》。
拍攝時“打一槍換一炮”,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心浮氣躁、急功近利,這樣的現(xiàn)狀非常普遍。其實,學習攝影不可能一蹴而就,淺嘗輒止肯定拍不好照片。只有選定方向,或題材,或地域,專心致志,不僅要“耕作”不輟,更要“深耕”不懈,才能拍出精彩。
比如,這幅作品《三峽風光》,拍攝了近2個小時才有收獲
《三峽風光》,使用iPhone 6 Plus拍攝于重慶市忠縣石寶寨,攝影:周正森
作品說明:《三峽風光》,使用iPhone 6 Plus拍攝于重慶市忠縣石寶寨,攝影:周正森,獲選登在《中國攝影報》2016年12月6日第4版。該報編輯點評:作者選用窗格作為前景進行拍攝,框式構圖帶來新穎的視角。畫面正中的圓窗將三峽風光框在其中,頗似中式團扇扇面。建議采用框式構圖拍攝時,將鏡頭與框架平面垂直進行拍攝,以免破壞畫面的穩(wěn)定。
石寶寨的窗戶,多數(shù)為圓形或帶網格的方形,利用窗戶為前景,拍攝長江兩岸的美景,絕佳的框式構圖,拍出的作品非常獨特,富有觀感。當時重點圍繞這座塔的窗戶拍攝,心無旁騖,連續(xù)拍攝接近2個小時,終有收獲。
《石寶寨之窗》(拼圖),使用iPhone 6 Plus拍攝于重慶市忠縣石寶寨
拼圖說明:《石寶寨之窗》(拼圖),使用iPhone 6 Plus拍攝于重慶市忠縣石寶寨。更多關于石寶寨的行攝故事,歡迎圍觀作者原創(chuàng)《咱中國的這個石寶寨不一般!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筑之一!》
攝影如何“深耕”拍出精彩,歡迎參考作者原創(chuàng)《拍“大片”,要“耕作”不輟,更要“深耕”不懈!》
許多小伙伴自稱喜愛手機攝影,卻對自己手中的器材不甚了解,更談不上熟練使用了。智能手機發(fā)展到今天,硬件、軟件,拍攝性能、畫質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比如人像、大光圈模式,變焦,手持拍夜景、慢門、全景、HDR等的進步和效果著實讓人刮目相看,盡管畫質還不如單反相機,但其拍攝的便捷性、實用性以及畫面的寬容度已接近、甚至超過單反相機,如果不同步更新、升級頭腦中的那個“操作系統(tǒng)”,請問如何拍好照片呢?
《水鄉(xiāng)夜色》,使用HUAWEI Mate 30 Pro 5G夜景模式拍攝于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沙溪古鎮(zhèn)
如何拍好手機人像、慢門、全景、HDR,歡迎參考作者原創(chuàng)《iPhone“人像”拍照模式,用好了分明就是一部單反》《許多人不知道,手機即可輕松拍慢門》《你不知道的智能手機全景拍攝竅門》《手機拍照不通透不艷麗,HDR不會用、沒用好極可能是其主因》。
手機照片后期處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是一個重災區(qū),包括3個“過度”:
一是過度依賴后期處理,不重視前期拍攝;
二是后期處理過度,修圖用力過猛,導致照片失真、色彩過度飽和、高光過曝、過渡不自然、細節(jié)丟失等后果;
三是過度依賴app,由于手機屏幕小處理力度不好把控,使用app修圖容易出現(xiàn)后期處理不當、過度的現(xiàn)象。不但如此,現(xiàn)有的app良莠不齊,有些app名義上是美圖,實際上毀圖。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盡可能把手機照片倒入電腦,用電腦桌面修圖軟件如Photoshop、Lightroom等處理,可以實現(xiàn)更為精準的修圖,避免粗制濫造。
《醉美歸家路》,使用iPhone X拍攝于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后期未再作調整,原圖的飽和度就相當高
比如下面這幅作品,小伙伴使用iPhone 8拍攝于四川達州,使用Snapseed(手機修圖app)修圖
《獨行》
《獨行》與其照片屬性拼圖
這幅作品無論是構圖、形式感、瞬間的把握,還是后期處理的思路以及最終在手機屏幕上呈現(xiàn)的畫面效果,都是上乘的。但如果放大至100%的大小,還是可以看到較為明顯的后期痕跡,令人遺憾。
《獨行》部分截屏,紅色箭頭所指處后期痕跡明顯
可見,盡管是非常優(yōu)秀的手機修圖app——Snapseed,修圖依然不那么讓人放心。
手機照片如何修圖,歡迎參考作者原創(chuàng)《手機照片精準修圖10竅門!》
作者簡介:
周正森,中國攝影著作權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微信訂閱號“手機行攝”主編,超過300幅(篇)作品、文章在《中國攝影報》、《人民攝影報》、《讀者》、美國《國家地理》、iPhone全球攝影大賽等平臺、機構獲獎、入選或發(fā)表,憑手機獲加入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積分95分,遠超入會申請所需的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