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蜜獾,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那無所畏懼,不服來干的強(qiáng)硬性格。因此人們形象地給它起了一個“平頭哥”的美名。今日給大家介紹的不是如雷貫耳的蜜獾而是一種有袋類動物。據(jù)說它能跟傲視群雄的蜜獾與之抗衡,還被人們稱為“惡魔”般的存在。它是誰呢?它就是袋獾一個看起來天真無邪的外表,實則是一個脾氣很臭,攻擊性極強(qiáng),殘忍無情的霸道總裁。
袋獾屬于袋鼬目袋獾屬,大多都是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上。據(jù)考證,它的生存歷史很是久遠(yuǎn)。原本在更新世之前,袋獾屬就有3個不同的種類,后來經(jīng)過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生態(tài)的破壞等原因,只有袋獾這一物種頑強(qiáng)地存活了下來,最終成為了袋獾屬中唯一一個沒有被滅絕的生物。
袋獾是和我們所知道的袋鼠和考拉一樣,都是屬于有袋類生物。一般來說有袋類動物偏向于素食主義者居多。唯獨獾就不是這個路線,它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肉食主義者。平時昆蟲,蛇,鼠類等都是它們的最愛。
它們消化食物后堆積的脂肪主要儲存在它的尾巴上,人們?nèi)绻肟匆粋€袋獾吃得好不好,首先需要看下它的尾巴就能明顯地知道。如果尾巴是一個圓圓潤潤的狀態(tài),那就表示它生活的很好,如果尾巴像一條干枯細(xì)小的樹枝,那就說明這個袋獾生活的相當(dāng)艱苦。
袋獾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晝伏夜出”的動物,在日間,它們棲身在茂密的灌木林或地洞之中。到了夜晚,活像一個“夜店的王子”,精力極其地充沛。夜間它們瘋狂地尋找一切可以進(jìn)食的食物,什么都吃。一群袋獾甚至就可以把一頭死牛吃得連渣都不剩。
別看它們體型較小,但它們的咬合力十分地驚人,據(jù)說在同體型的食肉性動物中名列前茅。加上袋獾的前肢要比后肢長一些,所以憑借著較強(qiáng)的前爪威力,為所欲為地捕獵各種弱小的生物。
袋獾每日吃的食物的重量約為自身體重的15%,日常食物中除了一些小型的嚙齒類動物,如家鼠、小家鼠、黃鼠、沙鼠、跳鼠及豪豬是它們的盤中餐外,腐肉動物的比例也占據(jù)了它們食譜中很大一部分。
當(dāng)一群袋獾進(jìn)食腐肉時,它們就會發(fā)出陣陣的嘶嘶聲,甚是嚇人。由于它們的食腐效率很高所以當(dāng)?shù)氐娜藗兪值叵矚g它們。因為它們可以可以有效地幫助農(nóng)場主們清理腐爛的尸體,從而防止病菌的滋生。
除了陸地上的生物外,水中的青蛙和魚類生物,鳥類等也不放過。因為它們可以在水中游泳所以無論任何生物,一旦被它們找到,瞬間就能一掃而凈。甚至一些獵物的骨頭和獵物的皮也能完全吃掉。
袋獾如大熊貓一樣,平時都是一個“獨行俠”。獨來獨往,互不打擾。甚至還會有些孤僻,不合群。還有一些袋獾會驅(qū)逐自己的同類,不想要和它們生活在同一區(qū)域。但一旦到了繁殖的季節(jié),雄性袋獾在睪丸素的作用下就會開始變得異常地躁動。這時的雄性再也按耐不住興奮地心情,開始頻繁地外出,到處尋找雌性袋獾來求得交配。
交配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fēng)順的,生活在這弱肉強(qiáng)食的世界里,雄性袋獾在尋偶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其它求偶的雄性,于是兩者為爭得雌性的獨寵,相互之間就會狠狠地廝打起來。最終優(yōu)勝者將會獨享雌性。
雄性袋獾好不容易獲得雌性的青睞后,卻不好好地珍惜。相反,在兩者交配之前,雄性袋獾會先把雌性給囚禁起來。其目的就是防止其它異性占為己有。在這個囚禁的過程中,兩者之間抬頭不見低頭見,難免會發(fā)生不斷地爭吵與摩擦。于是到了每年的三月份,附近的人們時常就會聽到陣陣凄厲的慘叫聲。
一旦交配完成后,兩者的地位就會發(fā)生180度地極速轉(zhuǎn)變,此時雌性袋獾的脾氣變得異常地暴躁,而雄性變得十分地溫順。
一般來說,雌性袋獾一次的產(chǎn)仔量維持在30胞胎左右,而袋獾媽媽只有4個乳頭,所以幼小的袋獾一出生就要接受殘酷的進(jìn)食問題。為了生存,它們從小就學(xué)會了戰(zhàn)斗。所以從小到大也被培養(yǎng)出了爭奪的精神。據(jù)說有時候由于袋獾媽媽乳汁不多,雄性袋獾還會咬下自己的一條腿給媽媽和幼崽食用,可見親情是如此的大??吹酱四?,人們很難想象袋獾會被稱為“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