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梅在創(chuàng)作中
近日,筆者見到了山東青年畫家孫艷梅的畫作,不禁為其細膩的筆觸,豐富的情感和清新的畫風所折服。
孫艷梅,青年書畫家,山東臨沂人,畢業(yè)于陜西師范大學美術(shù)學院,中共黨員,學士學位,主攻中國畫及書法,系中國國畫家協(xié)會理事,齊魯書畫后起之秀,中國書法研究院藝術(shù)委員會會員。
她生長于書香門第,從七歲起勤奮習研書法和繪畫。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堅持繪畫和書法創(chuàng)作,其工筆畫作品已獨具風格。作品二十多次在全國性大展中入選并獲獎,2010年又創(chuàng)佳績:獲第七屆全國教師三筆字書法大賽毛筆一等獎,硬筆和粉筆兩個單項二等獎。2010年,孫艷梅在當選為中國國畫家協(xié)會理事的同時,又被中國書法研究院評選為藝術(shù)委員會會員。作品多次在各種報刊雜志發(fā)表,出版《國畫入門》。多幅作品被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qū)收藏。
孫艷梅作品選
孫艷梅的書畫藝術(shù)
畫家孫艷梅生長于書香門第,從小得益于書香和墨香的浸潤,所以,筆底自然多一些靈秀,少了一分俗氣。
她的書作根脈接氣于魏晉高士鐘繇和羲獻父子的小楷,從她線條嚴謹?shù)男】髌分?,你可以感受到中國書法由隸入楷的那種古淡蒼潤。其爽朗靜雅的才氣讓觀者感覺到了其筆墨根基的精微奧妙和超然灑脫。
李可染先生說:“青年作者大多數(shù)沒有在書法這方面下過苦功,在畫面上題幾個字就象是在一首優(yōu)美的音樂中突然出現(xiàn)了幾個不協(xié)調(diào)的嗓音,破壞了畫面,畫面本身也往往因為底氣不足而大為遜色,減少了逼人感人的藝術(shù)力量。因此,要提高中國畫水平,必須在筆墨上下功夫。”艷梅顯然是深悟此理的,她的國畫作品中清秀脫俗的題字書法,便有了幾分與眾不同的淡泊寧靜與和潤氣象。
國畫創(chuàng)作半在修煉,半在悟性。但最基本的原則就是筆墨須得過關(guān)。李苦禪先生認為“常寫字,那么在畫畫時就可以不知不覺地用上,習書法在不知不覺中盡可洗去凡俗獷野之氣息,提高人之品質(zhì),令其高尚耳。”國畫的精神意蘊惟有靠書法的高妙來實現(xiàn)。好學穎慧的艷梅重視筆墨的修煉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領(lǐng)悟,她的很多精彩作品,可以看出都是由寫生中得來,以其獨到的心靈原色,描繪了那一幀詩情的從容。艷梅的書畫引領(lǐng)我們進入了一個書有畫意、畫有書韻的清幽世界。
唐人張彥遠說“工畫者多擅書。”在國畫的世界里,書法最能表現(xiàn)筆墨的神奇魅力。因為艷梅有從小打下的書法童子功,所以她的繪畫有骨氣立于筆底。在她的作品中,能夠感覺到有一股秀氣縈繞著花草樹木,因此便有了幾分與眾不同的文人氣韻和詩情雅思。
如她的作品《最美樹頂花》中所描繪的芙蓉花,疏密得當?shù)闹Ω纱┎逵行?,精煉得體的筆墨頗見功夫,那嬌妍似火的芙蓉花收天趣于意外,通篇透露著清雅秀潤的格調(diào)。背景或是松枝?或是芭蕉?是什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以淡墨寫出來的幾筆自然脫俗的背景,讓整幅畫面蛻去了幾分淺薄,增添了幾分厚重,分明浸染著她對大自然寄予的無限愛意。
艷梅從元人趙松雪“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的妙論中得益很多,其精到的書法充分的與畫作融合,瀟灑的題字無形中增加了畫面的亮彩。我們可以感覺到其筆下物象的的活力與飄逸,及其心靈的清澈與寧靜。她以酣暢蘊藉的筆墨,營造了一個心融天地、不染俗塵的恬靜世界,我們可以感覺到她那詩意的才情徜徉其中。
透過艷梅氣韻酣暢的筆墨,分明也感受到了她那熱愛藝術(shù)教育的赤子之心:探求更廣闊的藝術(shù)世界、讓傳統(tǒng)的書畫藝術(shù)更廣泛地傳播于后學,這也是我們每個畫者的責任。
作為一個有深厚傳統(tǒng)文化根基的教師,艷梅應(yīng)該有更清晰的認知,如能在宋元人的奇山逸水里優(yōu)游采擷、參禪悟道,站在前賢的肩膀上綻放自己的智慧,畫藝定可期再上層樓矣。