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心理調查發(fā)現,有一種感覺比疼痛更讓人難受,它就是癢。癢真的很折磨人,有時候撓不到,有時候不敢撓,有時候又越撓越癢……它簡直有“一百種方式”讓人不舒服。
其實,癢的背后還可能藏著你不知道的健康密碼。
癢是怎么產生的?
為什么有時候越撓越癢?
估計有不少人都想問:好端端的,人體怎么就會毫無征兆的發(fā)癢了呢?
癢的產生與敏感部位
癢的感受器在皮膚上呈點狀分布,與痛覺相似。當皮膚淺層神經末梢或無髓神經網受到刺激,它們就會產生興奮,并將這個信號傳給大腦,從而產生癢的感覺。
相對來說,耳道、眼瞼、鼻孔、腋窩、會陰、肛門、腳底等地方對癢更敏感。所以,人們在撓別人癢癢的時候,通常會選擇腋窩、腳心等處。
為什么有時候越撓越癢?
面對身體發(fā)癢的情況,撓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撓癢癢,可能會加重炎癥、細胞間隙水腫和汗毛孔收縮等情況,反而增加癢的程度,讓人感覺越撓越癢。
如果將癢的部位抓疼了,痛覺就會掩蓋癢覺,給人一種不癢了的假象。但當痛覺消失時,癢還可能卷土重來。如果一直這樣循環(huán),很容易抓破皮膚、引發(fā)炎癥等。
看似不起眼的“癢”
可能是身體內部疾病的信號
蚊蟲叮咬、天氣干燥、過敏,或濕疹、癬、皮炎、蕁麻疹等皮膚病都可能引起身體發(fā)癢。但如果排除以上情況,瘙癢還可能是身體內部疾病的征兆。
案例
江蘇泰州的黃奶奶近來經常覺得身上瘙癢難忍,而且持續(xù)了好幾個月。經檢查,黃奶奶患上了胰腺腫瘤,腫瘤阻塞了膽道,導致膽囊中的膽汁酸鹽無法順利排出而逆行入血,并刺激皮膚中的C型纖維末梢,從而引發(fā)了瘙癢。
有文獻表明,癢與內臟惡性腫瘤關系密切,3~47%的全身性瘙癢患者發(fā)現存在內臟腫瘤。這是因為部分腫瘤會分泌一些炎癥因子、瘙癢介質等,刺激皮膚誘發(fā)瘙癢。
一般來說,瘙癢發(fā)生的部位多是腫瘤生長的部位,但如果腫瘤惡性程度較高,也可能出現全身性瘙癢癥狀。
淋巴系統、胃、腸、肝、卵巢、前列腺等器官的癌癥都可能出現這種情況。16~30%的淋巴瘤老年患者、25%的生殖器官惡性腫瘤患者、50%的直腸惡性腫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膚瘙癢癥狀。
【這些瘙癢可能預示惡性腫瘤】
1.忽然癢,慢性頑固性的癢;
2.表面無變化,找不到原發(fā)的皮膚疾病,皮膚上沒有各種皮疹;
3.任何止癢藥沒用。
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對新陳代謝和體溫起著調控作用。一旦功能異常,很可能引起皮膚瘙癢。如:
甲亢患者的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易釋放出皮膚中的組胺,引發(fā)瘙癢、水腫,多為胳膊或小腿一陣陣的刺癢,一般夏季較為嚴重。
甲減患者因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少,皮膚干燥,也易出現小腿前部瘙癢,尤其是秋冬季節(jié)。
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小腿到腳背會相繼出現水腫、包塊、瘙癢等癥。
在糖尿病患者中,約15~35%的人存在皮膚瘙癢,特別是血糖控制不好時。10%的早期患者存在全身或局部性瘙癢。
糖尿病患者的末梢血液循環(huán)不暢,會影響末梢神經,造成癢感異樣,又容易多尿,引起滲透性脫水,皮膚較干,加重瘙癢。
如果患者較胖,腋下、腹股溝、大腿根部等處汗液不易蒸發(fā),則易誘發(fā)細菌感染,也可能引起瘙癢。
如果肝臟和膽囊有病變(如: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影響到膽汁的分泌或輸送,會使血液中膽汁酸鹽含量升高,膽色素增多,從而出現黃疸,并刺激神經末梢誘發(fā)癢的癥狀。
有數據顯示,約40~60%的肝膽疾病患者,在肝部不適、肝功能異常、黃疸等情況時,也會存在皮膚瘙癢。
如果身體兩側、背部、頭部或腹部等處頻繁瘙癢,夜間更甚,則可能提示腎臟出現了問題。
如慢性腎炎患者,在病情進展到慢性腎功能不全時,尿素難以排出體外,就需要通過皮膚進行排泄。而尿素可能會引起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剝脫,大量的尿素經皮膚排泄后會形成尿素霜,導致瘙癢,還可能出現尿味、腥味等。
當腎功能逐漸衰竭,發(fā)展為尿毒癥時,瘙癢可蔓延至全身各處,輕者間斷發(fā)作,重者長時間發(fā)作。
如果肛門、外陰等處經常出現瘙癢癥狀,也應及時排查肛腸疾病或婦科疾病等。
冬季止癢護膚,這幾點很重要
如果是身體內部疾病引發(fā)的癢,除了盡早就醫(yī)治療以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調整日常生活習慣,輔助止癢護膚。一到冬季就容易皮膚發(fā)癢的人,也可以試試哦~
止癢有妙招
很多人止癢都靠抓,但抓容易傷害皮膚。所以我們給大家推薦三步止癢法:
第一步:用梅花指(五個手指指尖并攏)快速戳瘙癢的部位;
第二步:如果戳了沒什么作用,就用冷水敷瘙癢的部位;
第三步:如果冷水也沒有效果,可以拿毛巾裹著冰塊敷瘙癢的部位。
保持皮膚衛(wèi)生
皮膚干,也容易發(fā)癢。因此,皮膚干燥者應適當減少洗澡次數,以中性沐浴液為宜;水溫也不要過熱,以免進一步加重皮膚干燥與瘙癢;洗完澡后,可全身涂抹適合自己的身體乳,保濕護膚。
購買貼身衣服時需仔細分辨衣服安全級別、合格證等,B級以上的衣物適合貼身穿著。
面料盡量選棉質,它更柔軟透氣,能減少皮膚刺激;顏色盡量選淺色或純色,以避免過多的染色劑傷害皮膚。
人每晚睡覺時會排出200ml左右的汗液,潮濕溫暖的環(huán)境十分適宜細菌生長。床單被套等還可能殘留油脂、唾液、灰塵等,長期不換洗,也易誘發(fā)皮膚瘙癢。
建議床單被套、枕巾枕套等每周換洗一次,枕芯每3個月換洗一次。
注意皮膚保濕
冬季皮膚干燥,除選用滋潤性較好的護膚品外,也可用楮桃葉500g、水5000ml煮沸30分鐘,過濾后洗浴,也可起到潤膚止癢的作用。
如有必要,可在室內放一盆清水,用浸濕擰干的毛巾,一半搭在水盆邊緣,一半浸在水中,以增加空氣濕度;也可在室內使用空氣加濕器,但要注意清潔,以免細菌繁殖不利于健康。
飲食吃出好皮膚
除了控制高油、高鹽、高糖、辛辣刺激的飲食外,還可適當多吃山藥、銀耳、西紅柿、蘆薈、檸檬等食物,有助于護膚養(yǎng)膚。
也給大家推薦一道非常簡單的護膚美食:山藥紫薯銀耳羹。
山藥紫薯銀耳羹
做法:
1.將100克紫薯切塊,100克山藥切斷,50克銀耳泡發(fā);
2.將銀耳放入鍋中,加入 3-4倍水,大火熬制 30分鐘;
3.將紫薯、山藥倒入鍋中,小火慢燉1小時即可。
注意:熬煮過程中需經常攪拌,以免糊鍋。食用時可少量添加冰糖調味。
老年人因為皮膚萎縮變薄,含水量較低,皮膚干燥,也容易誘發(fā)瘙癢,生活中也應注意養(yǎng)護。如果出現異常瘙癢,應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